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完美融合

2017-02-04李凌峰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饮品茶文化文学

李凌峰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古代文学与茶文化的完美融合

李凌峰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对古代文学与茶文化融合以及茶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所助力。

中国古代文学;茶文化;融合

茶贸易是构建我国南北方贸易的基础,而茶文化也为众多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不论是什么原因,茶已经成了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于茶的文学作品、表演、制作流程以及思考都让人们更加喜爱茶文化。在未来,茶将会出现在更多的领域中,由于其所具有的药性,茶还会被用作治疗人们疾病。品茶、爱茶、尊重和宣扬茶文化,让茶文化走出国门,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追求的目标。

1 先秦两晋—中国古代茶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1.1 秦汉时期

在秦朝的初期,就已经对茶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时的“茶”对于人们的生活只是单纯的饮品,还没有向文学的领域发展,人们简单的通过文字对茶进行记录,并没有将茶的本意升华到创作意象上,也没有过多的添加个人的情感。但是,“茶”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这就为我国以后的关于茶文化的思考奠定了基础。在我国,茶最早出现在《诗经》里面,这里有关于茶的记载并非这个名称,而是称作“荼”,在《诗经.谷风》中就记载了“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这时茶只是人们的泛指,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含义,人们利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粗略的概括和表达生活中有这种饮食文化的存在。这种文化在古代不是十分普遍,又由于这种饮食的特殊性,所以,很快的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步走进了我国的文学世界。文人雅士非常善于利用身边的新鲜事物命题,从而开始做文章,此时的茶文化就成了文人笔下难得的宝贵题材。有关于茶的文学是我国饮食界的亮点,丰富了我国的饮食文化,而随着人们的喜爱程度加深,茶也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饮品,对于茶的开发逐步深入,人们也意识到茶也可以在医药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更加提高了人们对于茶的喜爱程度。

1.2 唐宋时期

唐朝是我国的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唐朝出现了南北方的贸易往来,茶被从南方引入到了北方,这时的茶作为一种商品存在,被人们发现以后迅速的在北方得占有了市场。茶叶在南方十分普遍,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最初被传到北方时,由于是一种特殊的饮品,除了不熟悉之外人们也会有所怀疑是否对人体有害,这种东西到底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人知道,所以起初并不是被所有人接受,而喝了这种饮品的人发现,茶可以提神醒脑,喝了之后非常有助于日常的工作,体闲之余喝上一杯茶水,还可以缓解一天的疲劳,十分的健康。所以,人们竞相饮用,茶也再此之后迅速的在北方发展开来。与此同时,茶文化上升成了一门艺术,人们会根据饮茶之前之后等情绪的变化,对茶进行赋诗吟诵,用来体现自己的闲情雅致,抒发情怀。古代关于茶的诗句十分众多,例如钱起的《过张成侍御宅》中“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绿水静留宾”,这是用茶代酒的首次出现,用来表达对友好宾客的挽留与不舍,也体现了茶给人们带来的安逸要胜过酒给人们带来的麻痹。而后还有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句是“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龙头自煎吃”、“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此时的茶已经脱离了本身作为饮品的存在,借助茶给人们带来的苦涩,去感叹苍生的疾苦生活,这是关于茶在情感上的升华,这些诗句的适时性也使得能被后人广为流传。茶之所以在唐茶被人们所重视,还是因为唐朝生活的安逸。没有了战乱的纷争,人们不再需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生活。正是由于这些特殊原因的综合影响,茶在这个时期进入了我国的文学领域。

自古唐诗三百首,由于唐朝是我国诗歌盛行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诗人最为众多的时代,这也为我国关于茶的诗歌文化领域提供了人才。查阅众多的唐代茶文学作品可以发现,这时中国已经将茶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人们在品茶的同时畅所欲言,各自抒发自己的情感,营造了一幅其乐融融的氛围,而众多的文学大师也将这种过程用生动的文笔记录了下来,还有的人通过惟妙惟肖的手法为后人展现了在煮茶过程中的手法和技艺,十分的有趣。著名的诗人,皮日体有一首诗《茶中杂咏.煮茶》,这首诗里详细的记录了煮茶的整个过程,让后人赞叹不已。这首诗里皮日体通过人的五感来给人重现煮茶的过程,在煮茶时,看到它的形状,就像是莲珠、蟹目、鱼鳞;听到它的声音,就像是松树上带有的雨珠;看到了茶锅里的颜色,呈现出来的是翠绿;闻到附近的清香,更是让人提神醒脑,清爽舒服。而到了最后,诗人还阐明了茶的其他用途,就是可以解酒。后来黄庭坚的《煎茶赋》也关于茶做了记载,其诗云:“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这与皮日体的诗句神似。

