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2016年秋季主要农作物考察报告
2017-02-07张全伟郭馨
张全伟 郭馨
我站按照市管理站《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度南阳市秋季主要农作物品种考察的通知》要求,农业局成立了以副书记李进功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种子技术服务站、县植保站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深入九重、厚坡、上集、金河、盛湾、老城等乡镇,重点对玉米、水稻、花生、红薯、大豆等作物进行考察,对秋作物的丰产性、抗逆性、主要性状进行考察分析,对淅川秋作物利用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并确定了2016年秋作物的主要品种。
1 全县秋粮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全县秋粮作物种植面积61.1万亩,预计总产12.4万吨。与去年相比,面积基本持平,总产减少7.76万吨,减幅38.5%。
1.1 玉米:面积43.6万亩,预计亩产208.6kg,总产9.1万吨;与去年相比,面积减少6.4万亩,减幅12.8%,亩产减少142.7kg,减幅40.6%,总产减少8.4万吨,减幅48%。
1.2 水稻:面积0.2万亩,预计亩产185.2kg,总产0.037万吨;与去年相比,面积减少0.3万亩,减幅60%,亩产减少125.4kg,减幅40.4%,总产减少0.113万吨,减幅75.3%。
1.3 大豆:面积2.2万亩,预计亩产115.3kg,总产0.26万吨;与去年相比,面积增加2万亩,亩产减少47.4kg,减幅29.1%,总产增加0.25万吨。
1.4 红薯:面积12万亩,预计亩产236.4kg,总产2.84万吨;与去年相比,面积增加4.9万亩,亩产减少91.9kg,减幅28%,总产增加0.54万吨,增幅23.5%。
1.5 小杂粮:面积3.1万亩,预计亩产54.6kg,总产0.17万吨。面积基本持平,亩产减少11.5kg,减幅17.4%,总产减少0.03万吨,减幅15%。
2 今年秋粮生产特点
2.1 今年,高温干旱基本上一直伴随着秋粮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结果。根据气象局观测资料:6月份降水量52.2mm,较常年同月平均降水量225.0mm减少了172.8mm,7月份降水量99mm,较常年同月平均降水量190.3mm减少了91.3mm,7月份一直处于高温状态,特别是7月下旬,超过35℃以上有7天,高温甚至热害严重影响了秋作物的孕穗、结果。8月份降水量59.8mm,较常年同月平均降水量112.3mm,减少了52.5mm。目前,高温仍然没有解除,秋粮作物一直在高温干旱情况下,现已基本成熟。
2.2 秋粮种植结构逐渐合理。受供给侧改革影响,今年玉米种植面积由往年的50万亩压缩到今年43.6万亩,大豆、高粱等小杂粮面积有所增加。
2.3 秋粮种植大户增多。家庭农场、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种粮大户逐年增多,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4 小麦秸秆全部还田
3 减产的主要原因
3.1 自然因素
3.1.1 干旱
在秋粮生产过程中,播种前期由于底墒充足,夏播及时,秋粮苗齐、苗匀。据播后调查,播种基础均好于去年,但进入7月下旬,全县持续高温,苗情急剧转化,大部分田块干旱缺水,到8月中旬,部分山坡岗地,秋苗己开始干枯,全县62.5万亩秋粮受到旱灾,其中绝收有10万亩,干旱严重有8万亩,中度干旱的达20万亩,一般干旱达24.5万亩。
3.1.2高温
从7月底到8月上旬,我县气温多数出于35℃以上高温,而此时正是玉米抽雄,玉米雄粉活力最宜为20—28℃,超出38℃就死亡,长期高温致使雄粉活力下降或死亡,导致玉米不能正常授粉,造成玉米缺粒,秃尖比例高,影响玉米产量。
4 人为因素
4.2.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全县岗丘薄地没有水利设施,靠天收成抵御灾害能力不高。
4.2.2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地块,一方面农户认识不足,认为灌溉费工误时不划算,不愿抗旱浇水,另一方面虽然有的地块能灌溉,群众也乐意灌溉(尤其是种粮大户),但苦于灌溉设备跟不上,要么井水量少,要么管道、电力跟不上,想浇而不能浇,只有少部分能及时浇水。
4.2.3密度过大,加重灾害危害程度,以玉米为例,目前玉米播种密度过大,群体与个体不协调,个体与个体之间争水、肥,加重了旱情,另一方面群体与个体矛盾,大群体、小个体使玉米抗倒能力弱,大风过后,倒伏大片。而玉米密度过大,根本原因是农户不问苗、定苗,在九重镇有家农户播种吉祥l号,紧叶型品种,按要求为4500株/亩左右,可他旋耕机播种每亩达7000株/亩,几乎绝收。
4.2.4缺乏田间管理,分布的灾害主要是旱灾和倒伏,而农艺措施中耕培土能起到保墒、抗倒伏的作用,但玉米从苗期到拔节,几乎没有田块进行中耕培土,从而加重了旱灾和玉米倒伏。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淅川2016年玉米推广的主导品种:稀植应以蠡玉16、豫禾998、济单7号、豫单9932,中密应以郑单958、伟科702、浚单29、登海605为重点,搭配东科301、吉祥1号等,水稻品种应以新丰2号、新稻19为主推广,棉花应以中棉72、邓杂1号、宛棉9为主推广,大豆应以中豆41、郑7051为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