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的价格
2017-02-07李治邦
李治邦
有天,我跟一个制作京胡的朋友聊天,算起来他也属于非遗范畴。很多著名琴师都喜欢他的京胡,觉得用他的京胡演奏就是一种福分。听完他的介绍,才晓得一把好京胡制作出来是多么不容易。首先是选精料,他每年都要跑福建竹子产地很多次,甚至今天刚回来,那边告诉他找到了一根好竹子,他就立马回去。他说现在福建产地的竹子很少了,能找到的上乘的适合制作京胡的竹子更是少得可怜。我拉过几年京胡,知道制作京胡的竹子选料很严格,多少节竹子,竹子节之间的距离,还有竹子的颜色和分量都有很多讲究。有了好竹子,就是制作了。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差一点儿就前功尽弃。当然还有后面的竹筒、鱼皮、弓子等等。他告诉我,现在库存了几百万的竹子,估计下一辈子也用不完。但有了找到好竹子的消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赴福建产地。我跟他说,你可以用你的库存了。他摇头,每一个琴师用的竹子都不一样,库存有不代表原料都有了。我问他,那你的京胡多少钱一把呢?他犹豫了很久才心酸地说,真是不够工钱。
前不久去台湾,在一个小地方听到一个人在弹奏古琴,觉得琴声悠扬,但厚重不足。我感觉问题不是出在他的演奏水平上,而是出在他的那把古琴上。他对我说,确实如你所说,这把琴折合新台币几万多,听起来还可以,但真是很一般的古琴。台湾的古琴制作人很少,因为这门制作手艺很难学,古琴的选料则更难找。他说每年都到天津,说起来是会琴友,找老师,但更渴望的是能弹到好古琴。他说在天津曾经弹过一把好古琴,真是天籁之声。我记得天津有位书法家存了三把有年头的古琴。他卖了其中一把,价格就是一千多万。不过,马上有人遗憾而痛心地告诉他,你卖得太低了!
传统工艺的制作者是手艺人,其中有大师,有高人,也有普通人。这些人都是不可缺少的,都应该尊重甚至是敬仰。我曾看见过扬州传统工艺制作人的演示,最让我震撼的是三个扬州女绣工刺绣的一幅山水画。这幅画八尺左右,是扬州著名山水大师的得意之作。三个女绣工整整绣了两年多,每天从日出绣到日落,然后伸伸腰离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而且不能刺错一针,不能马虎一时,不能走神刹那。两年多啊,我想换我得疯了。我几乎是贴着这幅刺绣看的,因为根本看不出针脚,就像一幅幽静深邃的山水画,一池碧水,几耸青山,划船老人乘一艘竹筏在水中荡漾,远处的竹亭清秀而挺拔。我执着地要找出刺绣的痕迹,其中一个绣工过来给我指点迷津,才稍稍觉得看出了针头留过的美妙。我问她们,这幅绝作值多少钱呢?三个女刺绣工笑而不答,后来有个老板模样的人说,还没有定价,因为不好草率地说出来。的确很难定价,太高了卖不出,太低了对不起她们两年的心血。他感叹地对我说,现在能刺绣的人很少了,在我这里刺绣的也有离开的,觉得吃不起这份辛苦,也赚不到更多
的钱。
传统工艺的成本真是算不出的,我只是体味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选自《今晚报》2016年11月10日,荐稿人:步步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