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舍《茶馆》中关于“茶”的语言艺术

2017-02-07张小菊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四爷茶馆语言艺术

张小菊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3000)

浅析老舍《茶馆》中关于“茶”的语言艺术

张小菊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3000)

话剧《茶馆》自上演以来,就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同和赞许,是一部不老的艺术神话。老舍用他那细腻的笔触,独具特色的语言,将大社会背景下的小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语言艺术为这部经典的话剧增添了不少魅力。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着重对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剖析和解读,并就老舍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探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欣赏这部宏伟巨作。

老舍;《茶馆》;语言艺术

语言魅力是《茶馆》闻名中外的关键因素,在《茶馆》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喜中带悲,悲中有喜,灵活运用人物语言,将时代特征与命运归途呈现给观众,因此,以《茶馆》为例,研究老舍的语言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新时期下加深观众对老舍的理解和学习大有裨益。以下将通过三个方面对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魅力进行赏析和阐述。

1 老舍与《茶馆》及其“茶”语言艺术

老舍,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提起老舍当代人自然想到话剧《茶馆》,除此佳作外《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作品也成为现代中小学生教材与课外读物的必选文章,其作品多体现北京的风俗民情,将老百姓的生活百态用时而有趣时而尖锐的语句呈现其作品之中。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不朽之作,剧本以清末至解放战争结束背景下老北京的一家茶馆的命运为中心,透过茶馆观察审视着出入茶馆形形色色的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命运。处处渗透着老舍对历史的的审视和对生活经历的投射。《茶馆》以悲剧告终,凝结着的却是时代引发的对人性与历史的深思,话剧用三幕呈现的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和北京演艺人的精湛演技,更是演员与观众成为老舍,成为王利发,成为常四爷,成为那个时代中的剧中人的深切体验。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茶馆》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诠释。至今老舍的《茶馆》仍在中国话剧舞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 老舍《茶馆》中的人物形象

2.1 王利发

王利发是《茶馆》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是推动故事进行的关键。故事以王利发的青年时期开场,以少掌柜的身份经营茶馆,只要谨记父亲的处事之道,就可以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中寻求中立地位。同时,王利发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人际关系也较为复杂,长此以往,王利发的处事风格也逐渐趋于圆滑。例如,在常四爷和秦二爷意见不合发生分歧时,王利发并没有做出谁对谁错的决定,而是取中和意见,采用巧妙的手段让两人关系得到缓和。对于乞讨母女问题,王利发既认同并赞许了常四爷的善良之处,也顺势引导,告诫常四爷的行为与这世道不符,并不能完全改善这种现象。

2.2 常四爷

常四爷是传统旧社会的代表,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外表强悍,但内心善良,这在乞讨母女事件中展现得巧妙极致。常四爷以卖菜作为生计,在王利发茶馆开张的那天,用自己卖的菜作为开张的贺礼,这足以显示了其为人正直仗义的一面。面对吴祥子宋恩子这种“谁给饭就为谁效力”的做法,常四爷的仇视表露无遗,可见常四爷对自食其力自尊自爱的崇尚。同时,他是一个心怀国家和天下的“英雄”,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国家细微之利,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2.3 秦仲义

秦仲义同常四爷一样是爱国主义者,最终收获悲惨的结果原因在于他思想的超前。实业救国若,不论故事背景,可以说是民族资本家正确的爱国主义道路。然而加之时代赋予的“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就处于弱势,最终走向没落也是必然。“拆了!我四十年心血啊,拆了!我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如今......”秦仲义的呐喊不仅是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感慨与惋惜,更是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在时代压迫下的呐喊。秦仲义为国办实业过程的勤恳与年轻时傲气凌人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秦仲义的成长与时代变迁展现得淋漓尽致。

