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晚稻新组合五丰优105的选育与应用
2017-02-04徐金仁邬小胜
徐金仁 邬小胜
(1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0;2江西国穗种业有限公司,江西抚州344000;3江西省金溪县农业局,江西金溪344800)
杂交晚稻新组合五丰优105的选育与应用
徐金仁1,2邬小胜2,3
(1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上饶334000;2江西国穗种业有限公司,江西抚州344000;3江西省金溪县农业局,江西金溪344800)
五丰优105系江西省国穗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恢复系R105与三系不育系五丰A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等特点。201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晚稻;五丰优105;选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1-2],对优质稻的需求逐年上升。目前,江西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多为常规稻,优质杂交水稻品种较少,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江西国穗种业有限公司通过杂交、系选等方法,育成了米质优、综合性状好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五丰优105。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五丰优105是用不育系五丰A和恢复系R105杂交选配而成的早熟杂交晚籼稻新组合。母本五丰A系由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
父本:2004年春在江西抚州从恢复系桂99中选出的变异株与自选育种中间材料5305进行有性常规杂交,2004年冬至2005年春在海南种植F1代;2005年秋在抚州把收获的F1代种子全部播种,进行定向选择优良单株,同年冬在海南加代繁殖收获F2代;2006年夏将收获的F2代种子全部种植于稻瘟病区进行稻瘟病自然加压选择,从中选出抗稻瘟病单株35个。之后在海南和江西本地种植加代,2007年秋抚州正季种植F5代,从中选择熟期早、分蘖力强等综合经济性状符合育种目标,且田间落色好的单株再进行室内米质外观分析,淘汰不良株系。2007年冬继续在海南加代繁殖F6代,同时选择基本营养生长期稳定、抗性强、外观性状好的优良株系分别和应用较广的不育系中九A、金23A、天丰A、五丰A等不育系进行测交。2008年在江西正季种植进行优势观察,鉴定其配合力。通过田间观察苗期的长势长相、生育期、分蘖力和成穗率等各种经济性状,结合室内考种和米质外观分析,发现测交编号为105的单株与五丰A配组的组合熟期早、株型理想、分蘖力强、结实率高、落色好、抗性强,符合育种目标。遂将该单株命名为R105。
2008年冬在海南用R105与五丰A进行小面积制种。2009-2010年参加公司组织的晚稻多点联合品比试验,丰产性、抗性等性状明显优于同类品种,表现突出。2011年推荐五丰优105参加江西省晚稻早熟组预备试验,2012-2014年进入正式试验和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江西省晚稻早熟组预试,平均单产7 869.5 kg/hm2,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6.19%,不显著。2012年参加江西省晚稻早熟组区试,平均单产7 594.2 kg/hm2,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0.49%,不显著;2013年续试,平均单产8 298.6 kg/hm2,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3.89%,不显著。2013-2014年在宜春、南昌、赣州、抚州等地多点试验示范,平均单产8 731.5 kg/hm2,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7.80%。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株高95 cm左右,株型适中,生长繁茂,分蘖力强,叶片挺直,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351万/ hm2,成穗率59.1%,每穗总粒数125.6粒,每穗实粒数107.0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2.6 g。
3.2 生育期
全生育期117.5 d,比对照岳优9113长0.4 d。
3.3 抗性
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2012年、2013年江西省区试穗颈瘟平均损失率分别为23.6%和11.5%,低于对照岳优9113的33.4%和25.8%,对稻瘟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岳优9113。
3.4 品质
据2013年江西省水稻区试品种品质分析,五丰优105出糙率79.7%,精米率72.0%,整精米率65.4%,粒长6.3mm,粒型长宽比2.9,垩白粒率20%,垩白度2.0%,直链淀粉含量15.2%,胶稠度82 mm,碱消值4.0级,透明度2级。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适龄移栽
五丰优105在江西省作晚稻栽培,6月20-25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50~225 kg/hm2,大田用种量22.5 kg/hm2,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秧龄20~25 d。栽插规格以16.5 cm×20.0 cm为宜,丛插2粒谷苗。
