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2017-02-06詹林云

价值工程 2017年2期

詹林云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外出务工成为农村人口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是劳动力演进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安庆市所辖县区的实地走访调查,对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投注社会关注和社会干预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migrate workers have been the main component in labor transfer and flow.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in the migrating of labor force and it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the article, we made spot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 in the counties of Anqing city, and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and then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edge of town is a special group, and the best way to help them grow up smoothly is to give great attention and social intervenes.

关键词: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对策建议

Key words: marginalized towns;left-behind children;status;reasons;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057-03

0 引言

留守儿童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内容,学者们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过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李钰靖(2009)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转型时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1]辜胜阻等人(2011)提出把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与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相结合起来,创新留守儿童管理模式的观点。[2]潘璐、叶敬忠(2009)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3]段成荣等(2013)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和家庭照料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4]卢晓军(2016)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5]

从以上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是学者们关注的主要对象,而对处于农村与城市边缘留守儿童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安庆市为例,对安庆所辖县区城市、农村结合地区即边缘化城镇地带留守儿童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 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1.1 安庆市潜山县城郊结合区留守儿童现状

连续三年潜山县都因为留守女童的相关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潜山县的官方数据显示,潜山县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万多人,留守儿童近3万。从留守儿童的管护情况看,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护的,占总数的52.6%;由亲戚朋友托管的占6.5%;留守儿童自我管护的占17.3%。此外,留守儿童与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的占23.6%。

事实上所有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对于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型差异,[6]潜山县在留守女童问题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采访中,发现该县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面临着比同龄孩子更大的压力和责任,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孩子有时候需要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特别是当老人出现身体不适时。

1.2 安庆市宜秀区城郊结合区留守儿童现状

安庆市宜秀区是安庆市郊区,距离市中心最近,该区留守儿童的特征具有很大程度的代表性。在调查中发现该区90%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只有小部分的留守儿童在亲戚朋友家或者与父母一方居住。因为距离市区较近,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看护人往往会选择让孩子待在家里,性格孤僻,暴躁、交流障碍与其成长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

通过深度走访宜秀区发现该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孤僻,冲动、易怒和思想偏激的特质。42.5%的孩子将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归咎与父母,认为父母对他们没有关爱。35.8%的孩子显示出仇视亲情和同学的不良倾向,亲情教育的缺失极易让留守儿童产生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偏离。

2 安庆市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问题的剖析

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最佳年龄段,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都将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基于笔者对安庆市所辖县区的走访调查,边缘城镇化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2.1 社会

①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对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关注度不足。国务院在2016年2月14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明显降低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但很少涉及到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的解决措施。

②学者和研究机构对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方面关注度和研究还需加强。查阅文献资料,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但对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却知之甚少。

2.2 家庭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经济困难是留守儿童数量激增的重要来源。城郊结合区虽然与城市僻壤,但生活、生产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农村方式,经济收入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化进程中边缘化城镇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经济基础无法与城市居民对等,生产、孳息方式无法真正转变。

②看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关注度有限。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留守儿童看护人由于其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无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培养和习惯养成,长辈的溺爱也使得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加重。长期以来,吃好就行了的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心理、成长需求的忽视都对留守儿童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③新“读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新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和发展,使部分家长对孩子上学缺乏信心,对子女教育问题不关注。城郊结合区的部分家长在思想上还受农村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如果邻近亲戚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业不理想,便成为家长们竞相相告的案例。

④家庭教育的缺失加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中笔者发现83.3%的留守儿童父母一年中回家时间很短,每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20天,且陪伴质量不高,家长很少过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关注的是分数,缺乏与孩子心灵的沟通。遇到问题或者孩子不听话时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非打即骂,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巨大鸿沟。

2.3 学校

①学校基础教育资源与学生规模不成比例增加教育压力。城市学校就读困难,农村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城郊学校是吸纳农村外出务工子女读书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师资规模和教育质量面临较大挑战。师资力量与就读学生间不成比例的增加,造成教师教学压力大,无法高效教学的现象。

②留守儿童规模与教师监管间存在矛盾,教师监管力不从心。城郊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构成复杂,加之性格、心理特质个体差异较大,任课教师没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关爱,特别是性格内向,不善于与老师沟通的学生,被忽略的可能性更高。据笔者的调研数据显示,有82.3%的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他们说话,45%的学生表示自己惧怕与老师讲话,很少和老师进行沟通。

