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湄潭茶文化软实力

2017-02-07周开迅

贵茶 2017年2期
关键词:茶场湄潭茶文化

文-周开迅

湄潭既是中国名茶之乡,也是中国茶文化之乡,茶产业基础雄厚,茶文化底蕴深厚。从历史上看,从唐代起,湄潭就是比较成熟和有名的茶区,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夷州茶区之核心区,谓之(夷州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特别是明朝中央政府设立播州茶仓(今遵义,时为西南四大茶仓之一)以来,加上将江南和中原地区的部分军民移至贵州,推广屯田制,中央政策上的刺激和屯田军民因地制宜既种粮又种茶所得收益,激发了民间种茶的积极性,湄潭茶业获得了一次长足的发展。以至明、清两朝,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后来大清王朝在与西方的经济交往中,因茶叶贸易顺差巨大和传统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很难大面积接受西方工业文明而致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等等原因而引发的鸦片战争,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民生凋蔽,国运日衰,茶运亦衰。

1939年,全国生产会议在重庆召开,茶界唯一的代表张天福提出了关于在西南地区发展茶叶生产的建议。这份关乎战时经济民生的提案,堪称中国茶叶第一提案!会议顺利通过了提案。于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与生产示范推广机构--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茶叶总公司合作组建的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拉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帷幕。40多位茶叶、特作等方面的专家汇聚湄潭,与次年同样因战火逼迫西迁至湄潭的浙大师生一道,同甘共苦,怀着科学救国、教育兴邦、产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特别的方式共赴国难,在昏暗的桐油灯下,在风雨阳光中,开启了一系列茶叶科研、生产加工、技术推广和茶叶职业教育等开创性工作。使1940年代的湄潭,成为中国茶叶科研中心、生产加工中心、茶文化开拓中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转变成贵州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科所。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场一所担当起了责任和使命,岀口茶叶甚多,科研成果丰硕,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茶叶生产发展。改革开放后,湄潭以核桃坝为代表的农村茶叶迅速崛起,成为新时期全省农村茶叶发展的引擎。

历史留给湄潭的茶文化遗产,十分珍贵丰富,而且体系完备,体量巨大。湄潭有十万株古茶树资源及南明茶文化旧址:西来庵、琴洲、客溪等,有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旧址:万寿宫、水府寺及全国茶树品种园、象山茶园、杨柳湖及浙大湄江吟社命名的茶场八景(部分)等不可移动文物,还有一场一所留下的几座至今保留完好的茶工厂及机具、多个茶叶生产队旧址和茶叶科研大楼、茶树品种园、科技茶园等不可移动文物,更有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建场至今非常丰富的茶叶文献与档案资料、科研与生产的各种标本、器具等可移动文物,还有民间茶礼、茶俗、茶灯、茶调、茶食等非物质茶文化遗产。据中茶所和省文物部门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评估,湄潭茶文物的体量在全国是非常罕见的,其中,出口红茶木质生产线等文物甚至是世界仅有的!

湄潭的茶文化研究与建设位于全省前列。湄潭是全省最早成立茶文化研究组织的县,其茶文化研究会成立1999年。经过多年历练,湄潭已推了一系列茶文化研究成果,岀版了《茶的途程》《二十世纪中国茶工业的背影》《茶国行吟》《永远的大学精神》《画境诗心一一浙大湄江吟社诗词赏析》《我的茶叶生涯——牟应书自述》《高原江南》《到湄当农民去》《湄潭抗战文史特辑》《湄水弦歌》《在湄潭与一片茶叶相遇》等茶文化(含涉及茶文化)图书,同时完成了全县茶文物调查、古茶树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了《湄潭茶文化发展规划》《象山茶博公园茶文化建设规划》《湄潭县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客楼屯生态博物馆规划》等茶文化专项规划,并且正在一步步实施。除了以上成果,还有县委魏在平书记撰写的《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推动黔茶跨越发展》等多篇茶文化论文在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获奖,有上百篇茶文化文稿在《茶博览》《中国供销合作时报茶周刊》《茶讯》《贵州日报》《当代贵州》《遵义》《遵义日报》《贵州作家》《西部开发报茶周刊》等报刊发表。湄潭茶文化研究不但成果喜人,而且拥有了一支实力不菲的研究队伍,他们中有知名茶文化专家、觉农勋章获得者张其生,有获得全省茶文化特别贡献奖的刘小华等,还有汪桓武、郑道方、刘丽(特邀,教授)、王大卫(特邀,知名文史作家)、徐嘉民(特邀,贵州茶媒创始人,茶经济专家)以及岳龙、曹前军、曹裕强等茶人。