3 老舍《茶馆》的“茶”语言艺术描写

3.1 京味十足,自然流畅

北京作为老舍的第二故乡,对老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难发现,老舍的作品大多是通过北京小市民的视角折射出整个社会现实,进而对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情进行阐释。老舍作品充斥着浓浓的“北京味儿”,将北京小市井的灵动与风趣全都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然而仔细揣摩《茶馆》的人物语言,都是以地地道道的北京方言为外衣,经过多番打磨和锤炼,以个人情感为精髓,最终构成了《茶馆》的人物语言。例如,王利发在表达自己不想开茶馆的初衷时,用“我是孙子”拉近了话剧中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随和感和亲切感,这就是北京方言的魅力与特色。《茶馆》中还多次使用了“您”,在不同的场景都为这个字注入了新的诠释和活力,使它不仅仅作为一种尊称而单独存在,也给人不同的韵味和意境,值得回味。

此外,《茶馆》中还多次使用了儿化音,还有“茶”语言,这是北方地区专有的语言特色,老舍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在多个故事情节中都为主题表达和人物刻画增添了魅力。例如,王利发在面对巡警的恶意勒索时,狠了下心说道:“真一个铜子儿都没有啦”,如果我们将儿化音删掉,就会失去听觉上的触感,极大地降低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2 人到话到,个性鲜明

语言是人物塑造的关键和灵魂,也是推进主题表达的重要因素。换言之,不同的语言风格造就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同时也将人物的背景、社会地位等外在特征形象地展现出来,是人物性格的外化。老舍将《茶馆》中的人物刻画得相当精准,针对某一句具体的台词,观众就能知晓该台词背后表达的人物。例如,王利发作为故事发展的主线,在话剧《茶馆》的情节展现和主题表达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是一个聪明能干、能屈能伸,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但也绝对不是勇于伸张正义的好人。在第一幕涨房租中,秦仲义说:你小子,比你爸爸还滑。这是以秦仲义的视角对王利发作出的评价,简单独到。松二爷怯懦胆小,不敢得罪任何人;二德子飞扬跋扈、蛮不讲理;宋恩子和吴祥子狂妄自大,总是依托他人的势力,完完全全的小人模样。老舍赋予每个人物角色不同的灵魂,用多样化的语言丰富人物形象,呈现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

3.3 诙谐幽默,智慧犀利

《茶馆》中多处采用幽默的语言手段,将情感表达推向巅峰,着重集中在文中两处:第一,唐铁嘴骗王利发说自己已经不抽大烟了,正在王利发疑虑还没解除之时,唐铁嘴话锋一转,说自己改吃“白面儿”了,还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英、德两国的大烟进行比较。老舍设置的笑点总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观众没有心理防备的状态下,将之放出,不但渲染了更加强烈的气氛,暂时缓解了故事发展的紧张感,而且对揭露社会背景、衬托中心主题也大有裨益。第二,王利发被宋恩子和吴祥子勒索时,宋恩子阴险地说道:每月一号,你把那点.....他用眼神示意吴祥子,吴祥子很知趣地接话:那点意思送到,两人一唱一和,相当默契,王利发应付不过,只好依照他们的意思,自己吃哑巴亏。老舍善于观察生活,将老北京的地道和特色全部融入到语言中,直击观众内心,采用语言这种无形的艺术魅力,将幽默诙谐之风展现到极致。

4 结语

综上所述,话剧《茶馆》中的语言虽朴实无华,却极具地方特色与艺术魅力,以最平实的手段震撼到观众的内心深处,进而向我们展现了老北京的世间百态与时代色彩。《茶馆》中的语言都是为人物“量身定制”,成功将语言性格化、个性化和幽默化,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物提供帮助。通过以上对《茶馆》中语言艺术的探析,为我们学习这位真正的语言大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梁素芳.《茶馆》语言艺术初探[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7(10):45-46.

[2]尤晓娟.论《茶馆》的语言艺术[J].电影评价.2007(12):89-90.

[3]张宏图.从《茶馆》看老舍的民族文化悲情[J].满族研究.2001(01):67-69.

[4]马晓宇.从话剧《茶馆》看老舍悲喜交融的创作特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5):57-60.

[5]张金妮.浅析老舍《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J].青年文学家.2015(30):90.

张小菊(1981-),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四爷茶馆语言艺术
《茶馆》
四爷和他的马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浅析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傻四爷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
清雅茶馆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