③课程设置单一化,学生缺乏合作、沟通的机会与渠道。边缘化城镇学校教育质量虽然优于农村,但是受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的局限,课程开设仍以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为主,自然、手工、美术、音乐课的开课比例和开课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课程还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授课模式,缺少学生沟通协作、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和渠道,有限的沟通极其容易催生学生性格孤僻、心理扭曲等不良心理现象的出现。

2.4 身心健康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38.3%的留守儿童处于青春成长发育期,这时期的留守儿童开始追求自我,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方式,乐于尝试新事物,但面对诱惑的抵御能力较差。边缘化城镇因为邻近城市,各种新鲜事务对孩子的诱惑力更大,如果看护人缺乏足够的关爱和耐心,简单粗暴的干预,极易使留守儿童在青春期成长期产生个性和价值观方面偏离。另外,由于安全教育和亲情教育的缺乏使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受到他人的人身侵害和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留守儿童心里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性格上就会表现出自卑、任性、悲观、暴躁、行为怪僻、内心封闭、不愿与外界接触等特点,这种特点经过日积月累,对自身心理健康极为不利。[7]

3 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并不是“帮教”性质上的“扶差”教育,它的基点是预防性的。[8]在对安庆市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1 建立社会帮扶机构,为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提供实际需求帮助

①建立咨询辅导机构。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回家无人监管和辅导的问题,为留守儿童及儿童家长或看护人提供咨询辅导帮助,进行心理教育知识方面的指导,并为留守儿童创造温馨的课外学习环境,进一步密切社会和家庭的联系。

②建立留守儿童兴趣活动室和关爱室。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方建立活动室,提供免费指导,让留守儿童在离开学校后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在这些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例如: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心情,提供儿童艺术指导,画出自己的心情。同时绘画作品的内容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孩子的心理问题,为老师提供辅导和矫治的依据。

3.2 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①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交流。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家长外出打工时要经常保持与孩子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参与孩子的生活话题,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责骂。

②提升父母家庭角色的教育。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社会的帮助,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宣传和指导力度,让他们处理好经济与子女教育的关系,转变他们的“重生轻教”、“重物质轻精神”等观念,让留守儿童家长回归家庭教育。

③改善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服务和培训。通过与留守儿童家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发现家长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优化家庭教育方面的环境。通过对看护人的教育指导,宣传溺爱孩子造成的严重后果,让看护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管教爱而有方,严而有度,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提供适合的环境。

3.3 发挥学校的作用,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①加强对学校教师的心理咨询教育培训。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应该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9]学校基础课的授课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要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深刻渗透在课堂上,及时发现班级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②健全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问题档案真实管理制度,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登记,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实时情况和变化情况。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管理,不让他们轻易掉队,只有全面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才能根据每一人的情况做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③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设,将辅导融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活动课上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自我意识。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亲情电话”,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沟通的机会;或者通过开展心理访谈节目拉近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解决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4 政府、教育部门要完善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

①政府部门要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改善边缘化城镇居民就业情况。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还是由于经济困难引起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边缘化城镇居民的就业指导,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就业培训指导,提供本城市的就业岗位,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制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亲近家长。

②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大对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的重视。当前社会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化城镇关注度极低,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问题也一直被边缘化。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这些儿童的专注和支持力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这些留守儿童顺利、健康成长。

3.5 加强对边缘化城镇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

①开展留守儿童安全知识讲座,培育他们基本的安全素养,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各种危险情形。留守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许多留守儿童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安全问题,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学校可以通过漫画与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教育,并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学会自我控制与管理,并积极与老师沟通。

②让刑事犯罪案的审理走进校园。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在青春期叛逆期极易因为自身心理和行为的冲动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让学生旁听刑事犯罪案的审理可以让他们直观感受冲动的后果与代价。2016年6月13日上午,有一百多名中学生旁听了安庆市太湖县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一群年轻人寻衅滋事犯罪案件,旁听这次审理过程对同学们的触动很深。教师普遍反应这样的形式可以多次开展,让学生引以为鉴,要学会知法、懂法、守法。

参考文献:

[1]李钰靖.关注留守儿童,走出教育困境[J].文教资料,2009(6).

[2]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9).

[3]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段成荣,吕丽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2013(3).

[5]卢晓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J].学周刊,2016(5).

[6]李小芳,吴箫言.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调查研究[J].科技视界,2015(7).

[7]费招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1).

[8]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9]杨世新.浅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和认识[J].学周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