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月六晒沙窝

2017-02-04姜兴中

甘肃农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沙窝经书遮阳伞

■姜兴中

六月六晒沙窝

■姜兴中

农历六月六,在玉门市柳河乡官庄子以北,娘子沟以南的黑沙窝,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来晒沙窝。

六月六,黑沙窝人潮涌动,有男有女,上至耆耋老人,下到几岁顽童。

人实在是多呀!有坐小轿车来的,有坐毛驴车和拖拉机来的,更多的是坐中巴车和骑摩托车来的。

那天一大早,在四面八方乡间田野的便道上,车轮滚滚,尘土飞扬。前面的永远望不见后面的。早早赶到的,选个好地方,支起各色遮阳伞或布,头往阴凉下一放,身子裸在太阳光下,用黑沙一埋就晒了起来。

天上有丝丝白云苍狗,远处传来人欢马叫之声。

这是一个引人遐想与向往的旅游景点。

站在最高的沙丘上,看到沙窝四周是青葱翠绿的树木和庄稼。看到从四面八方乡间田野上不断涌来的车流人流,心中摒除了许多的杂念。这是一个隔绝绿色的沙滩。

六月六晒沙窝,是为了驱病除邪或是游玩。为了证实晒沙窝的效果,除了亲身体验外,每一个前来晒沙窝的人都听说过,从前有一对老人,双双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长年卧炕不起。在六月六这天,不孝之子起了歹心,将老人送到黑沙窝,让毒日头晒死或渴死。谁知那些天,黑沙窝不但没风,天还特别的晴朗,毒日头把黑沙窝的每一粒沙子晒得滚烫,就像放锅里炒熟了一样。一对老人在沙窝里忍受着焦渴,在煎熬中苦晒了一天。就在两位老人等待着死亡,做死亡前的准备时,发现自己的腿不痛了,并且还能大步走动。就在日落之际,两位老人腿脚灵活地回到了家。

这虽是一个证明黑沙窝的确能晒除疾病的传说。但是黑沙窝最高的沙丘上现在真有一座庙的残垣断壁。在那残垣断壁的基础上,善男信女们捐资将那庙重建了起来。

岂不知,“六月六”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内容不统一罢了。但“六月六”这个节都蕴涵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六月六”这天,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进入数伏,以农历六月六为中心,民间产生了洗浴、晒物、晒经等节。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民间的皮货店、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现在在乡村,在六月六日这天,很多老人还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

现在,在黑沙窝,到处是人呀。不是晒衣物,也不是晒经书,而是晒人。

人在沙窝中晒着。晒得身上发烧,出汗了,就去庙前祈求、祷告,祈望与神沟通。

最最重要的,是那些真有病的患者,晒出一身汗后,去买一碗乌鸡汤喝了,才能得到效果,才能晒到病除。你看么,怪不得有那么多病病咧咧的人涌到鸡汤锅前,掏十元钱买一碗滚烫的却淡如茶水一般得鸡汤喝的汗如雨下。也有细心的,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将乌鸡汤装在保温杯里,晒到恰到好处时,一家人围坐在遮阳伞下,把一碗乌鸡汤喝的有滋有味。有人对卖乌鸡汤的老板开玩笑说,把锅里熬的乌鸡买给我吃行不?老板用筷子挑起只剩骨架的乌鸡,看看天空的太阳尚早,游人兴头正浓,忙说掏一百元都不卖呀。

有人除了晒一晒,求神拜佛之外,还在这儿野餐、认亲、做媒、谈生意等。

一天的工夫很快结束了。离家远,打算第二天继续晒的,埋锅挖灶,准备做饭。离家近的,准备第二天再来晒的,相互约着时间。回去的路上,车轮滚滚,尘土飞扬,走在前面的看不到走在后面的。

(编辑:魏 翔)

猜你喜欢

沙窝经书遮阳伞
Maglady遮阳伞
《天演论》初版时间再探——以新近发现的“味经书屋本”为中心
“沙窝萝卜”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就之路
喜讯
可以没有遮阳伞,不能没有“清凉丸”
天津农业新特产
——沙窝萝卜
单宝塔诗
像卖钻石一样卖沙窝萝卜 5个月卖3000万元
沉默的父爱
感应阳光,自动充气和放气的云朵遮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