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完善

2017-02-08杨亚斌朱晓东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收购价种粮粮食

文/杨亚斌 朱晓东

浅议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完善

文/杨亚斌 朱晓东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

从2006年开始,国家在六个小麦主产省连续实行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至今已经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在国家取消保护价收购政策、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历史条件下开始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在综合考虑农民种植成本、国际市场价格、财政承受能力、国家收储能力等因素基础上,确定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解决了农民“卖粮难”和丰年“谷贱伤农”的问题,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维护了粮食安全。近十多年来,全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最低收购价政策功不可没、效果明显。以河北省为例,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后,2016年小麦的产量达到了287亿斤,比2005年增加55亿斤。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以来,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不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使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成为市场的“最高”收购价,托市收购数量不断增加,占流通市场的比例不断扩大,小麦市场成为政策主导的市场,不仅导致了市场空间严重不足,市场机制作用无法发挥,也给中央财政增加了巨大的负担。

应该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有效手段和措施。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价格规律难以调整其需求变化。笔者认为,当前,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战略的目标下,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只能继续坚持和完善,而不是取消。

根据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应从以下价格方面完善:一是规范出台程序。为提高政策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改变现在每年修改公布一次政策的做法,将粮食收购政策制定提升到法律、法规高度,广泛吸纳意见,使其更科学、更严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实行,可考虑每四五年进行一次修改完善,以便于供给侧调整种植结构和生产经营决策。二是合理确定价格。当前,最低收购价政策既要实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又要发挥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因此制定的价格偏高,收购数量占总体收购量偏大,留给市场的空间不足。应进一步明确国家收购政策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保护农民基本利益,把促进农民增收的功能交给市场。在确定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时只要考虑农民种植成本和最低利润即可,给市场调节留出足够空间。三是遵循市场规律。受生长期、品种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质量南北差异较大。豫北以北小麦生长期长,小麦硬度指数、面筋含量等品质明显好于南方小麦产区,市场价格要也高于南部小麦主产省。因此,建议国家在制定最低收购价时,要体现优质优价的基本市场规律,根据小麦品种、品质确定合理价差,促进农民提高小麦品质,也有利于从粮食收购层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作者单位:河北省粮食批发交易中心 河北省粮食局)

猜你喜欢

收购价种粮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公布 每50公斤112元
积极应对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调整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