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大做强精致农业打造金山新城“后花园”

2017-02-07金山区张堰镇人民政府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后花园全镇生态

■金山区张堰镇人民政府

做大做强精致农业打造金山新城“后花园”

■金山区张堰镇人民政府

金山区张堰镇素有“浦南首镇”之称,位于金山区中部,地处长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上海的西南部,南接杭州湾大桥,北望上海市中心,是金山区中部经济文化重镇,也是几经沧桑的历史古镇。全镇区域面积34.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7万人,辖9个村、4个社区,其中,耕田面积22242亩。镇内有秦望山,传说是秦始皇在此登山望海而得名,山上有八景,曾是元明时代文人骚客吟咏集会的好去处,还有国内首个全面陈列反映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与社会革命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史实和历史人物事迹的上海南社纪念馆。世界著名的华人物理学家高锟、著名天文学家高平子、著名书法家白蕉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人士都出生在张堰镇……

近年来,在全区大力推进“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张堰镇不断做大做亮精致农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张堰镇高点站位,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打造“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三个百里,为实现张堰镇建设成为金山新城“后花园”而厚积薄发。

一、产业融合积蓄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按照金山区“十三五”规划中“一城一带一圈”的总体规划,张堰镇正处在“一城一带一圈”中的“一圈”范围中,该圈被明确定义为全区中部生态圈。规划要求合理开发张堰生态资源,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发挥生态片林城市景观功能,布局养老健康产业,提升镇区生活居住品质。按照规划路径,全镇明确“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在种粮科技含量上下功夫

全镇粮食百亩丰产方有17只,家庭农场主和粮食生产股份制合作社规模逐年壮大。2015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选育的超级稻“交源优69”亩产平均达859.2公斤,分获当年市、区水稻高产创建优秀示范方一等奖。同年,秦阳村家庭农场主种植的“罗麦10号”亩产达454公斤,获市二麦高产创建优秀示范方一等奖,农业基础优势凸显。

二是实施“一园二带三基地+”建设布局,丰富农业成果

“一园”即张堰生态片林,总区域面积4800亩,其中绿化面积3380亩。合理开发张堰万亩生态片林,发挥生态片林城市景观功能。“二带”为漕廊公路果林带和卫零北路(张堰段)休闲农业带。果林带一期总面积916.7亩,漕廊公路南侧526.08亩,北侧345.62亩;卫零北路(张堰段)休闲农业带总面积为630亩。“三基地”为红豆杉种植基地、墙门里示范基地和百草园休闲基地。红豆杉基地位于该镇甪里村、旧港村,面积300亩,目前主要以红豆杉种植培育、研究开发、推广销售为主,果蔬、花卉、苗木、盆景生产销售为辅。墙门里示范基地位于该镇建农村,由村级集体农场负责经营。百草园休闲基地北依山塘河、西临秦湾路、南靠漕廊公路,位于该镇秦阳村11组、15组,面积约110亩,2014年底至2015年,已全部按计划种上花卉类及食用中草药。

三是因地制宜优化种植业结构,建立交大教授工作站

201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金山教授工作站在张堰镇正式挂牌,工作站的成立意味着对张堰进一步推进农业新技术试点、新品种引进、土壤改良等起到强化示范作用。2016年上半年通过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示范点,为污染土壤转化为可耕良田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引领该镇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四是培育新型产业主体,探索集体合作农场发展

为顺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张堰镇在全镇首推建设“9+1”合作农场,即在全镇9个村各建设1个村级合作农场,在镇层面建设1个镇级合作农场。2012年4月完成了集体合作农场的组建工作,经营面积2864.88亩。同年有3个村先行探索试点土地股份制合作社,通过股权登记、选聘经营者到建章立制、确认面积并签订经营责任书。股份制合作社组织架构分为三个层面,即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长)与监事会、委托经营管理者。2016年发展面积增加到5511.54亩,原以经营粮食为主,目前种植品种多样,包括草莓、葡萄、桃子、生梨等经济作物。

二、提升“颜值”丰富特色小镇新内涵

张堰镇把“美在生态”的理念贯穿全镇建设工作,把“富在产业”作为产业调整的最终目的,把“根在文化”作为全镇文化的亮点和特色。与此同时,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态品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挖掘乡村文化元素,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一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创建“美丽乡村十个一、幸福家园五个一”。作为“十三五”期间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总蓝图,张堰镇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由点及面建设美丽乡村,逐渐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

