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辨性话题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017-02-06刘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日货罂粟花思辨性

[摘 要]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注重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思想、有理智、有自尊、有规矩、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思辨性话题就是对共同关注的同一事件、活动、问题或情景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分析、推理、判断,进行辨别分析活动的总和。思辨性话题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探讨思辨性话题能够激思激辨。创设思辨性话题,可以在思辨中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话题;思辨性;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教育部立德树人的最新意见,相关部门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注重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思想、有理智、有自尊、有规矩、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核心素养的界定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在中学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笔者在实践中用思辨性话题进行了教学尝试。

一、思辨性话题及其特征

话题(topic),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写《现代汉语词典》对话题的译意为:谈话的中心。我们认为,话题是谈话的中心,但不限于谈话的中心,还需事件、活动、问题或情景为基础,加上各种意见才是一个充实的话题。因此,笔者认为,话题是对共同关注的同一事件、活动、问题或情景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进行交流活动的总和。话题具有主题性、问题性、时代性和共鸣性等特征。

思辨,即思考辨析,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性话题就是对共同关注的同一事件、活动、问题或情景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分析、推理、判断,进行辨别分析活动的总和。

思维性,思辨性话题首先要能够激发参与者的思维活动。因为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采取的方案不同,结论也就不同,通过改变思路可以调整出路。

共鸣性,思辨性话题的参与人在思想、感情或认知上相互感染而产生共鸣的情绪。

多向性,是指思辨性话题活动能指向多个发展方向,具有不确定性,而多个发展方向可能都有其合理性。

深刻性,思辨性话题是围绕话题进行的抽象思维交流活动,需要思考辨析的话题的自然要求深入透彻。

矛盾性,思辨性话题在统一的主题下有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相互斗争的多种可能的选择,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让人们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正像黑格尔说的,是多种合理性的冲撞。

批判性,思辨性话题富于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还有敏锐智慧的回顾性反思。对话题进行“斗争性”分析,保持对话题一种质疑的态度。

创造性,思辨性话题通过观点的交流、思路的开阔、思维的碰撞、探究的深入,通过质疑、批判、辨析、联想、发散等思辨过程,往往最终能在系统透析的基础上促成创新。

二、激思激辨,在思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思辨性话题往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探讨思辨性话题能够激思激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思辨性话题,可以在思辨中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高二哲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思辨性话题情景,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尝试。

思辨性话题情景:要不要抵制日货?

2015年国庆黄金周40万大陆游客赴日7天扫货1000亿日元,日本成为中国大陆游客黄金周出境游人数最多的目的地。日本成为2015年中国大陆游客出境游人数最多的目的地。日本政府发表的2015年版《旅游白皮书》指出,中国大陆赴日游客占全部赴日游外国人的1/4,人均消费遥遥领先于其他外国游客。日本观光厅长官沟畑宏表示“现在日本提出‘观光立国的策略,离开中国大陆游客是不可能实现的。”

同时,日本拒不承认二战侵略史,军国主义妄图复活,频频插手南海并将钓鱼岛“国有化”,中日两国也因此政治关系紧张。2012年为抗议日本右翼人士登钓鱼岛,中国多地爆发反日游行,并出现打砸日货等极端暴力事件。

(1)你支持打砸日货的行为吗,为什么?

(2)你对中国大陆游客在当前政治背景下赴日狂买的看法是什么?

(3)你会抵制日货吗,为什么?

(一)激思激辨,点明规则意识,明确法治精神

学生围绕第一个话题“是否支持打砸日货”,进行了激烈争辩,下面是代表性的观点。

支持方:此事事关民族存亡,一个没有民族血性和民族尊严的民族必将灭亡。对于一些只有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以个人的小利失民族之大义,没有民族尊严和民族危机意识的人而言,必须给他们一定教训,让其勿忘国耻,不做汉奸。这种行为也许给国人带来一定损失,但不能忽视矛盾的斗争性,必要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能患得患失。

反对方: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发泄对日本无耻行为的愤慨而进行爱国游行本无可厚非。但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爱国”行为变质演变成严重暴力打砸事件时,“爱国”无疑变成了“害国”。因此,“爱国”行为也应当有度、有原则,无论如何都必须在法治前提下进行。

思辨提升:这一话题涉及政治学科法治意识这一核心素养,爱国固然正当,但守法理应坚持,我们应当在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按原则处理分歧。卢梭说:尊重法律是第一条重要的法律,任何一个遵守法律、管理完善的政府,“根据任何理由,也不准许有人不遵守法律”。我们没有权利单纯依靠个人的判断和喜好决定废除或不执行即有的法律或规章制度。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因此,建设法治社会,就必须以“民本之法”为基础,确保对法的信仰,维护法的尊严,坚定不移地依法办事。