宋代是我国的茶文化盛行的时代,所以,茶在古代也不再仅仅作为农作物而存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也都与茶相联系,这就形成了我国的关于茶的社会习俗和文化,正是这些不同阶级关于茶的思想上的差异,也使人们重视起茶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古代人接待宾客,来的时候会为好友备上上等的茶水,用来表现对客人的尊重,之后,客人离去人们也会奉上汤水用来表达对客人的祝福,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数,不仅约束着帝王皇室,也被黎民百姓所模仿,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茶文化可以盛行的重要原因。由于人们非常喜爱茶文化,也对茶文化十分尊重和推崇,所以,我国宋代关于茶文学也有许多新的题材,使得有关于茶文学成了一个新的领域。人们在喝茶时常常可以激发灵感,刺激文学巨匠们在创作上的火花,毛滂的《西江月·侑茶词》、周紫芝的《摊破浣溪沙·汤词》、王安中的《小重山·汤》等都是在品茶时的作品。茶在古代的盛行,让更多的人对于茶的品质要求也有所提升。茶叶所提供的香味、作用,以及茶叶在采摘过程中质量要得到保证,炒茶时的技艺、火候都要求极高。好的茶叶得到了更多爱茶人的追捧,人们饮茶的兴趣也更加巨大。我国古代有一位能人,他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文人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心中“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点,这个人就是范仲淹,作为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他除了拥有过人的战略头脑以外,关于茶的诗文更是让人称赞。由于茶文化的盛行,普通的煮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探知茶领域的好奇程度,所以,斗茶的形式应运而生。所谓斗茶,就是人们关于茶叶、煮茶水以及煮茶工艺的各个环节的等级要求进行评比,而此时的范仲淹也做了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让人们称道。它的这首诗细读起来,完全可以媲美卢仝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了。不同的朝代关于茶的文化境界的追求也不同,宋朝相对于唐朝,更加注重“斗茶”,为了发扬这种关于茶文化的多样性,将“斗茶”更名为“茗战”,名称的改变使得对于品评茶叶的好坏优劣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最早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辨别各个地域所送来的贡茶的质量如何,也为了敲定市场上不同茶叶品种的价格,以便茶农在贩卖过程中的公平。古代的贡茶原产于福建建安,这里也十分盛行斗茶。之后经过达官贵人的引荐,才逐步在皇室王朝中成为一种风尚。

1.3 明清时期

时代的变迁,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等原因,清朝时关于茶文化的发展已经衰落,虽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大量关于茶文学的作品,质量和数量也十分众多,但是,这和宋代时期已经无法相比了。人们由于战乱不安,许多文学爱好者也都选择了安逸的隐居生活,这时就有谢晋《访陈校理》的“读书声里萝窗午,风散烹茶一缕烟”。这是一种对于想要的安逸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动荡不安,也让那些文人政客书写出了一系列讥讽政治做法的诗词,例如高启的《采茶词》中“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等。这首诗句充分的表现了对于统治阶级压迫的不满,和对众多茶农辛苦劳作表示同情。而后的晚清时期,出现了又一批关于茶文化爱好的人,这些人将茶作为生活,逐渐成为了玩物丧志的人,他们不是单纯的想保护茶文化,而是脱离了茶文化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念,此时关于茶文学的作品更是走向了低迷,动荡不安的生活,纷繁众多的战乱疾苦,人们已经无暇顾及传统的茶文化,此时的茶文化也走向了时代的最低谷。虽然清朝的几个皇帝力图挽救我国的茶文化,但是世代的车轮已经不给他们机会了,中国的茶文化也自此走向没落。

2 茶文学在唐朝得以繁盛的原因

唐朝是我国非常繁荣兴盛的时期,国泰民安使得中国的茶叶贸易往来得到发展,茶是这个时期的最新产品,出于好奇人们也会更多的关注关于茶的文化,形成初步的饮茶习惯。此时的茶还作为各国往来的工具,用来建立各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古代十分重视四书五经,所以此时的文人雅士更加注重文学上的提高,茶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素材,茶文化成了他们的一大精神支柱,是他们抒发对生活美好向往的寄托对象。没有战乱的困扰,达官贵人生活十分安逸,这就使得茶被更多的贵族喜爱,唐代的许多皇帝都十分喜欢茶,茶可以让人的思维敏捷,头脑清晰,所以,此时的茶成为一种受万人宠爱的饮品也是必然。

3 结束语

文学的发展迅速是由于时代进步的原因,有关于茶文化的发展也在唐朝这个时代得以盛行。人们生活安逸,没有社会上动荡不安等影响,加以唐朝十分开明的政策,这些都加快了茶文化的发展步伐。为了融合南北方的文化习俗,也为了提倡南北方文艺方向的发展,我国的官员十分支持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这时的茶文化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茶的出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由于这种神秘,使得人们将茶文化与禅宗的美学相联系,认为喝茶可以达到一种思考人生的境界,茶的香味可以给人一种安定平和的感觉,更加有利于人们去思考生活。

[1]焦晓静.吴宽及其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罗璇.宋代咏茶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付大霞.唐代咏茶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邵山.茶润人和:论王旭烽“茶小说”的精神内涵[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张稳.宋代茶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

李凌峰(1977-),男,四川营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学。

猜你喜欢

饮品茶文化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高颜值饮品高颜
天热了饮品畅欢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