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规范化栽培技术
2017-02-05崔晓敬陈洁路正营孙璐赵建所
崔晓敬陈 洁路正营孙 璐赵建所
(1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1;2武安市农牧局 河北 武安 056300)
射干规范化栽培技术
崔晓敬1陈 洁1路正营1孙 璐1赵建所2
(1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1;2武安市农牧局 河北 武安 056300)
本文介绍了射干在播种、苗期和花蕾期管理的技术要点,提出了射干最佳收获期,旨在为射干田间栽培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射干;规范化;栽培技术
射干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福建等省份。其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利咽消痰、散血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痰咳气喘。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射干的主要有效成分鸢尾苷、野鸢尾苷等异黄酮在抗炎、抗病毒、抑菌、消除自由基以及其他药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1 生物学特性
射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横走或斜伸的长条形或块状根茎,外皮鲜黄,须根多数。茎直立,高40~120 cm。叶2列,对折生长,长达60 cm,宽达4 cm。嵌叠状宽剑形排列,基部抱茎。聚伞花序顶生,花为橘黄色,有红色斑点,花被6片;蒴果三角状倒卵形。种子圆球形,直径5 mm左右,假种皮黑色,有光泽,种皮灰褐色,千粒重约23.17 g。花期7~8月,果期8~10月。
2 生态习性
射干多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地势较高、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植株生长良好。土壤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
3 种植技术
3.1 播前准备。采用种子繁殖或根茎繁殖。
3.1.1 种子准备与处理。种子黑亮、圆润、饱满。净度不低于92%,千粒重不低于25 g,发芽率不低于75%。将种子用40℃ ~45℃温水加入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泡24 h,使种皮吸足水分,捞出稍晾,即可播种。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后播种。
3.1.2 种茎的准备与处理。选择生长2~3年以上生长健壮、颜色鲜黄、无病虫害的射干根用于繁殖。将鲜根分成6~10 cm的小段,每段保留1~2个芽节,亩需种根60 kg左右。选择的种茎切断后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待切口晾干后将种茎于0.05‰ABT溶液中浸泡3 h后播种。
3.1.3 选地整地。一般山地、平地均可种植,但不宜选择在黏土过重、积水地、盐碱地过重的土壤中种植。浇足底墒后每亩施基肥或堆肥2 000~2 500 kg,过磷酸钙25~30 kg。深耕20 cm以上,整平作畦。起宽120~130 cm、高20 cm高畦,或起宽50~60 cm的垄种植。射干耐旱怕涝,大雨后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根茎腐烂。射干虽耐旱,但在苗期和移栽后要保持畦土湿润,以利于幼苗生长。如在苗期遇干旱,要适当喷水或浇水。
3.2 适时栽种
3.2.1 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春播和冬播均可,春季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冬播于11月上旬。行距30~40cm,开约3 cm深的浅沟条播,覆土镇压,也可将种子撒播于畦内,覆土5 cm,稍加镇压后浇水,约25 d后出苗。亩用种量2~3 kg。待幼苗出齐,分2~3次间苗,定苗保持株距15~20cm,缺苗部分带土移栽补苗。
3.2.2 根茎繁殖。根茎繁殖在3月春种或在11月秋种均可。栽种时,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按行距30~40 cm、株距15~20 cm,挖穴深10~15 cm,每穴栽种茎芽2个,芽头向上,后填土压紧,每亩约用种茎60 kg。其余管理同种子繁殖。
3.3 田间管理
3.3.1 苗期管理。射干出苗后要经常除草,以免因杂草生长迅速造成草害,直到封垄后结束。射干耐旱怕涝,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烂根,但在苗期应保持田间湿润,遇天气干旱时可早晚灌水,但不宜积水。
3.3.2 中耕施肥。射干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可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分别在3月、6月和10月进行。第一次每亩施畜粪水1 000 kg或碳酸氢铵30 kg;第二次施尿素15 kg,过磷酸钙15 kg;第三次施复合肥30 kg,可促进根部生长,提高产量。
3.3.3 摘除花茎。种子繁殖的射干第二年开花结实。根状茎繁殖的当年开花结实。射干花期较长,开花结果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射干花期长,花量大结果多。除留种植株外,一律在抽薹时摘除花茎。减少生殖生长,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以增加产量。宜在晴天上午用剪刀剪除花茎,分期分批摘尽,严禁用手摘。
3.3.4 冬季管理。冬季待地上部分干枯后清除枯枝落叶,冬季不加任何保护措施即可自然越冬。
3.4 病虫害防治
3.4.1 射干锈病。射干锈病是射干的主要病害,病原菌担子菌亚门、锈菌目、柄锈菌属,常于秋季为害,侵染后叶片出现褐色隆起的锈斑。后期夏孢子堆破裂,散出大量夏孢子。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95%敌锈钠或25%粉锈宁4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
3.4.2 射干钻心虫。射干钻心虫(环斑蚀夜蛾)是鸢尾科植物的主要害虫,幼虫为害幼嫩心叶、叶鞘和茎基部,致使茎、叶被咬断,植株枯萎。高龄幼虫钻入地下为害根状茎,从而导致病菌入侵引起根腐。防治方法:在幼虫入土前用90%敌百虫稀释800倍液灌根。
4 采收与初加工
4.1 采收。种子直播2~3年后收获,根状茎繁殖的2年收获,依据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中药材的具体治疗作用,射干最佳采收期为11月下旬,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鸢尾黄素含量,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在采收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收获时要深挖,避免伤根断根。采收后除去泥沙杂质以及生病的失去药用价值的药材,保证药材质量。
4.2 初加工。选择晴朗天气剪去茎叶,洗净泥土,晒干,揉去须根,再晒至全干。也可将根状茎晒至半干时,放在铁丝筛内吊起,用火烧去须毛,再晒至全干,即成商品。质量以根茎粗壮、质坚实、断面黄色者为佳。新刨收的鲜根经过干燥加工,大致3~4 kg可以加工成1 kg干货。一般每亩能收鲜品500~800 kg,加工后可得150~180 kg的商品生药。
[1]秦民坚,田中俊弘,余国奠,等.射干生物学研究[J].中药材,2003,26(1):4~5.
[2]何显文.射干高效栽培技术浅议 [J].农技服务,2014(12):57.
[3]周淑蓉.射干的栽培与加工 [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7):21~22.
[4]毛丽萍,王颖,赵淑华.射干栽培技术的研究 [J].北方园艺2003, (3):52.
[5]朱金英,韩金龙,高春华,等.射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J].农业科技通讯,2016(8):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