APP下载

从“规模赶超”到“制度引领”中国将引领全球绿色金融

2017-02-08李影

中国林业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发展

李影

在保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引导社会资本进行绿色投资的桥梁,不仅是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培育新增长点的源泉,也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显然,绿色金融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解决长期以来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门。

中国绿色金融迅速成长

2016年可以说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发布了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各类绿色金融创新大量涌现。

未来要通过这种创新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及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金融工具,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可持续推动力。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仅用一年时间就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潜在的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将达5.4万亿,而在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与能源节约五大领域,绿色融资需求为14.6万亿元。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考验,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发展绿色金融是支撑经济跨越转型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我国必须将绿色理念渗透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发展水平,将绿色标准作为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国内绿色金融需求巨大

据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测算,2015—2020年,按照落实现有已经制定的环境规划、计划和标准的“低方案”,我国在工业污染治理、环境修复、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资源节约五大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为15万亿元;若基于环境无退化原则的“高方案”,则资金需求为30万亿元,2015—2030年的绿色融资需求达123万亿元。

虽然绿色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体量和融资需求,但财政资金在全部绿色投资中的比例将有所下降。据估算,2015—2020年,只有10%~15%的绿色投资项目能由政府出资支持,社会资本占85%~90%。

在此情况下,金融业担负着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事业、填补绿色发展融资缺口的重任。为此,我国亟须构建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绿色产业发展中。

碳市场发展日益紧迫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日益迫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基本设定,碳市场的发展也更为紧迫。首先,建立碳市场是实现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碳排放权交易不仅包括自愿减排交易,还包括强制减排交易。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物的市场交易可带来两方面好处:一方面,由于企业多余的碳排放权可以在碳市场转让,企业节能减排就不仅限于道义约束和社会责任,而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行为。企业减排越多,可交易的排放权也就越大,因而更有积极性进行节能减排,也更有积极性开发节能技术与环保技术。另一方面,对于超额排放的企业,需要在碳市场购买减排权,从而增加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损失,从而对企业污染行为形成约束。综合来看,碳市场可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促使我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碳市场不仅有助于低碳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全社会走低碳化道路,实现低碳交通、低碳住宅和低碳生活方式。

中国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制度建设条件已成熟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绿色发展成效卓著。而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发展绿色金融也成为了国家战略性优先事项。自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之后,银行、证券、保险以及环境产权等各领域的制度体系加快成型。部分金融机构也对绿色金融业务管理和创新的不同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在政策推动和机构的主动作为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根据银监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2月,国内21家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万亿元,占所有信贷余额的9%;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也从2015年的几乎空白,升至2016年的2400亿元,占全球总量的近40%,2017年上半年发行量占比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球占比超过20%;截至2017年一季度,我国绿色证券投资基金约90只,规模接近800亿元。除此之外,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也获得长足发展。

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张,带来了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2016年7月,新开发银行在中国发行了国际金融机构首单绿色债券;而当月,中国银行开启了中资银行在海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的进程;多家国外基金会组织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先后进入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可以说,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已经完成了“规模赶超”,并具备了向“制度引领”角色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