(二)激思激辨,点亮理性精神,明理责任担当

学生围绕第二个话题“大陆游客赴日狂购的看法”,进行了理性思辨,观点较多,列举几个观点。

观点一:经济与政治应该分开,应该尊重消费者智商和选择的权利。中国游客去日本购物说明日货有竞争力,国货需自强。

观点二:应该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尽管中日当前在政治上存在相互排斥,但中日经济依然相互依存,中日贸易也在正常开展,赴日旅游购物无可厚非,也有利于促进中日友好往来。

观点三:必需以斗争性为前提把握同一性。中日毕竟是有不同国家利益并且存在激烈竞争的矛盾双方,“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惨痛教训,我们尤其不该在中日矛盾激化时忘记历史的屈辱。

思辨提升: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总是期望别人多承担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由于立场角度不同,我们很容易做一个振振有词的冷眼旁观者,而一旦让我们做主角,往往我们又会主动选择迷失。国家利益、民族兴亡是中国人民的群体责任,责任的落实需要我们少一些眼前得失,少一分个人利益,少一些看戏心态,多一些主角意识,多一些理性精神,多一些责任担当。

(三)激思激辨,点燃家国情怀,明晰政治认同

第三个话题“是否抵制日货”,由于有前面两个话题生成的共识,学生纷纷表态会抵制日货,学生的“正义声讨”在课堂里激荡。虽然抵制并不一定科学但其中却彰显出浓浓的爱国心,能够在危难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能够在平时也始终保持一颗中国心,难能可贵。

也有同学对抵制日货表示了担忧,认为中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抵制行为也会影响中国的发展,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应当采取更好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我顺势引入了自己亲眼所见的欧洲人如何对待战争,培养爱国情怀的一些做法。

庄严肃穆的罂粟花纪念活动

在英法德等国,每年的11月人们都会佩戴罂粟花,纪念战争结束和战争中阵亡的士兵。

到处可见的红色罂粟花格外引人注目。地铁中,巴士上,马路上,标志性的建筑前、学校也放有罂粟花;电视上的主持人、名人、政客、学校师生、上班族的胸前都佩戴戴着罂粟花;在地铁站、学校、大街上志愿者们也在义卖罂粟花,为退伍军人筹集资金。

人们自发地在各标志物前驻足缅怀;大街上举行纪念仪式;11日11点大街小巷、商场、广场,社区,公司,学校等等,人们自觉停下匆匆的步伐,驻足默哀2分钟……

到处是罂粟花的海洋,随处可见驻足瞻仰的人们,处处可见各种纪念活动。作为对此毫不知情的一个外国人,身处此庄严肃穆的氛围,对烈士的缅怀之情、对军人的敬重之意、对战争的敬畏之心、对和平的渴望之念油然而生,不知不觉地我也参与到这罂粟花的纪念活动之中。

思辨提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在开放统一竞争市场中,日货的优势必然会激发国货不断赶超的动力,促进国货在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抵制不抵制日货也许不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思辨性话题是多种合理性的冲撞。抵制日货和反对抵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在争论中深入分析,在批判中创新思维。欧洲不抵制“德货”,但战后德国对二战的态度和日本截然不同,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欧洲各国对战争几乎全民性的反省并宣扬正确的历史观、战争观也许是一个重要原因。反观东亚各国,这种全民性的反省纪念活动并不够深入彻底,也没有形成统一而正确的历史观、战争观。比如我们还在播放手撕日本鬼子等“抗日神剧”,到2015年才开始确立中国抗战纪念日,全面深入的纪念活动还没形成全民的行动……爱国,更需要我们对历史多一分铭记,对战争多一分敬畏,对烈士多一分缅怀,对和平多一分渴望。我们应该用扎根人民心灵深处的纪念活动让对手铭记,让对手敬畏,让对手缅怀,让对手尊重!

思辨性话题具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多种思维合理性的冲撞、质疑、批判、辨析、联想和发散,最终期望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创造性思路和措施。通过思辨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2]刘平.创设两难情景追问,提升学生公民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0).

[3]张春燕.走进英国——佩戴罂粟花背后的故事[N].中国日报网,2013(11).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日货罂粟花思辨性
抵制日货,韩国女性更积极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假如我是罂粟花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生活知色
日货的爱与恨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血拼日货图什么?
罂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