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2017-02-05刘明鸽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作用小学语文

刘明鸽

摘 要:语文能力主要指的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而实际上朗读方面的训练经常被忽视。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于朗读的重视,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22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学会运用祖国的文字,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具有基本的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四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逐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这四种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能力都不能忽视,都有其发展和培养的必要。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其他几个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尤其是对于朗读方面的训练,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语文教师怕课上读课文耽误讲课时间而干脆把朗读时间放到了课下进行。殊不知,很多学生离开了老师的监督以后,学习质量明显下降,还有些甚至根本就不读了,偷工减料更是常有的事,造成了朗读训练的缺失。其实,语文学习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又是学习语言的最好途径之一。学生只有将文章中的书面语言反复不断地朗读,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语言,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一、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会经常和字词“打交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将字的发音、字形的书写熟练地牢记于心。经过不断的反复朗读,能够使学生读正确、读流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及时纠正、指导,可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因此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教材,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这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语言文字的学习不是仅靠教师的讲授、分析,更多的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比如,《草原》一课,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描绘了草原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草地、成群的牛羊,以及草原人们的生活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反复朗读,感受到了草原的美,认识到那里的天比别处更蓝,那里的草比别处更绿,那里的空气比别处更清新、更明朗,体会到草原的境界使人惊叹、臣服。再如讲授《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描写桂林山水美丽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漓江的水的特点——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印象深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就是小学阶段,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抓住学生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特点,感受语言魅力,积累语文素材,了解表达方式。学生只有不断地坚持诵读,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会很熟练地掌握表达语言的技巧,学会用书面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抒发感情。

二、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和爱国教育

精选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这些文章的文字都比较优美,描写的景物也十分秀丽,如果学生经常朗读这样的文章,其审美情趣会得到教育和提高。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朗读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教会学生正确朗读的方法。比如,教师在讲授《火烧云》时,就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优美的声音来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得非常入神,非常投入。教师经常让学生开展朗读经典文章的训练,能够感化学生的心灵,感召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生活,感受自然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魅力,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再比如,《观潮》这篇课文,文章里面有一大段对于潮来了后的描写,景色非常壮观。教师在讲授时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进行朗读,把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生动形象地进行了描述,在朗读中感受潮的壮观,在朗读中体会自然的美,同时激发出学生对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再次得到培养和增强。

三、朗读训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感情

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朗读训练的指导不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朗读,同时还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学生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教育。比如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我就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展开想象,让学生去感受被烈火焚烧的滋味。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考验,邱少云却仍然像石头一样不动,他为什么一动不动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为了整个班的潜伏任务。这时,学生对邱少云的坚强意志和崇高精神所感动、所折服。他为了革命事业,誓死坚守革命纪律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再比如,讲授《小珊迪》时,教师就充分运用了朗读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认识的过程,也是发散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作用小学语文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