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学文化视阈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刍议

2017-02-04李新文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学实用性体育锻炼

李新文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四川成都610051)

茶学文化视阈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刍议

李新文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四川成都610051)

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充分学习和结合茶学文化当中的实用性、文化性以及张弛有度三种文化特征,更好地转变当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的实用程度、文化内涵以及教学强度,鼓励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茶学文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掌握到一系列体育锻炼的技能,更是为了陶冶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让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当中逐渐修身养性。所以,在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引入茶学文化,积极地引导高校学生将茶学文化作为自己学习体育课程的价值观,能够让高等院校大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并在体育锻炼过程当中感受到其人生价值,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在体育学习方面的专业水平。因此,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对茶学文化思想的应用。

1 当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当中,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类的学科,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都有参与到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当中,但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仍然不是非常乐观。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接触了高校体育公共课,发现一些体育课程的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日常的体育教学任务,并没有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兴趣的调动,也没有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积极意义,让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仍然希望可以接触和学习到一些具备积极意义的体育课程知识,这些实际上也是引入茶学文化,将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活性充分调动起来的一个关键结合点。审视当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的特征: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不足。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里会让高校大学生接触一些如太极拳或者篮球等体育锻炼的项目。这些方面的体育锻炼项目实际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让高校大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加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但是这一类的课程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为这些体育锻炼项目,并不是日常生活当中直接对高校大学生的身体机能锻炼产生作用的项目,对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这些项目之后,如果没有将这些项目作为自己身体锻炼的日常项目,则可能会逐渐忘记。很多大学生也普遍反映太极拳等一类的体育锻炼项目,动作内容多,也相对较为繁复,他们在相关项目学习完成之后,也就逐渐地放弃了这一类的锻炼。所以,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在实用性上的不足,也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教学发展。

其次,高校体育课程的文化性不足。高校体育在过去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侧重于将体育锻炼项目当中的运动技巧进行传授,但是没有对高校体育课程当中的文化底蕴介绍出来,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学习了多年体育公共课程,甚至连顾拜旦等著名的体育史人物也不认识,更何谈他们对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的热爱。在体育文化性普遍不足的状况下,高校大学生陷入到学习的应付心态之中,他们并没有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产生热爱,只是为了修完相关的学分才应付参与到高校体育课程之中,这实质上是违背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初衷。

最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强度不足。当前很多高等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往往采用放羊式的教学管理,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教学强度,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也就自然不高。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时,只是为了应付最后体育课程的期末考核,但是没有发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美感和价值,这从教学强度方面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学习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也就没有投入体育课程的迫切感。从本质上看,很多高等院校在教学和考核上都没有强化体育课程的教学强度,这些也是让高校体育教学变成边缘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茶学文化视阈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路径思考

中国是一个茶文化大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丰富的茶学文化积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都无处不表现出茶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特质。对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而言,茶学文化实际上也是能够深刻地改变和影响这一类课程的教学。

2.1 茶学实用性与高校体育课程实用性改革

在茶学文化的影响下,要增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茶本身就是用来解渴以及调理身体的一种饮品,因此,茶学文化的精神,首先就是实用性的精神。古代的中国人之所以发现茶,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自己身体的实际需要,如口渴的时候希望能够喝到茶,以及一些茶叶普遍具备的保健和清热解毒功效等。这些实际上在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进行推动,那就是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是要解决高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体育知识学习上的实际需求。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充分进行研究,以大学生终生锻炼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让高校大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可以持续锻炼的体育项目,比如跑步、跳操等,而且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研究,简化当中的体育锻炼动作,让高校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成功掌握这些体育锻炼动作的要领,以便于这些高校大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坚持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应用到这些体育项目。茶文化当中的这种实用性特征,实际上也是很多高校体育课程需要进行充分学习和吸收的内容。如果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够和茶类的饮品一样,解决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渴求,那么这样的体育课程就无法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所以,茶学文化当中的返璞归真、重视实用的文化思想,对于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和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启示意义。高校体育教师在考虑体育课程中对实用体育技能的教学或者是对学生的自由活动的支持等,都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解渴”实用功能,真正意义上让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而高校体育课程教师也不应该急于求成,正如喝茶不能够在最热的时候将其喝完,应该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逐渐产生的影响。

