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2017-02-04吴雁汶祝安
吴雁汶,祝安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吴雁汶,祝安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茶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从喝茶转变为品茶,茶在人们生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饮茶习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茶文化也不尽相同。在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的情况下,茶的文化背景也千差万别。但在世界文化大融合背景下,茶文化也有其相似之处。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与英美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中国;英美;茶文化;跨文化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全球化,茶文化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对亚洲文化影响颇深,而且在欧美一些国家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众多茶学研究者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了兴趣。中国茶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当之无愧的茶文化发源地。而茶文化传入西方国家的时间,是在16-17世纪之间,最初在荷兰与葡萄牙开始普及,17世纪传入英国。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英国茶文化逐渐自成体系,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美国与英国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接触茶叶的,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人钟爱饮用冰茶和速溶茶。
1 中国与英美茶文化渊源
1.1 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有漫长的种茶与饮茶历史,有关茶叶的传说自神农氏开始,在唐宋年间得以兴盛。可以说,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不同朝代的不同阶层,人们所饮用的茶有所不同,赋予茶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正是这种不同让茶文化可以跨越阶级的限制,给予不同人不同的感受。
站在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饮茶活动于古代的人们而言可谓是一种社会流行风尚的象征,饮茶不仅仅是饮茶的味道,更是对文化、思想的品味。饮茶这一习俗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在僧侣当中流行开来,并代表一定的佛教思想韵味。如苦茶的饮用就代表了佛教禅宗独特的出世思想。在这之后饮茶活动开始在广泛的文人墨客当中扩散开来。他们将饮茶视作一种生活乐趣和个人气度身份的象征,而茶文化的形成也是源自茶叶所被赋予的人文色彩。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茶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而衍生出来的,深受当时茶叶种植、采摘、制作工艺,以及社会主流思想如道家、儒家、佛家等的影响,因此不同时期的茶文化极具时代特色。如唐朝时期的茶圣陆羽就深受当时开放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结合儒、道两家的精髓,开创了独具唐朝时期人文情怀特色的中国茶道文化。虽然在历史发展的推动下,茶文化在我国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之间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发展,在这其中也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分支,但其浓厚的历史民族底蕴是亘古不变的,不同茶文化之间的共性依旧十分明显。从茶文化的整体发展上看,强调对饮茶者心性的修养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共处和谐。茶所象征的清静素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饮茶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返璞归真的情结,也体现了他们甘于清贫、冷暖自知的高尚节操。可以说,正是茶本身给饮茶人带来的精神享受与宁静让他们产生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诉求。
1.2 美国的茶文化
美国茶文化起源于十七世纪初期,随着茶叶关税贸易额的降低,美国商人大量收购中国茶叶,我们熟悉的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在当时都已经出现在了美国茶叶市场上,在当时美国市场当中销售的中国茶叶产品就达到了几百种之多。在美洲茶叶可以称得上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销量仅次于咖啡。与此同时,美国茶文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欧洲移民饮茶习惯的影响而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人群当中所形成的一种风尚。美国茶文化的形成与美国人们的生活习惯、喜好等是分不开的。与中国传统的“功夫茶”不同,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出于方便的考虑,更喜欢将茶制成粉包式的速溶茶,并在茶水中放入牛奶、糖、奶酪等各种配料,以使得茶的口感更加香浓。此外,与中国人们喜好饮用热茶的习惯不同,美国人更喜欢在茶中加入冰块饮用冰茶,闻之冷香沁鼻,啜饮凉齿爽口,如沐春风。
1.3 英国的茶文化
英国早在十七世纪的中期就开始进行茶叶贸易,最初其茶叶进口对象主要为荷兰,在康熙二十八年才开始由中国的厦门进口茶叶。说到英国的茶文化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享有“饮茶皇后”之称的凯瑟琳,是她将饮茶的爱好带到了英国的宫廷当中,并将自身的这一爱好拓展到了王室的其他成员群体当中,使得饮茶之风在英国盛行成为高贵的象征。英国人对茶的喜好尤为真切且显示出了一定的礼仪,一般来讲他们在清晨醒来要喝“床茶”,临近中午要喝“晨茶”,午饭过后要喝“下午茶”,而晚饭后又要喝“晚茶”。可以说在中国饮茶文化的基础上,英国人结合本国的文化内涵,赋予了茶文化新的特色,使之更加时尚、高贵。与美国相同英国也主要是饮用茶叶末,并在其中掺入牛奶、糖亦或是柠檬等配料。
2 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相同点
2.1 相同的接受动机
英美在关于饮茶的接受动机方面存在一致性,都是出于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动机。在英国,最早的茶叶宣传广告内容就标明了中国茶的神奇功效,认为喝茶不仅能够抗衰老还具有医用价值。尤其是在经历了那场有关饮茶利弊的激烈争论过后,饮茶的益处逐渐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所熟知。在美国,由于茶叶的进入对本地的咖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且茶叶对于当时的美国人而言是一种陌生的事物,因此在最初接触茶时,不免带有一定程度的抵制与怀疑的心态。之后随着专家学者对茶叶研究活动的开展,以及对研究结果的公示,茶叶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饮茶习惯在各阶层当中开始发展起来。
