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永城探索
2017-02-08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合作社的永城探索
本刊编辑部
河南省永城市,位于黄淮平原腹地,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在这里展现出别样风采:汉文化发祥地,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蛇起义,根据地芒砀山成为国家5A级景区,有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聚落10余处;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农耕文化持续发力,建成全国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粮油百强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春意盎然的四月,《中国农民合作社》编辑部踏足这片热土,一睹永城市农民合作社发展风采。
走在永城郊区的乡间小路,满眼都是绿色,春风拂过,田间翻起绿色的麦浪。据了解,永城市小麦产量常年稳定在18亿斤以上,年加工面粉60余亿斤,有“面粉之城”的称号。2016年,永城市以小麦为主要作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15152”工程,集中建设15万亩强筋小麦、15万亩富硒小麦生产基地,试种2000亩弱筋小麦,以合作社为载体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小麦,同时大力实施“小麦加工和品牌工程”,探索形成“种植—面粉—面制品”的产业链条。永城市双桥镇就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要发展模式,全镇31家合作社、1860户成员均种植富硒小麦,龙头企业负责小麦收储、加工等,全镇7.8万亩富硒小麦可增收1560万元,起到了富裕一方群众的作用。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永城市合作社不断创新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成员收入。如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土地入股面积达2000余亩,近年来瞄准市场需求,逐步调整低筋小麦品种为中筋和高筋品种;同时,合作社投资建成烘干塔及仓储设施等,除为成员提供服务之外,还成为中储粮委托代储单位,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此外,合作社在种好小麦之余,还尝试发展了小杂粮等多样化作物品种,并探索建立了自有品牌。可以说,在这场转方式、调结构的农业改革大潮中,永城市的合作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此外,永城市还着力解决了影响合作社发展的短板——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永城市积极争取成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南省现代农业贷款工程的第一批试点,并成立了永城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以促进会为统贷平台,创设了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批发直贷的“永城模式”,对合作社等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融资支持。目前,促进会已为3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放贷2150万元。
成熟的农业产业为永城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创新的发展思维为永城市农民合作社阔步向前提供了强大助力。然而,和大多数地区一样,永城市农民合作社也面临着发展实力不强、产品品牌不响等难题。此次,编辑部实地走访了永城市的部分合作社,并邀请业内专家为永城市合作社理事长及辅导员传道授业解惑,希冀能对永城合作社的探索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