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障碍患者饮食不安全因素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2017-02-06陈瑞莲陈映妹黎秀珍李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精神障碍风险管理

陈瑞莲+陈映妹+黎秀珍+李婷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障碍患者饮食不安全因素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饮食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饮食突发意外事件、护理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理能力、掌握安全饮食意识、掌握心理状态表达)。结果风险管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0%,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组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掌握率、饮食安全意识掌握率、心理状态表达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而饮食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饮食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精神障碍患者饮食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障碍;饮食;不安全因素;效果

精神障碍在精神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现代临床采用常规护理精神障碍患者,虽然可以减轻患者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但是长期常规护理不周到会造成患者出现其他危险的动作情况发生。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机能失调,除表现在行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等方面的障碍外,在饮食方面也常表现异常,如果护理不当,必然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意外。因此,做好精神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情况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的管理。作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障碍患者饮食不安全因素中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饮食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年龄18~75岁,平均(47.6±7.5)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55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0例,反应件精神病21例,脑动脉硬化伴发精神障碍14例。其中拒食82例,贪食、异食18例。风险管理组100例患者中年龄21~74岁,平均(48.3±6.9)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51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2例,反应性精神病25例,脑动脉硬化伴发精神障碍12例。其中拒食85例,贪食、异食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饮食障碍原因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饮食护理风险管理。

1.2.1护理风险评估(1)患者评估:多因患者的精神症状所致。如幻觉、妄想症状;抑郁型患者情绪低沉,少言寡语,易出现拒食行为;痴呆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帮助。(2)家属评估:通常因患者家属缺乏对饮食不安全因素的认知,不积极配合治疗所致。家属难以接受患者有精神方面的障碍,漠视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或家属对治疗不理解、犹豫不决、缺乏信心,对患者一些抗治疗的行为视而不见,缺乏监护力度。(3)护理人员评估:因科室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不牢靠,临床经验匮乏,法律意识淡漠所致。并对规章制度落实欠佳、工作责任心欠佳、预见性欠佳和约束精神病患者安全性欠佳。

1.2.2风险管理的措施(1)组织管理:要加强成立科内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组成,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加强监督和管理,患者出现拒食或饮食障碍时,及时逐级上报,并审时度势,召集专家开展会诊。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法律知识,规避风险,分析护理期间存在的缺陷,查找饮食管理的漏洞,人人参与细节管理,对易出现风险的患者加以提示,并注意叮嘱护理人员特别对待。注意新老护士的工作搭配,合理排班,确保患者安全。(2)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常规饮食护理指导,观察组中,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相关症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早期护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向家属耐心询问患者的具体情况,详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如生活习惯、疾病情况等。在患者住院后给予患者分发糕点、零食等,对于由于幻觉而产生拒食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旁边大声进行指导及提醒,干扰患者的幻觉行为,保证患者的正常进食;②心理指导: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唠叨及抱怨,引导患者适当发泄心中不良情绪。在交流中护理人员要记录下患者的的兴趣爱好、人际关系、性格特点及社会应激能力,为以后出现不和谐的局面做好应激准备。对于患者提出的些许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给予指导解释,如果患者觉得饭菜有毒,可适当与病友进行更换,从而取得患者充分信任。部分患者会出现家属离开时,认为家属抛弃自己,从而情绪低落,无心进食,对于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树立患者自信;③饮食护理:协助患者进行饮食前的卫生处理,比如洗手等,在患者进食时严格监督患者的进食量。对于少食或者拒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之沟通,劝导进食,合理满足患者的某些事物要求,合理搭配保证色香味俱全,充分激发患者食欲。对于进食量过大的患者,给予其提供一个相对人少,安静的饮食环境,进食期间要与其他病友分开,避免兴奋而出现暴饮暴食。护理人员还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进食量,叮嘱患者细嚼慢咽,饭后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从而降低他们对于食物的欲望。(3)饮食原则:①应鼓励症状较轻的神经性厌食患者进食,饮食可流食、半流食为主,最初能量供给只需占正常能量的50%左右。如牛乳,酸奶、豆浆、粥、面条、面片、馄饨、面包、饼干等细软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每天不少于8次。病情好转,能量供应缓慢增加至正常供给量,饮食种类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②供能营养素占每日总能量比例可同正常人相同;③每日液体供应量为4.18kJ(1kca1)mL,维生素和矿物质按正常需要量供给。④对单纯摄食量增加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需控制餐次及摄食量。应少量多餐,每日餐次至少6次以上,严格控制每餐摄食量。症状好转后,逐渐减少餐次并增加每餐摄入量。加餐宜用点心、水果、牛乳、酸奶、饼干等食物。⑤多鼓励进食,饮食多样化,色香味要齐全,对于营养不良者,应供给足够营养素与能量,同时配合心理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饮食突发意外事件、护理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理能力、掌握安全饮食意识、掌握心理状态表达)。调查精神疾病患者对饮食安全的认识和饮食经历,通过200例患者的信度分析得出了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该量表为30个题目的自评量表,每个问题分为“是”和“否”两个选项,每个题目记1分,其中15个题目为正向计分,15个题目为负向计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依从性越好。满意度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干预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采取打分形式,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得分超过80分;满意:得分超过60分,但没有达到80分;不满意:得分没有达到60分。

1.4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无自杀、攻击及自残等过激行为,情绪、进食、二便等状况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自杀、攻击及自残等过激行为明显减少,情绪、进食、二便等状况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精神状态及行为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风险管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0%,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依从性、饮食突发意外事件、护理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风险管理组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掌握率、饮食安全意识掌握率、心理状态表达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而饮食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障碍是指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在患者的认知、情感、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都会出现持久性不正常的活动。长期的精神疾病的困扰会造成患者出现机体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影响,严重的影响到患者以及家属的生活负担情况。精神障碍疾病可以分为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幻觉妄想三大类型。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在生活中不能正常活动,而且严重的时候甚至有自杀或是对他人进行人身袭击等动作。由于精神病患者总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躯体疾病,引起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营养失调,也存在饮食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不当可进一步加重病情,贻误精神病的治疗。

精神障碍患者对疾病危害认知力下降。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饮食障碍,其中包括拒食、食欲亢进、异食等,所以对于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很难,因此恰当的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对于躁动患者给予安慰、帮助,稳定其情绪,提高其心理安全感;对抑郁患者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生活协助,改善负性情绪,使其维持一个正向的身心状态,使患者尽可能感到自豪、满足及愉快。注意避免激发精神症状的各种因素,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共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措施,首先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经过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后,针对性地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经过对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掌握、饮食安全意识掌握、心理状态表达等综合护理后;患者的饮食障碍改善情况明显好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给予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饮食情况,减轻患者家属的生活负担,在当前紧张医患关系的环境中,该项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风险管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0%,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组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掌握率、饮食安全意识掌握率、心理状态表达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而饮食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饮食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精神障碍患者饮食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另外,采用饮食干预能够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精神障碍的认知情况,并且能够有效鼓励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综上所述,对精神障碍患者给予饮食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精神障碍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四川省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