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2017-02-07刘为民
文/刘为民
工会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文/刘为民
工会改革要贯彻和体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职工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的根本原则,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厘清改革重点;切实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改革定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引领,扎实推进工会改革。
推进工会改革,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改革中牢牢把握工会的根本性质和功能定位,更好地贯彻和体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职工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的根本原则,坚持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的总体思路,强化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作用,强化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意识、能力和效果,通过改革使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厘清改革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其根本就是“三统一”的基本特征和“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工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职工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确保工会工作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这既是中国工会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也是做好工会工作、推进工会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要求。
突出政治性,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核心。工会改革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让党的领导通过工会组织具体而深入地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
突出先进性,把握坚持社会主义性质这个根本。保持先进性是巩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工会改革要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全面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作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实依靠力量、建设幸福美好社会的主力军。
突出群众性,把握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个关键。大力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把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实现和发展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改革要带着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履行工会的职责,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更多地关注、关心、关爱普通职工群众,建立健全联系职工群众的长效机制,按照职工群众需求提供精准对路的服务,始终亮明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这面旗帜。
切实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改革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科学地回答了“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使我们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好地推进工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需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将更加复杂多样,职工队伍将不断发展壮大,职工内部结构、思想观念、就业方式、利益诉求等出现新变化、新特点、新情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工会组织要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展现新作为,更好地推进工会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引领,扎实推进工会改革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我们要学会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正确认识当代我国工人运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以宽广的视野看待中国工会,从历史对比、国际对比中认识我们所选择的这条道路的优越性、坚持这条道路的必然性、丰富和拓展这条道路的重要性,以工会改革为契机,不断丰富和拓展工会发展道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勇于突破涉及丰富和拓展工会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1.聚焦服务大局,深化“十大行动”。要顺应发展趋势,紧盯重点任务,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行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方式,持续推进“十大行动”,团结广大职工为经济和社会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
2.聚焦重点领域,找准改革发力点。提高工会领导机构中劳模、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工作者代表比例,改善班子结构,健全决策程序、议事规则,建立代表联络机制,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整优化工会机关机构设置,重点做好省、市、县三级工会机关内设机构改进设置、职能整合优化等工作,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实现职能转变,促进工作效能提高。改进机关干部管理方式,突出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群众工作经历,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与挂职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大力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通过编制补充、经费倾斜、重点支持等方式,确保基层工作有场地、有力量、有经费,实现基层工会工作有效覆盖。着力创新工会建会模式,推进各领域组织建会,推广区域建会的新经验,创新入会方式、探索网上入会,争取在组建率、入会率、农民工会员数上持续增长,实现基层工会组织有效覆盖。
3.聚焦制度创新,找准改革突破点。改进工会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加大制度创新。建立联动的职工服务机制,推进职工帮扶(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在工人文化宫等工会服务阵地和窗口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错时工作制”,使工会服务适应职工工作和生活规律。探索促进互联网与工会工作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化服务,建设一站式、个性化、全天候工会服务网络。建立工会服务职工满意度评价制度,职工满意的就坚持、不满意的即行即改,服务得怎么样让职工群众说了算。
4.聚焦品牌打造,注重基层创新创造。在工会改革中,要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级工会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打造更多的工会工作特色品牌。要善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善于用实践检验理论,及时总结、概括和提炼,把带有普遍性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巩固和发展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指导和推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