湄潭在茶文化建设方面收获硕果: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落户湄江两岸,并于2013年初步建成开放,收集展示了全省茶文物数千件,形成了中心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贵州茶工业博物馆、东方红电站陈列馆等茶博馆馆群。除中心馆外,其余馆都建在相应的旧址内,这在文博界是极其少见的。

作为茶业大县、强县,湄潭一直非常重视茶叶品牌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与打造,湄潭翠芽、遵义红已经成为全国知名茶叶品牌。湄潭翠芽在贵州十大、五大、三大名茶评选过程中,均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令人折服。湄潭翠芽、兰馨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4年,经权威机构评估,湄潭翠芽品牌价值达13.37亿元;2015年,遵义红跻身全国十大红茶之列。2015年,湄潭翠芽、遵义红代表贵州省“三绿一红”茶叶品牌,双双获得意大利兰米世博会金奖。

另一方面,茶文化专家、作家、诗人、艺术家等常年从事茶文化研究或茶文化作品创作工作。

作家、文史专家曹前军推岀了茶文化长篇小说《世纪茶缘》;作家、茶文化专家傅治淮推岀了反映农村种茶改变命运的长篇小说《春韵》。傅治淮、瞿明、曹前军沿着明、清盐茶古道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和采访,收集到大量历史信息和素材,创作完成了四十集电视连续剧《盐茶古道》脚本,有关方面正在筹拍。画家唐官庸推出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八景图(贵州茶博馆收藏),摄影家周访华、张元、瞿欣晗等则创作了许多茶生态茶文化题材的作品,并在多个赛事中获奖。此外,还有金循、谭书德、金德国、王静、叶文盛、赵吉伟等茶界领军人物,他们分别以古典兰文化、古茶文化与时尚文化,军旅茶文化,茶叶籽油养生美体文化,茶史雕塑、非物质茶文化传习基地和贡茶文化,遵义红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茶韵别墅与茶叶美食休闲养生文化为茶企文化建设内容,特色鲜明,亮点颇多。不仅如此,湄潭还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专题学术会议,产生较大反响,首次提倡并推动全省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协助省文物局、省茶文化研究会、省茶业经济年会组委会,成功举办贵州首届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论坛,增强了各茶区对茶文化、茶文物的重视和关注度;除此之外,湄潭还承办全省性的茶国行吟笔会,收录最新茶诗词歌赋及茶书画作品。

湄潭在不断加强茶产业内涵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茶产业延伸发展,目前,湄潭已先后建成中国最大绿茶交易中心——中国茶城(农业部定点茶叶市场)、茶文化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壶,以及核桃坝、金花、龙凤、铜鼓井、八角山等乡村茶叶生态旅游线路,丰富了产业内涵,延长了产业链。

湄潭是贵州最早举办茶事活动的县。自1999年承办遵义市“名茶两会”到2014执办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贵州(遵义)茶博会,湄潭已经成功举办、承办、执办多次大型茶文化活动与茶业会展。鉴于此,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把湄潭作为全省茶文化建设与茶业会展中心,贵州茶文化节和茶博会正式落地湄潭。现已成功举办一届,举办效果得到了全省、全国茶界的认可和支持。

最近,贵州茶文化研究中心落地湄潭,将促进以湄潭为核心的贵州茶文化研究水平与能力的提升,研究成果将得到转化利用。这对促进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茶叶品牌文化建设,加快茶文化创意产业以及茶旅一体化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贵州茶叶强县,湄潭在全省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并将统一湄潭茶文化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与贵州茶业一道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茶场湄潭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湄潭茶园
鉴赏
茶场劳动用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因为一个镇 爱上一座城 古茶场文化小镇的一缕风情
论茶场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