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文学中的茶文化

2017-02-04杨继祥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品茶茶文化

杨继祥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

古典文学中的茶文化

杨继祥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最早种植并利用茶叶的地方。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和中国的其他本土文化进行了良好的融合,并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古典文学中的茶文化,为探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风貌提供了一扇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古代中国茶文化形成准确认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本土茶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及其真正的文化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挖掘并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茶文化,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基于此,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古典文学中茶文化的解读,对古典文学中的茶文化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的茶文化领域工作者有所启示。

古典文学;茶文化;研究

中国茶文化早已有之,但真正兴盛始于唐朝,在唐宋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影响力显著扩大。也是从唐宋时期开始,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茶文化,茶这一陶冶性情、抒发感情并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和高雅趣味的事物,在中国古代文人圈中开始流行起来,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茶文化的丰富表现,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论是古代的诗歌、古代的小说、古代的传记,都在很多方面对茶文化进行了描述和表现,而古典文学中对于茶文化的表现无论是正面的还是侧面的,都对后来茶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结合一些古典文学中表现茶文化的案例,开展分析。

1 唐代文学中的茶文化

唐朝时期,饮茶之风已经开始盛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茶叶产生了深厚的喜爱。茶叶价格低廉,对身体有益,口感也很好,成为唐朝人们休闲娱乐的必备饮品。唐朝陆羽的传世巨著《茶经》的问世与流传,更加推动了唐朝饮茶之风与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的影响力在唐朝显著扩大。茶叶在唐朝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饮品原料,而开始成为文化领域的重要标志性名词,文人喜好品茗,并将品茗作为一种娱乐、休闲、交流的工具,甚至作为一种启发文学思维的工具,茶文化开始逐渐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其文化价值进一步凸显,其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

唐朝时期,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俗话说,唐诗宋词,唐朝的诗歌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和当时盛行的茶文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之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茶文化在唐朝诗歌中的体现,唐朝咏茶的诗歌相继出现,红极一时,受到当时人们强烈的喜爱。很多文人都喜欢在诗歌中加入与茶相关的词句,用诗咏茶,以茶衬诗,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朝的诗歌大家,都在其诗歌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多处描写和表现。据相关数据统计,唐朝所有流传至今的诗歌当中,带有“茶”或“茗”字的诗歌共计有630首之多,而考虑到唐朝失传的诗歌,这在所有的唐朝诗歌中仅仅是冰山一角,可见茶文化与唐朝的诗歌联系之紧密。借用描写茶这一手段,唐朝诗人也得以在诗歌中更好地表达自身情感,传达自身意愿,茶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唐诗的内涵和价值。

唐代诗歌风格多样、形式多变,表现和描写茶的内容风格也是不拘一格,有的直接描写与茶相关的采茶活动、茶事活动,而有的则借描写茶抒发自身的感情。如白居易在《重题》中写道:“长松树下小溪头,班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最爱一泉新引得,请领取去绕节流。”在此诗中,白居易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一般的茶园图景,溪水潺潺、茶园香翠,主人流连其中,享受着大自然的洗礼。借用对茶园的图景的细致描写,白居易表达了自身渴望得到自然气息熏陶、留恋自然之中并且希望远离纷繁的世俗的心绪。在写茶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可谓是咏茶诗中的精品。

相比于咏茶的诗歌,唐朝关于茶的专著也不在少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陆羽的《茶经》,此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描写茶的专著,内容质量很高,是茶学史上开山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除去《茶经》,《顾渚山记》、《晶水》、《品水》等描写茶的唐朝专著还有很多,但其历史价值都在《茶经》之下。《茶经》的问世,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使茶文化的内容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对茶文化的快速普及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研究中国的茶文化历史,《茶经》是必须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2 宋代文学中的茶文化

宋朝,是我国诗词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尤其宋词的出现和发展,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宋代文学作品,相比于唐代的文学作品,更加重视作品中作者情感的体现,或吟风弄月,或伤春悲秋,绝大多数的宋代文学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展现出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说,文字只是作者抒发自身情感的一个工具和载体。在宋词清风皓月、大漠孤烟的表象之下,宋词更多地表现着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世俗的深刻感悟,其文学内涵一言难以道尽。

宋代诗词中的茶文化,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宋代诗词中对于茶的描写,更多地是将茶作为一种抒发作者情感的工具,因为茶的幽香、清淡、自然之风很多时候都能够和作者的心境完美融合。例如辛弃疾在《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一词中写道:“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更看君侯事业,不负平生学。离殇愁切。送君归去,细写茶经煮香雪。”可以看到辛弃疾在此词中,对茶已经不是直接描写,而是借用茶的文化内涵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在词中祝福友人实现自己的愿望,暗含对自己的伤感之情,因为诗人空有一身才学,却得不到施展,无处实现自己的抱负,看着国家失地难以收复,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无处安放,只能在山野之中落寞悲歌,这种愁苦之情谁人能够理解,也许只有到陆羽的《茶经》中、到像雪一般的香茗中去安放自己的心绪了吧。在《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一词中,茶这一意象带着一种清新淡雅、清淡如雪的光环出现,让全词的文辞更加优美,也让末尾词句的意境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这正是茶文化和宋词结合的魅力体现,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可以体会到当时茶文化在文人领域在普通人民领域中的传播之广泛、影响之深刻。