二是加强专业农民队伍培训,凸显新生力量群体

积极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培育农民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每年举办涵盖种养行业的职业农民培训50余次,从而实现“勤劳致富、技术先行”的初衷,让张堰的新农村真正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三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庄改造

在实施村庄改造中,我们调整优化农村道路系统,实现“村域道路保基本,镇域道路保畅通”。按需对镇区内的17个公共厕所进行维修,新增8只果壳箱、450只垃圾桶设备等农村环卫设施,集中收集处理生活垃圾,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湿垃圾末端处置设施,营造整洁文明的居住氛围。

四是塑造美丽乡村文化内涵,丰富“特色小镇”建设内涵

提升农村文化品质,挖掘乡村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张堰镇按照“文艺创客基地、名人隐居之所、智库聚集村落”的定位,打造文教魅力小镇。结合产业、文化、历史人文和地域特色,不断强化规划引领,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形成规模效应,提升镇区生活居住品质。

五是呈现生态文化名片,推进文化、旅游、农业深度融合

张堰镇不断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浓郁乡土风情,体现江南水乡特色,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质。镇上独有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金山堰菜制作技艺、“闻万泰”酱菜制作技艺、李氏骨伤科医疗技法成功入选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金山区第二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南社纪念馆”得到保护及利用。

六是建立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改善水环境生态面貌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张堰镇结合“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将河道清淤、河面清洁与岸上拆违、绿化、截污纳管相结合,从源头控制水体污染,提高水环境治理成效。按照全覆盖、常态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覆盖各项领域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在对河道进行梳理分类的基础上,明确“3+1+8”治理目标。分类确定责任主体、实施主体,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加强黑臭河道专项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严控重污染河道周边规模化养殖场污染减排,确保保绿、保养、联防的基层管理队伍建设,负责村内环境、设施、设备的长效管护工作。

三、坚持“三个一”准则迸发创建新城后花园新活力

张堰镇围绕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工作目标,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总结创建工作,我们认为,是缘于坚持“三个一”的工作准则。为此,张堰镇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迈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使农民更好地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坚持一条政策抓落实,释放改革红利

坚持围绕“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计划,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发展态势,积极探索建设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美丽城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是坚持一个抓手不放松,引领农业现代化

“三农”工作基础在于正确定义“后花园”的真正内涵,结合金山中部生态圈和城市生态滋养地建设,推进2040版张堰农业专项规划,着力加强特色农业建设。

三是坚持一项措施巧推进,打造农业“升级版”

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光旅游产业”,坚持创新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努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典型。

四、“三个百里”目标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自提出建设金山新城后花园的工作目标以来,张堰镇取得了令人赞许的新成绩,但镇党委政府并不为曾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还在为下一步工作不断探索新路径。

一是切实建设“三个百里”,打造生态滋养地

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打造城市生态滋养地。重构农业产业体系,延伸漕廊公路果林带二期至杭州湾大道,与卫零北路休闲农业带形成互通,形成现代农业服务核;将东贤路作为交通绿廊,将生态片林与卫零北路休闲农业带相连,结合生态片林原有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休闲农业旅游服务区;将东西向连接红豆杉基地、沙龙畜牧产业园及墙门里示范基地的道路作为现代农业的次要发展带,完善全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架。

二是切实以“生态”之镇为根本,建设高质量“新城后花园”

全镇将不断优化镇区域结构,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提升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严守生态优先发展底线,构建覆盖全镇的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网络体系,加强生态林、公园绿地建设,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能力,切实提高环境质量。

三是切实服从全区规划战略,服从大局及时调整全镇功能定位

在特色定位上,不断强化健康理念,打造独具美丽的健康小镇。随着金山新城发展空间向北延伸,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发展、功能配套等方面,考虑与新城发展相匹配,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市镇。在发展思路上,坚持安居乐业,构建美丽和谐的新城后花园。从“安”(生态环境)、“居”(功能配套)、“乐”(文化教育)、“业”(产业发展)方面做功课,联动金山新城发展商贸服务,逐步形成金山新城后花园形态。在实践路径上,强化项目引领,实现新市镇建设出形象见实效。确定城镇建设重点项目,明确产业发展转型路径,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推进保障上,注重资源聚合,助推新市镇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实现融合发展有突破,规划完善有突破,产业结构优化有突破,特色经营有突破。□

猜你喜欢

后花园全镇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后花园小坐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小猴子的后花园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生态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