2.2 茶学文化性与高校体育课程文化性改革

在茶学文化的影响下,要增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文化性。茶学文化本身在传承的过程中,就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历代的茶文化研究者都为茶文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天赋以及智慧,甚至留下了非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中如冲泡茶饮的动作、茶具或者是各类茶叶本身的文化背景等,都可以形成非常多的文化理论知识体系。由此可见,茶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以及推崇,关键就在于茶并不是纯粹的解渴之物,而在于茶本身也是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特征。实际上,茶学这一种文化特征,放在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及教学过程中,也是要求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者,要重视对体育课程的文化背景的挖掘和整合,通过强化体育课程的文化性,让体育课程真正发挥出独特的魅力,最终带动体育课程的革新发展。过去很多高等院校虽然都有开设体育理论课程,但是鉴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比较紧张,体育课程的教师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下,很多高等院校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开展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高等院校大学生不清楚也不认识体育文化的历史沿革。所以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应该积极地从体育文化课程的体系与内容出发,让高等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体育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体育教师不仅仅要熟悉当前的体育新闻,对于国际体育文化、中国传统的体育历史都应该有所掌握。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引人入胜的方式,让高校大学生喜欢学习体育课程知识。所以,从茶文化的文化特征角度上看,强化体育课程的文化性,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可以大幅度提升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的学科魅力,以此便于体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的范围当中不断地被传承。

2.3 茶学张弛有度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强度改革

茶学文化当中也有“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儒家文化特征。茶学文化强调要用滚烫热水,这就是茶的热力和张力,只有在足够温度的热水之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将茶的味道浸泡出来。但是要真正喝茶,也只有茶慢慢将自己的温度降低下来,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让茶客进行品饮。在等待茶树成长的过程当中,茶叶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最终为人所饮用。所以,在茶学的文化视野当中,张弛有度,等待成熟的观念都带有一定的禅学思想,而这种茶禅一味的文化思想,在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之中,也就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强度的改革。茶学文化下的体育课程教学强度改革,首先就要改革其日常考核以及评价的机制,让高校体育课程逐渐回归到主流学科的考核评价模式当中。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不能够总是采用放羊式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要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提出一定的要求,让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知识过程里有一定的针对性,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考核压力下,高校大学生会朝着特定的学习目标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坚持日常的体育课程学习,这对于体育学科的转换和发展更为重要。而从另外一个方面上看,茶学文化视野下的体育课程教学,也应该和冲茶、采茶一样,要学会等待,不能够急于求成。有些体育课程的教师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优中选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体育运动技巧,但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往往却不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学好体育课程知识,而是要让大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累积自己的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体育锻炼水平。这就决定了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应该从本质上提高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要重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够揠苗助长,更不能够放任自由,这对于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3 结语

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逐渐发展的过程,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改革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学习和结合茶学文化当中的实用性、文化性以及张弛有度三种独特的文化特征,更好地提升和转变当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的实用程度、文化内涵以及教学强度,将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于未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而言,只有将体育课程教学的内涵和技能充分统一,将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打造成为具备文化性和实用性的高校课程,才能够让体育锻炼这一具备积极意义的生活方式在新一代的中国人当中传承。由此可见,体育课程的发展也与茶学文化一样,只有经历采茶、制茶、冲茶等一系列的过程,才能够让体育课程的社会影响真正发挥出来。

[1]梁冲焱,张艳军.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反思[J].搏击(武术科学),2014 (5):80-82.

[2]王丽萍.永州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特色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210-213.

[3]王鹏.“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的实践与反思——以体育院校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18-19.

李新文(1974-),男,四川泸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和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茶学实用性体育锻炼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