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会改革要注重实效性

2017-02-05万达

当代工人·精品C 2017年1期
关键词:素质优化

万达

摘 要:工会改革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职工需求导向,把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的获得感作为工会改革实效性的根本标志,着力在提高履职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工夫、见成效。

关键词:精简高效 素质 优化 群众化需求

随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之后,以全国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和上海市总、重庆市总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为标志,全国工会系统拉开了全面推进自身改革的序幕。接下来的工会各项改革工作,不仅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总原则和总要求,还要准确把握好工会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具体措施。也就是说,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职工需求导向,不能以形式主义的方式,为了改革而走走过场,不仅要明确推进工会改革的路线图和方向标,还要特别注重把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的获得感作为工会改革实效性的根本标志,着力在提高履职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工夫、见成效。

第一,工会领导机构及职能的调整要充分体现工作效能的倍增。精简高效,是工会改革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则和目标。近些年来,工会在领导机构设置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但客观地看,因部门间业务重叠、职责交叉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按照精简的要求设置大部门,不能简单地理解或者形成几个部门业务工作的“板块移动”,去合并“1﹢N”的新部门,这种表面上量的变化只能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陈酒”。正确的思路和做法应该是,立足于职能职责的调整与理顺,注重部门重组后工作上的质的变化。通过聚集工会基本职责和重点工作,研究相关业务的内在关联,整合工作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如同一个企业的改革,效益没上来,意义又何在?

首先要以理清和调整工会领导机关职能为先决入手点,转换工会领导机关履职的方式方法,这是推进工会各方面改革的前置条件。也就是说,实行“大部制”没问题,这是工会领导机关改革的重要环节,但必须合理配制并有效运用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资源与手段,科学设定并划分清楚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应承担的职能与任务。

其次,在此基础上,依次定部门、定岗位、定编制,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及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工作重复的现象,建立起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作模式。同时,各级地方工会也要解决好履行方式与工作重点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的问题,防止上下级工会各项工作“同质化”现象,真正形成全会工作的聚合力。因此说,精简是手段,高效才是目的。

第二,干部人员的精简要切实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干出高质量的工作业绩。工会领导机关改革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压缩或减少,这已是不争的现实;而同时,工会职能的调整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工会领导机关所担负的工作量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这样一来,对工会领导机关的干部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的工会领导机关人浮于事、“又多又少”的现象比较普遍,提升干部人员素质的工作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就县市级以上的工会领导机关而言,总的看,目前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和文字综合能力与精通工会业务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需要以改革的手段对现有干部人员进行大力度的调整,按岗配人、依能选人,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工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发展的环境。同时还要进一步重视并强化培训工作,可以对会内会外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健全工会干部培训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实践符合工会组织特点的干部管理方式,突破体制局限,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面向基层、职工及社会各方面,把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并善于做职工群众工作的优秀人物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逐步形成“专兼结合”“聘挂结合”的“混合型”工会干部队伍结构。

第三,运行方式的转换要充分实现工作内容的优化。所谓优化工作内容,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过去常讲的一句话,要把党政所盼、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事情干实干好。

通常我们一讲服务大局,往往习惯于把党政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揽到工会工作的部署中,不区分主次轻重,不讲究工作角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结果忽视了工会工作的主业。可以说,转换运行方式和优化工作内容是工会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在运作方式上摒弃那种“大而全”的工作模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聚集到履行好工会基本职责上;需要在工作理念上真正搞清楚工会的社会职能所赋予的本职工作,立足于工会所能来干好工会的活;需要在具体工作上把准党政所盼的着力点、职工所需的着眼点,列出工会履职的清单,围绕重点工作建立常态化的项目工作制。推进工会这方面的改革,就是要深入研究并正确处理好党政所盼、职工所需、工会所能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工会工作的属性和特色,科学设定各项工作的布局,使工会工作主业更加突出,在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上更加精准。

第四,工作手段的创新要更加适应群众化的需求。工作手段创新要切忌盲从,更不是为了“赶时髦”,其最终目的,是要按照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来打造服务基层和职工群众的更加有效的工作载体,让工会工作更加接地气。

一方面,实践证明,职工欢迎的传统工作手段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要重点对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工会服务帮扶中心的工作职能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和对接职工群众的需求设置服务帮扶内容,依据职工工作生活的“生物钟”制定工作日程,真正让有需求的职工在工会服务帮扶中心“找到人”“找对人”“办成事”。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工会服务质量与水平。互联网﹢工会工作,实际上就是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工会各项工作特别是服务职工之中,打造线上服务职工的“直通车”。目前最通用的载体是建立工会APP,为职工提供加入工会、信息交流、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生活学习、创业就业等多样化的服务,打造职工“身边的工会”,让职工实现“指尖上的服务”,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服务职工的覆盖面与实效性。总之,职工群众需求的导向,就是工会工作创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素质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