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会议报道
2017-02-07杜薇
第二届中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会议报道
2017年11月8—10日,由清华大学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华南理工大学和南京大学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从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面提出了中国大气污染监管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急迫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的发展和业务化应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院士在会议上强调了污染源清单在空气质量改善和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自2015年开展城市源清单编制试点工作以来,环境保护部已发布了多项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并于2017年公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清单不仅是一项科学研究,更是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的重要工作。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严刚处长同样强调了在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要形成精细化清单编制工作体系,指明了在编制工作中应考虑方法的统一性、可操作性等关键问题。
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长等分别从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多尺度排放清单的建立方面做了精彩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对空气质量的高度重视,空气质量虽有所改善,但仍不乐观,开展精细化清单编制工作并且进行业务化推广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会议上三十多位来自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及清单编制方面的专家、教授就固定源、移动源、面源、清单编制的质控研究和业务化运行等方面做了精彩报告。专家和参会代表普遍认为数据获取难是当前编制清单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对此,严刚处长表示,清单编制要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部门数据共享基础上开展,各地只有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才能把清单工作做扎实。
与会的专家、教授还强调,随着我国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进程的推进,我们不仅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通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研究对中国空气质量改善作出贡献,还要面向亚洲甚至全世界作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这个领域应有的贡献。
(杜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