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镜》:感受科技带来的惊悚

2017-02-07英年早睡

爱尚生活 2016年12期
关键词:黑镜美剧科幻

英年早睡

如果你看过《黑镜》,应该不会忘记初看时的震撼。如果没有,那看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不是一部充满欢笑、充满爱的剧集。“黑镜”的意思,就是关掉电子设备后屏幕的状态——一面黑色的镜子。

黑色的神剧

从 2011 年在 BBC 4 台亮相,《黑镜》每一集都像剧名一样,通过不同的故事勾勒出一面由像科幻更像未来打造而成的“黑色镜子”,这面镜子从不同角度真实而又直接地反射出人性的本质。用惊悚、紧凑的剧情带领观众去看到在高科技的生活下,人类的互动焦虑、对自我存在的迷惘以及人性险恶的一面。

靠着种种对于科技的尖锐观察,加上对人性灰暗残忍的预言,两季播完逐渐累积出极高的人气与讨论度,该剧成为众人口中的神剧之一。在第一季中,英国首相被迫和猪发生关系并进行直播,这种骇人听闻的场景揭穿了社交网络背后虚无的原罪; 第二季中,玛莎想让男友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却在人工智能的方向里迷失了自己……这些故事都用一个复杂震撼的前景做开头,由此引出对科技世界的思考。

英剧变美剧

就当影迷不知何年何月才有第三季时,Netflix公司突然宣布接手《黑镜》,一次续约两季共十二集。终于不用苦等更新,而是一次性看够六集,确实让人内心激动,许多人都在自己的微博或是朋友圈发了非常相似的状态——看《黑镜》。不过比起第一、二季,转战 Netflix 的《黑镜》实在不能称得上非常成功。

不少人肯定了《黑镜》系列的主题和深度,不过却认为这一季质感不如以前。英剧变美剧了,是不少观众的吐槽,从高逼格的英剧变成了快餐的美剧,却也粗暴地反映了在观众心中这一季和前作的差异。把对于科技的恐惧或批判融入一个让人能够同情或感同身受的故事,却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也让故事情节和执行上皆有明显落差。

意犹未尽里挣扎

《黑镜》第三季,描绘到的新科技和生活应用包括:在线直播、记忆储存、人工智能和人造人、智能科技及虚拟现实(VR)混合实境以及虚拟社交评价等。看完全集,只能说和其他剧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和前两季相比,不像以前那样震撼人心了。

第一集是一个关于打分的故事,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部打分机,不但要对自己见过的每一个人打分,而且自己也在被各种规则评价权衡着。这个故事把重心放在了讨论社交媒体年代下个人身份属性的缺失,但最终没有打破被科技掌控的状态。第二集则讲述的是美国背包客为了赚钱参加了增强现实(AR) 实验性恐怖生存游戏,最终倒在了自己的精神噩梦中。第三集关乎监控与控制。而第四集干脆就把故事背景搬到了美国,讲了一对女同性恋者之间的故事。第五集用 VR 来完成一场消灭基因缺陷的杀戮,而最后一集则把重点集中在了对科技和未来的担忧上。

一说教就尴尬了

相比前两季最珍贵的特质,比如对现实的嘲讽、对“科技异化”的忧虑、对人性本恶的思考仍在。第三季《黑镜》存在着明显缺陷,即对传统“黑镜表达”的偏离,反转不足,说教意味太浓。虽然说讨论娈童、反战的主题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从传统的“黑镜表达”来看,这些主题还是有所偏离。

本季《黑镜》更像是把一般人对于科技的根本恐惧,比如计算机容易被骇、虚拟现实会让人过于着迷,直接被带进一个直白到接近剥削的故事里,既无耸动题材背后的人性辩证,也缺乏让人思考的动力或理由。本质上其实与 B 级科技惊悚片没有太多差别,即使中间有些转折或翻转结局,整体仍让人感觉困惑或无奈。

未来科技的警醒

智能装置如手机、平板等每一块黑色镜子,形成了人类在虚拟世界中的铜墙铁壁,其中的社交制约、眼目情欲、逼真体验等让人性中的罪性和迷惘不断放大。《黑镜》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幻类剧集,甚至都很难划入到科幻的类型里,因为说到底,编剧希望映射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而科技只是实现这种放大功能的一个工具而已。

黑镜被“封神”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无视觉刺激下依旧通过剧情和留白让人感觉到本能的恐惧,简言之:细思恐极。黑镜永恒的主题是对未来科技的警醒,它认为科技的发展最终结果是毁灭,科技会促使人类肆无忌惮也更方便地暴露本性,而人性的暴露会加速人类毁灭。关闭此刻手中的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设备,那片黑色的屏幕就是黑镜,往里看,黑幕上映出的就是黑镜想要讲述的主体。

猜你喜欢

黑镜美剧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黑镜
浅析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美剧《黑镜》第三季:从“鲁迅”到时代弃儿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黑镜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
Is Watching Amerircan Se ries HeIpful to EngIish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