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
2017-02-08
长河
今天,通惠河河道遗存还有三段,长河就是其中之一。长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字。辽代叫高梁河;金代叫皂河;元代叫金水河;明代叫高梁河。
长河分为北长河和南长河。北长河,古称玉泉河,源于玉泉,起自玉泉山东麓,东北流,于万寿山西北侧注入清河,长2千米。南长河的起点为昆明湖出口的绣漪闸,东南流至万寿寺门前折东,经紫竹院公园、北京动物园、西直门北侧入北护城河,再东流至德胜门附近进入积水潭,终点为北护城河的三岔口,全长10.8千米。开通通惠河时所建24座闸中,广源上、下闸和会川上、下闸在长河上。在每座闸之旁都有一座桥。著名的有高梁桥、白石桥等。另外,还有麦钟桥、长春桥等非常有名。长河水道是何时开凿的?史料中未见记载。据侯仁之先生考证,约在公元1205年。当时金朝为解决水源问题,开凿了长河,导引玉泉之水,为其所用。
长河自金代开通以后,其下游建成了元大都城,自此长河就成为北京城最主要的供水渠道。由于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京城仕女竞相来长河春游。“长河看柳,高梁桥踏青”,成为多年沿袭下来的京城民俗和传统节日。元代皇帝乘船出游,途经此地,史书早有记载。元熊梦祥《析津志》载:“肃清门广源闸别港,有英宗、文宗二帝龙舟。”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后,白浮泉已不通瓮山泊,汇聚了玉泉诸泉的瓮山泊成为城市供水的唯一来源。经元、明两代发展,长河景观得到进一步完善,两岸遍植柳树,成了一道风景线。清代水上御道的起点为高梁桥码头,由此改龙辇为龙舟,沿长河逆流而上,终点即是绣漪桥。乾隆皇帝通过长河往返于皇宫与西郊之间,皇帝喜欢走水道,因此昆明湖和长河禁止民间泛舟。后来,又在河岸修建了许多码头和行宫,作为停舟休息之处。紫竹禅院、苏州街等都是这时建造的。长河源远流长、水清岸绿、桥名闸古、名胜列岸,既是向京城供水的重要渠道,又是一条风光绮丽的旅游路线。
冰野据《北京市方志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