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2017-02-05蒋文俊游振华朱永春
蒋文俊++游振华++朱永春
1931年4月,鄂豫皖特区军事委员会航空局在新集镇(今河南省新县)成立,航空局旧址位于今新县城关第一中学校园内。当年鄂豫皖根据地红军武器简陋,与国民党军队无法相比,可是为什么设立了航空局?这得从一架国民党飞机说起……
1930年3月16日,国民党军的一架美制“柯塞”式飞机,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任务,在返航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汽油耗尽,迫降在罗山县宣化店(今属湖北省大悟县)附近的陈家河河滩上。罗山县第一区第十乡赤卫队大队长陈国清发现后,一边派人向鄂豫边特委和军委报告,一边带领赤卫队员,同闻讯赶来的地方反动武装民团展开激烈战斗,缴获了这架飞机并俘虏了驾驶员龙文光。
鄂豫边军委主席、红三十一师副师长徐向前命令将飞机运送到卡房乡林湾村隐藏起来。同时,徐向前亲切接见了驾驶员龙文光。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龙文光愿意参加红军,并继续担任驾驶员。
1931年2月,新集(今新县城)解放,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鄂豫皖特委和军委决定,把飞机运到箭厂河附近的任家畈、黄谷畈中间平坦的河滩上重新装配。黄安县紫云区第三乡苏维埃政府经过艰苦努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历时半个月,终于将这架飞机运送到箭厂河。4月,在钱钧、龙文光等同志共同努力下,飞机在平坦的河滩上重新修配组装起来,机身涂上银灰色的油漆,并在机翼两侧用红漆精心描绘了两颗醒目的红五角星。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为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表示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深情厚意,决定把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就这样在战火纷飞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也有了第一个飞行员——龙文光。“列宁”号飞机的缴获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
1931年4月,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航空局成立,任命龙文光为局长,钱钧为政委,红军的第一个航空局就在这里诞生了。航空局设在新集北侧的普济寺,在普济寺院外修建了一个占地100多亩的飞机场。
7月10日,鄂豫皖军委决定派“列宁”号飞机去固始、潢川一带进行空中侦察。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陈昌浩去英山执行任务,搭乘飞机去金寨。新集机场人山人海。上午8点整,徐向前陪同龙文光和陈昌浩来到机场。龙文光和陈昌浩在众人簇拥下登上飞机。随着一阵轰鸣声,“列宁”号急速在跑道上滑行、抬头,然后飞向了天空。机场内传来阵阵欢腾声。
从新集到金家寨航程200余里,19分钟就飞到目的地。“列宁”号随后飞往固始。固始县城里的敌人听到飞机的马达声,以为是他们自己的飞机,都伫立街头观望。当他们看到红五星徽记和飞机撒下的传单后,吓得争相逃命。“列宁”号又继续飞往潢川、光山进行侦察和投撒传单,敌军士兵发现是红军的飞机,都龟缩在掩体里,不敢露头。完成任务后,“列宁”号飞返新集机场,安全降落。
8月9日傍晚,“列宁”号从新集机场再次起飞,抵达华中重镇武汉市上空进行军事侦察并散发传单。这一举动,使武汉国民党政府惊恐万状,对一些重要军事目标实行灯火管制,唯恐成为红军飞机进攻的目标。武汉国民党的《扫荡报》惊呼:“共军飞机连日骚扰潢川、汉口,我方幸无伤亡。现有关方面已通知各地严加防范。”