4.2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每hm2大田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450 kg作基肥;移栽5~7 d后结合除草剂施用每hm2追施尿素150 kg、氯化钾75~105 kg。后期看苗补肥。
深水活棵,薄露灌溉促分蘖,当达到计划苗数的80%时搁田,抽穗期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至成熟,后期不要断水过早,以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促进高产稳产。
4.3 防治病虫害
苗期重点防治稻蓟马、稻象甲;分蘖期重点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和叶瘟;孕穗期至抽穗后重点防治纹枯病、穗颈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选好基地,确保适宜的开花期
制种基地宜选择在海拔300 m以下田块,要求空间隔离200 m以上,时间隔离20 d以上,制种田无山荫冷浸水灌溉,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播种期春制一般安排在3月底,安全抽穗扬花期安排在7月初。
5.2 培育壮秧,合理安排好播差期
父母本播差期的确定以叶差为主、时差为辅。江西抚州春制,一般父本在3月25日播种,母本在4月26日播种,叶差7.5叶,时差32 d。父本比母本早播6 d。用种量母本30.0 kg/hm2,父本4.5 kg/hm2。
5.3 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
母本移栽秧龄20 d左右。双行父本,大田厢宽240 cm,父母本行比2∶14。父本株距为16.6 cm,两行父本间距为33.3 cm,父本与母本间距16.6 cm,父本丛插3粒谷苗。母本栽插规格13.3 cm×13.3 cm,丛插2~3粒谷苗。
5.4 科学管理肥水
插秧前大田重施底肥和面肥,采用一次性施肥法,并增加有机肥用量。在翻耕时每hm2施绿肥和人畜粪肥各12~15 t作底肥;母本移栽前,每hm2施尿素225 kg、过磷酸钙375 kg、氯化钾135 kg作面肥;插后5~7 d结合耘禾,每hm2施尿素60~75 kg、氯化钾105 kg;孕穗期看苗补肥,父本偏施1~2次追肥。前期以浅水灌溉为主,看苗适当早搁田,控制营养生长,抑制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逆性,减轻病虫害。确保孕穗期不缺水,扬花期间保持8~10 cm的深水层,后期干干湿湿为主。制种产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R105的长势,因此,在肥水管理上要主攻父本,促早发、快发、发足,形成多穗大穗。
5.5 调好花期授好粉
五丰优105制种的理想花期是母本较父本早始穗1~2 d。父母本幼穗发育基本同步。若发现花期不遇,应及时采取调节措施。母本见穗20%左右开始喷施“九二○”,用量为540 g/hm2,分2次连续2 d喷完,父母本同时喷施,父本在第2次喷施时加喷1次,使父本稍高于母本,利于授粉。父本开花后,要及时进行辅助授粉,盛花期每天赶粉3~4次。
5.6 搞好病虫防治
坚持强氯精浸种消毒。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等病虫害。大田期做好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的防治工作。
5.7 做好除杂保纯工作
搞好隔离,防止外来花粉串授。在整个生育期,要在各个关键阶段,及时去除杂株。抽穗扬花期,每天上午开花前除杂1次,重点是五丰A中花药黄色的可育株。收割时再进行1~2次杂株清除工作,防止机械混杂。
[1]张俊国,严永峰,陈莫军,等.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吉粳113的选育和应用[J].中国稻米,2015,21(3):79-80.
[2]喻泉贵,何祥模.高产优质杂交晚籼早熟新品种H优158的选育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9):41-43.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Late Hybrid RiceWufengyou 105
XU Jinren1,2,WU Xiaoshen2,3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Jiangxi 334000,China;2Jiangxi Guosui Seeds Co.Ltd.,Fuzhou,Jiangxi 344000, China;3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nxi County,Jinxi,Jiangxi344800,China)
Wufengyou 105 is a new late indica hybrid rice,developed from fertile restoring line R105 andmale sterile lineWufeng A by JiangxiGuosui Seeds Co.Ltd.It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fine rice quality,high resistance,wide adaptability andmoderate growth period.Itwas approved by Jiangxi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5.
hybrid rice;Wufengyou 105;breeding
S511.2+1
:B
:1006-8082(2017)01-0100-03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