2.2 相同的本土化
基于中国与英美两国人们饮食习惯、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国茶在传入英美两国之后也逐渐衍生出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了本土化发展的趋势,代表了英美两国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就饮茶在美国的本土化发展来讲,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他们喜欢如快餐一样方便、快捷的事物。因此表现出了简单化的饮茶习惯,最初是将茶叶放入滤茶球当中进行热水冲泡,现在已经发展为袋装粉末茶,一袋茶叶泡一杯茶,喝完丢弃,即方便又卫生。并且美国人对凉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喜好,这一点从遍布美国超市当中的冰茶饮品就可以显示出来;而关于饮茶在英国的本土化发展来说,就不得不提到其独具特色的下午茶了,上文中我们也已经提到英国的喝茶正规来讲有四顿并且还要配备诸如芝士、果酱、蛋糕、火腿等茶点,下面我们主要针对下午茶当中的茶叶本身来进行研究。最初英国人饮用的多为绿茶,但随着红茶的传入以及在社会当中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对红茶的喜好远胜于绿茶,红茶成为下午茶的主角。且英国人颇具讲究的饮茶礼仪,也使得茶具制作的精致度、饮茶配料的选取等内容也成为英国人下午茶关注的重点。一般来讲英国人主要以饮用由红茶、奶、糖三种材料泡制而成的奶茶为主,有时也会在茶中加入柠檬等,但绝对不会将奶与柠檬同时调入茶中。对于英国人来讲,下午茶不仅仅是饮茶的时间更是体闲的一种重要方式。
3 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不同点
3.1 不同的发展历程
虽说茶最初是凭借其独特的助思、健体功效受到了英美两国民众的青睐,但茶在两国的发展却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就美国来讲,由于它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缺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承载茶文化的发展。虽然饮茶之风盛行,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中国、日本亦或是英国一般的茶文化氛围难以形成。与之相比,虽然在时间上可可、咖啡、茶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被引入到英国的,但茶却毫无置疑的在英国占据着独领风骚的地位,可谓是英国的第一大饮品。下午茶的形成更成为独具英国人民风俗特色的一种饮茶文化和体闲方式。正如日本著名学者角山荣所认为的一样,之所以在英国茶能战胜具有相同提神功效的可可与咖啡,并形成下午茶文化,究其根本是由于英国人对东方文化的崇拜。陆羽在《茶经》当中对茶道的诠释,对茶器工艺美的考究,对沏茶、饮茶方式的解析等等无不闪耀出了传统文化的光辉之美。
3.2 不同的社会功能
中国作为茶叶主要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由来已久,无论是饮茶本身还是茶文化都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文化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社会功能。
在中国古代,茶文化主要是在饮茶人对茶叶进行炮制和饮用的过程当中结合社会文化环境对茶的感悟而催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茶叶的品种、器具、炮制方式、制茶工艺等发生变化,其饮用人群以及适用环境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进而发展为新的茶道精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如今的中国,人们对于饮茶的外部环境、音乐、器皿甚至桌椅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希望借助外部饮茶环境的完善,创设出一种与茶道精神相匹配的静逸、高远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饮茶人的这一行为体现出的是其对文人情怀的缅怀与追求,同时也是饮茶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就如大多数茶馆选择在环境优美、寂静的河畔甚至园林当中开设一样,其目的为的就是通过饮茶对饮茶者的心灵起到放松、净化的作用,使其将生活中的琐事暂时地抛诸脑后,充分地享受对自然的感悟。王羲之就曾在《兰亭集序》中写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描写的正是一幅常见的古代文人墨客饮茶、抒情、交流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古代的文化交流当中饮茶活动的重要社会作用即净化人类心灵,培养其宁静、淡泊的思想。同时,将儒释道思想作为基础的茶文化能够促进饮茶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其对事物的认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尤其是茶叶明显的提神醒脑作用,能够帮助饮茶者在繁忙的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工作状态。
与中国相比,英美两国作为后来的重要茶叶引进国,其饮茶历史发展时间较短,且在融入的过程当中结合了英美社会文化自身的特色,形成了与中国茶文化完全不同的西方新茶文化。相比较来讲,在茶与咖啡之间,美国人更爱喝咖啡,而英国人则更青睐茶。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咖啡与茶的融合所反映出来的是英美两国人们对多样化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自我认知,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对于英美两国人们来说,咖啡代表的是一种随意、自由的社会文化,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到咖啡店中去享受咖啡、聆听音乐,以舒缓低落的情绪,安慰疲惫的心灵。茶文化在英美社会更多的像是作为对咖啡文化的补充而存在的,它通过对茶、茶具、茶音乐、茶点、茶礼等多种元素的融合,起到了丰富人们日常生活、传递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英国下午茶文化的产生,更是将茶文化从精神领域拉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当中,促进了茶文化在英美国家精神追求与生活品质追求双重社会功能的实现。
[1]余敏,魏剑超,刘艳.浅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S1):23-25.
[2]周景洪.英国茶文化漫谈[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2):5-9.
[3]朱德芬.英“茶语言”及其文化历史渊源[J].中国市场,2006 (35):4-5.
[4]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78-79.
[5]赵淑萍.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3 (2):3-9.
[6]毕文静.浅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2(4):12-14.
[7]兰冰.浅议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语[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1):56-57.
吴雁汶(1982-),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类教学。祝安(1983-),女,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