“列宁”号的诞生惊动了国民党中央。在国民党航委会特别会议上,军政部部长陈诚传达了蒋介石亲笔手谕,并按照手谕精神下达了命令:“各位务将共军‘列宁号的航程规律摸清,齐心协力,将龙文光这个心头之患除掉……”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宣告成立,旋即挥师南下攻打黄安县城。城内的国民党第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率万余人固守待援,红军围攻黄安县城达一月有余,仍久攻不克。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让“列宁”号飞机参战,配合攻打黄安县城。当时我军没有炸弹,经过龙文光和红军有关人员研究,决定用迫击炮弹代替。
12月21日,龙文光随同徐向前、陈昌浩等红军首长,来到黄安城南一高地勘察敌军兵力部署。第二天拂晓,红四方面军司令部向围城部队发出全线进攻的命令,敌军仍依托工事,进行顽强抵抗。上午9点,龙文光驾驶“列宁”号飞临黄安县城上空。他立即降低飞行高度,终于看到那条围着城墙的弯曲的黄线,这条黄线是国民党守军挖掘的战壕。看到飞机来了,从战壕中跃出许多穿黄军装的人,只见他们举着枪,摇晃着帽子向“列宁”号致敬。原来,守城的国民党军看到“列宁”号飞机,还以为是武汉国民党政府派来给他们空投粮食的飞机。龙文光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不断降低飞机的飞行高度,直到不能再降,几乎在房脊上飞行时,才开始寻找理想的轰炸目标。突然,一所院子房顶上的天线引起他的注意,房屋处还有一些穿黄呢军服的敌军军官,龙文光断定那院子一定是敌人的作战指挥部。他驾驶“列宁”号在空中漂亮地划出一个大弧线,对着那个院子冲了过去,在飞越那个院子时,他快速投下两枚迫击炸弹。龙文光透过座舱向弹着点瞥了一眼,只见两个橘黄色的亮点闪了一下,瞬间,硝烟、瓦砾腾空而起,在雪地上企盼空投粮食的士兵们几乎被慑人魂魄的猛烈爆炸声吓晕了,纷纷扔掉手中的武器,哭喊着逃跑,边跑边喊:“共军的飞机,是共军的飞机,已经把咱们的指挥部给炸飞了。”
黄安独立团在“列宁”号飞机的支援下,趁势攻占了城东北制高点课子山,歼敌一部。遭到轰炸后的国民党第六十九师军心大乱,加之援军无望,师长赵冠英即令部队向南突围,自己则化装成士兵,率手枪队从西门逃跑。红军迅速消灭逃敌,并活捉了赵冠英。“列宁”号飞机创造了配合红四方面军取得黄安大捷的光荣战绩。这是红军飞机在我军建军史上第一次参加战斗,也首创了红军用空军配合陆军作战并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
黄安一战,“列宁”号飞机大显神威,蒋介石十分气恼。国民党空军先后调集几十架战斗机,欲在空中打掉“列宁”号,但一直未能得逞。蒋介石不肯罢休,又悬赏10万大洋,千方百计想抓捕“带机投匪”的龙文光。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疯狂“围剿”。他还专门坐镇武汉,既想通过“围剿”消灭红军,又想夺回那架红军的“列宁”号飞机。
面对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疯狂“围剿”,红军的处境日益险恶,形势十分不利。“列宁”号在根据地群众的精心爱护下,随红军转移了几个地方。但由于部队频繁调整驻地,飞机的大量零件破损而无法更换,“列宁”号还是无法适应游牧般的运动战。最后,红军战士们不得不将它大拆大卸、人拉肩扛地钻山沟、打游击。在一天夜晚,徐向前代表红军总部忍痛向战士们下令:就地埋藏“列宁”号飞机。为掩护“列宁”号的埋藏,在大别山一条偏僻的山沟里,一个营的红军战士在山梁上顽强阻击敌人。与“列宁”号朝夕相处的红军战士把飞机埋在根据地回龙寺山沟的两座墓冢中间。红军战士一边埋藏“列宁”号,一边默默流泪。
不久,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列宁”号消失了,红军的航空局也随之解体。
如今,在河南省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陈列着按1∶1复制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样机。“列宁”号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因其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架战斗机而名垂史册。
(编辑 王 雪)
(作者蒋文俊是河南省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游振华是河南省新县史志室主任;
朱永春是河南省新县史志室副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