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进中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2017-02-06戴佳仪

青年时代 2017年1期
关键词:讽刺人物塑造对比

戴佳仪

摘 要:《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重要章节之一,其中关于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的塑造具有突出的对比、反常与讽刺的特点。通过对《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范进中举;人物塑造;对比;讽刺

一、 小说与人物形象塑造

(一) 人物形象塑造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人物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能起到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的作用,在小说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或者有代表性的人物群像,能让小说更加出彩。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又例如《百年孤独》中的布雷恩迪亚家族等。因此,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不仅是小说创作者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探讨小说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范进中举》的人物塑造

中国的古典小说尤其是明清小说中不乏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的作品,《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之一。陈维昭[1] 认为明清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三种基本模式,其中一种是对客体世界的人物的无限贴近。如果我们要分析《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塑造,必得从吴敬梓的角度出发,去探讨怎样塑造人物形象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塑造人物形象。

二、 反常与讽刺

(一)范进发疯——反常法的应用

梅斌[2]曾指出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常用反常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这种反常法即指有意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异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范进中举》中对“范进”这个主人公的刻画就运用了这种反常法。这个科举之路不顺、穷困潦倒、受尽轻视的范进直到自己五十四岁的时候才考中举人,却在听闻自己中举的消息后突然发疯。对于这个情节,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但笔者认为,用反常法来解释效果更佳。虽然原文中众人对范进发疯的看法是“新贵人欢喜疯了”,但从范进“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的言行看,这更像是一出反常的抨击残害读书人的科举制度和批判范进这一类“读书人”闹剧。试问在正常情况下,谁会在自己通过考试后发疯呢?范进发疯这一异于常人的行为也反映了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扭曲心态。吴敬梓在塑造范进这一形象时,仅仅是突出一个反常的情节,就达到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这也启示后人,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反常去塑造人物形象。

(二)“范进”形象的讽刺意味

笔者在前文讲到范进发疯这一反常情节,但这一反常情节非常符合范进这种迂腐懦弱又固执功名的读书人的性格逻辑,也与书中所描写的腐朽的科举制度大背景吻合。這在本质上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手法。另外,在张乡绅拜访范进的情节中,范进对张乡绅刻意奉承的行为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对范进这个人物的讥嘲。吴敬梓生活在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清朝,他本人也经历了家族与生活的重大变故,他对他所处的时代有着较之他人更深刻的认识。所以,他才会如此讽刺范进这样的读书人,这一点在《儒林外史》的其他人物塑造上也可以看出。

三、对比的艺术

(一)胡屠户

胡屠户作为《范进中举》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分析。吴敬梓在刻画胡屠夫这个人物中,明显使用了对比描写。对比是一种将具有明显差异的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在小说创作中使用对比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深刻,从而达到更加清楚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让读者更加明了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的效果。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待范进的态度的可谓是经历了一个急转弯。在范进中举之前,落魄的范进为了能够去参加乡试曾向胡屠户借钱,胡屠户拒绝了范进,还将范进骂了个“狗血喷头”。然而,在范进中举之后,胡屠户不仅为主动为范进一家送钱,还担心送去的钱太少,不够范进拿去赏人。可以看出,胡屠户在本质上是个自私自利而又趋炎附势之人。文中多处前后对比使胡屠户这一个具有浓重市侩习气的屠户形象跃然于纸。这也凸显了作者塑造胡屠户这一形象的本意。

(二)张乡绅

《范进中举》一文对张乡绅的描写集中于文章的后半部分。前文除了胡屠户对张乡绅的评价外,并没有直接描写张乡绅与范进的互动。但从后文他给范进送银两送房屋、亲切称呼范进为“至亲骨肉”、极力拉拢范进的行为中我们可以作出合理的推测——之前张乡绅与范进并非熟识。这就是吴敬梓的高明之处,他并不直接对比张乡绅的前后言行,却能让读者自己想象和填补这一空白。笔者在此认为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隐性对比”。这样的对比既避免人物塑造中语言过于累赘,又能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本质想法和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张乡绅这个形象,基本代表着封建时期虚伪而狡诈的剥削阶级。从时代本身出发,吴敬梓对这一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也是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

四、结束语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讽刺佳作。分析《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塑造也代表着这一佳作的深入解读。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永恒的意义。笔者相信,即使在未来,对《范进中举》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也不会过时——因为这样的分析除了文学价值外,更重要的还是启示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陈维昭.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模式[J].明清小说研究.1989(04):14-25.

[2]梅斌.略论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J].学术交流.2001(06):135-138.

猜你喜欢

讽刺人物塑造对比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