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08石娅
石 娅
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石 娅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方法,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帮助。
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
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氛围。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来说,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过于形式化。很多小学老师片面的认为课堂提问知识简单的问答,将一问一答作为课堂交流的基本形式。但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节课虽然看似热闹,气氛热烈,但是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对一些肤浅的问题进行回答,其真实的思想并未充分体现出来。
2.未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都未将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进来,一味的闭门造车,缺乏对学生思路的拓展。新课标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很多的教师都将自己的内容强行的灌入学生思想,丧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3.提问对象范围狭窄。很多老师在课堂当中虽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课堂氛围也不错,但仔细观察,回答问题的基本上都是少数的优秀学生,并未真正将所有学生都带动起来。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面对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严格遵循课堂提问原则
1.民主性原则。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将学生平等的对待,才能创造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条件,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并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有将老师作为关系平等的朋友时,才能够知无不言,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发挥出其内在潜能。
2.启发性原则。引导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使新旧知识紧密相连,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方法
提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精心设计,让内容新颖、充实,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1.变直为曲。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缺点在于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回答的兴趣和成就感。曲,就是曲问,不直接发问,而是问题的侧面切入,意在此而问在彼。曲问的优点是生动有趣,充满魅力。使学生敞开思想,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学习《清平乐·村居》一课,“最喜小儿无赖”,若直接问“无赖”一次的意思,会显得过于平直,那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便需要变直为曲,如:“小儿子既然是个‘无赖’,为什么还会讨人喜欢呢?”
2.化顺为逆。顺,就是顺问。顺问的缺点是没有思考的空间,连续的提问会暂时抑制学生的思考。而逆,也就是逆问。是从对立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从事物之间的矛盾入手回答问题。逆向提问的优势在于正面与反面材料的对比,构成了相反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草船借箭》,未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智慧有更深刻的理解,便不能顺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要通过“假如诸葛亮未能借箭成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现在借箭成功,又需要怎么理解?”这样的逆问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逆向思维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三)认真构思课堂提问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抓住重点,体现课文的内容和要点,把握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1.抓住关键点。关键点也就是课文当中提纲挈领的地方。例如《第一朵杏花》中的关键点便是“第一朵”,通篇以这个点为连接,贯穿始终。学生们想了解“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便要细心观察。
2.抓住疑点。疑点,指的是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后所产生的一些疑问。比如在学习《穷人》一文中,先提出问题:“课文以‘穷人’作为文章标题,大家有什么看法?”孩子们可能会回答:“因为桑娜是一个穷人,所以以‘穷人’做题目。”或“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题叫‘穷人’。”现在,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是有一定的疑问的。这是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实际上主要是对桑娜的描写,那为什么不用‘桑娜’作为题目,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抓住课堂当中学生们的疑点,让学生充分思考,培养起发散性思维。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面对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解决,努力提高小学语文对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90-91.
[2]杜令丽.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文学教育.2016.11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可大乡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