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招生机制研究理论综述

2017-02-07单琼花

教师·中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单琼花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发展机制存在着一定差异,尤其在世界金融危机和公办高校扩招后,民办高校遭遇前所未有的“招生寒流”,学界亦逐步加大了对民办高校招生问题的关注力度。现采用文献分析法,对近些年来关于民办高校招生的部分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民办高校招生的现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未来我国民办高校合理可行的招生机制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校;招生机制;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106-02收稿日期:2016-08-26

课题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发展机制研究”(GY1103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量的提升,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日渐紧缺的教育资源的重要弥补力量,正广泛地活跃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我国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比还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发展机制存在着一定差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招生寒流”的到来,民办高校招生的问题频频爆发。本文重点从招生机制方面对国内外民办高校发展机制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

二、文献梳理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就民办高校招生机制这一问题,发现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1对国外民办高校发展模式和招生机制的理论研究

目前从国际上看,私立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国际化的特征也日益彰显,连锁办学与合作办学成为其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如成立于2000年的新加坡第一所私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而马来西亚的私立院校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寻求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办学,特点之二就是在海外建立分校,目的就是扩大生源,招收更多的外国学生。跨国化教育的首创精神使得私立大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地调整和制订计划来应对市场的需求,这一做法对于中国民办高校的招生和发展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李文成、韩和鸣在《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一书中首先梳理了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史,对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乃至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私立高等教育作了介绍,还专门就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相关的扶持政策也进行了论述。鉴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情况,可以从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首先,在认识上、在思想上增强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同感和包容度;其次,在立法上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立法,建立完善的法制环境;再次,在财政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最后,从民办高等教育自身来讲,苦练内功,增强民办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前面三点更多地涉及社会和政府的作为,对政府的操作行为和机构运作提出了要求,而最后一项则涉及民办高等教育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稳定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实际性问题。

2分析民办高校的招生现状

(1)在张博树、王桂兰《重建中国私立大学:理念、现实与前景》 一书中,曾把华文学院1999年招生和卓达大学2000年招生的全军覆没作为两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在这场“九死一生”的生源大战中,私立大学的招生是一次全新的试验,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是对公立大学权威的一种挑战。虽然这一步迈得异常艰难,甚至有些地方还显得幼稚,但其所代表的方向已经预示了一种新生力量的萌芽和展示。

(2)2007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从而波及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和地区,无疑又使本来不景气的民办高校的招生问题雪上加霜。在荆杰的《金融危机下民办高校招生问题分析》一文中提出,2009年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拐点”年,一方面面临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还面临着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更激烈的竞争。随着“招生寒流”的到来,众多民办高校招生难问题在这一年大爆发,新生数量平均下滑40%至50%。虽然近些年情况有所复苏,但整体而言效果并不算太好,从生源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有待提升,与此相关的研究也较多。

3分析研究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因素

(1)朱建华在《民办高校影响招生因素分析》一文对当前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因素作出三点归纳:①政策是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首要因素,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民办高校自身的政策变化都会对招生造成重大影响。②学费是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关键因素,学校类型和专业收费差异,包括民办高校之间的学费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招生。③办学现状是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核心因素,其中包括社会认知度、教育教学质量、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等,都会影响招生的成效。同时他也指出,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因素有多个,很难说哪一个因素是决定性的,更多的时候是多个因素同时影响的结果。即使是同一因素,每年对招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也就更要求民办高校从招生的冷与热中审视自己的办学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完善和调整。

(2)厦门大学吴根洲在《民办高校招生制约因素分析》一文中对制约招生工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致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①公办高校的压挤;②民办高校之间的无序竞争;③办学资金的制约;④招生自主权的限制;⑤办学缺乏特色品牌。在制约民办高校招生的因素中,民办高校之间的正常竞争要积极应对,市场的不规范导致的非正常竞争需要国家法规加以调整;办学资金渠道的畅通问题、招生自主权问题和公办高校的影响都属于国家政策的层面;办学品牌和特色构建则需要民办高校从自身出发,内外兼修,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内在核心竞争力。

4对规范民办高校招生管理的研究

(1)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努力规范民办高校招生管理》一文中指出:民办高校招生工作,事关民办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形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因此民办高校在招生中应做到:①依法依规招生,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法规和制度来进行;②诚信招生,不夸大其词和虚假滥招;③阳光招生,实行招生信息公开化,努力满足考生和社会的知情权。此外,他还提出了相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招生过程中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并建议配合新闻媒体来保证民办高校的招生。

(2)张博树、王桂兰在《重建中国私立大学:理念、现实与前景》一书中则提出:政府、传媒的介入是私立大学招生规范化之助力。他们认为在中国私立大学仍不成熟,招生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多失序的条件下,利用政府权威做一些有益于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事情乃适时的聪明之举,但从长远来看,政府更多的只能通过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让私立大学自己杀出一片天地。

5在分析民办高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招生方面的建议

对于有经验的民办高校办学者来说,处理好“进口”和“出口”两个“口”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进口”,也就是指招生和生源,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之关键,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焦点。但“进口”的效果如何,又自然而然地跟“出口”,跟学生的就业和出路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进口”的探讨必然要涉及“出口”这一问题,只有落实好“出口”问题,“进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得到了处理和解决。张博树和王桂兰所著《重建中国私立大学:理念、现实与前景》一书中,就对“出口”问题提出了详尽的论述——“就业压倒一切”:中国家长的实利主义与私立高校的专业设置。实用、实惠和能挣钱成为家长鼓励子女选择专业的根本驱动,而好招生、好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等则是私立高校开办专业的首要考虑。在实用化和市场化的格局下,忽视和丢弃了以研究为导向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性专业,这也算是政府对私立高校的“政策导向”、家长的实利主义情结、办学者的市场压力及自身利益驱动三方互动的必然结果。

三、总结与展望 由于收集到的材料与信息繁多杂乱,此处对民办高校招生机制的研究只能选取其中的关键部分作相关分析。在对近年来民办高校招生机制的研究文献作了一番梳理和分析后,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目前学界对民办高校招生所讨论的范围多局限在发现问题、描述问题成因上,而在招生管理、招生制度与政策方面提出的建议与措施过于宏观与空洞,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并未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剖析的深度、理论的高度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对部分民办高校招生成功背后的原因,如教育教学改革、市场分析与定位、特色专业的设置等总结得比较到位,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民办高校招生机制研究的成果相对不足,能够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少之甚少,能够单独出版的民办系列书籍更是凤毛麟角;从研究的学者来看,关注民办高校招生机制的研究者数量较之高等教育其他领域也是偏少的。

展望未来,有几点值得我们继续关注:①对民办高校招生管理、招生制度与政策、招生机制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宏观的现状分析和理论分析,而从微观的具体措施上入手,这样更利于提出操作性、实用性、可行性较强的各种建议;②应该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出发,借国家扶持民办教育之风乘势而上,拓展思维思考“民办高校应如何生存和发展”等问题,继续探寻民办高校招生的新途径、新策略;③学界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关注力度,对比国内民办大学与国外私立大学的不同、国内民办高校与公办大学的不同,因地制宜开展研究,在招生机制研究这一领域形成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博树,王桂兰重建中国私立大学:理念、现实与前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张宏博中国私立大学有效经营的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阅读疗法在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推广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民间融资监管及其立法完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情景模拟的应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