在宋代文学作品中,品茶的意境得到了明显的区分,学者对宋代文学作品进行了细致研究后,认为宋代文学作品中品茗的意境从低到高有三种,第一种是“有我有茶”,即品茶的现实境界,第二种是“茶我同一”,此时品茶意境开始上升到一种精神境界,人的意识主动寻求和茶的意蕴相融合,第三种是“无我无茶”,更多地是茶道精神至高境界的一种体现,使品茶从有形上升到无形的境界,实现人在精神层面的升华与超脱。

如邹浩在《同长卿梅下饮茶》一诗中写道:“不置一杯酒,惟煎两碗茶。须知高意别,用此对梅花。”梅花象征着高洁,而茶叶象征着清高,诗人借用茶的意蕴,表达了自身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追求,这是有形的茶。如王洋在《尝新茶》中写道:“人间富贵有除折,静中此味真殊绝。谁言僧饭独萧条,胜处谁容较优劣。”诗人在品茶过程中感受茶给人带来的忘却烦忧、宁心静气的精神享受,在这一过程中,诗人领悟到世事的变迁、富贵的无常,因而心灵变得更加平和,精神变得更加豁达,这正是茶文化中的禅茶一味的境界,品茶之人在品茶过程中实现了“茶我同一”,达到了心灵的净化。如许及之《煮茗》一诗中写道:“白昼重闲静,新晴远市喧。境绿看渐熟,吾亦欲忘言。”全诗都充斥着静谧的气息,作者与万物的静寂之中,在没有人声嘈杂、茶水马龙的世界里,将茶的境界上升到了无形的高度,人和茶成为一体,人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种领悟世界真谛,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而这也正是对于茶的第三层境界“无我无茶”的表现。

3 明清文学中的茶文化

明清文学中,尤其以小说最为繁盛,明清是中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明清小说中,对于茶文化的表现更加数不胜数,在《红楼梦》、《镜花缘》、《九云记》等流传甚广的明清小说中,都能找到表现茶文化的大段文字。虽然不同的小说中对茶文化的体现各有侧重,各有不同,但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茶文化的深刻影响与丰富内涵。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对煮茶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涉及到很多煮茶的细节,并描写了详细的品茶方式、品茶地点、鉴茶标准等,可见作者曹雪芹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了解之深刻,也可见在当时中国的茶文化已经在民间基本普及,在人们良好的饮茶习惯的基础上,茶文化体现出极为丰富的内涵,任何一个品茶细节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了深入中国人骨髓当中的文化内容,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茶文化已经和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地位上不相伯仲,成为影响中国人最为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分支之一。

《镜花缘》第六十一回对“小才女亭内品茶”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形象之至。此章节描写了多位才女一同品茶的生动场景,给人如诗如画的感受,再在品茶氛围的烘托下,将笔墨的重点集中在燕紫琼这一人物身上,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文学表现效果。在这部分描写当中,茶文化的深刻积淀为作者场景的构造与人物的描写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极大地增加了作者对人物塑造的形象程度,在充实的场景的支撑下,其中所描写的人物跃然纸上,如走到了读者眼前一般。这只是茶文化魅力的冰山一角,而从中已经可以窥视茶文化的表现对于文学作品意境的提升效果之强烈。

在《九云记》第三十一回“英阳主细评柏叶茶”中,也对品茶情形进行了大篇幅的描写,并且描写相当细致。通过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的支撑,故事中人物品茶的情形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借用对于品茶场景的描写,作者实现了对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良好塑造,让笔下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加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虽然此处有照抄《镜花缘》的嫌疑,但需要承认的是借用品茶场景的描写,作者确实在人物塑造上达到了更好的效果与更高的层次。而这一效果的达成,所基于的也是深厚的茶文化内涵与茶文化底蕴,只有茶文化的深刻影响与既定语境下,对品茶场景的描写才能如此强烈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明清文学当中,对于茶文化的表现多不胜数,在此不做一一列举。而需要明确的是,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茶文化,其内涵体系已经相当丰富,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已经非常深刻。

4 结语

基于中国茶文化深刻的内涵与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茶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表现数不胜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也在表现茶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文学意境的升华。借助茶文化的深刻文化意境,中国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内容与情感之丰富令人咋舌。客观来看,中国古典文学与茶文化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茶文化给予了中国古典文学更多的创作资源与表现工具,而借用中国古典文学的记载、传播,茶文化也实现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时至今日,中国茶文化与古典文学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而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甚至相互融合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二者丰富价值的缔造过程,这是中国文化的宝贵发展历程的体现,值得相关学者深入研究探讨。

[1]赵俊卿.寻找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茶文化[J].农业考古,2012 (2):109-112.

[2]高颖娜.中国文学中的茶文化及其海外传播[A].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第二十一届国际会议论文汇编[C].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2015.

[3]罗璇.宋代咏茶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付大霞.唐代咏茶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5]王娜,吴一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扬州茶文化考察[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4):40-45.

[6]吕维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诗歌文学的繁荣[J].农业考古,1995(2):212-216.

[7]朱许洪,陈志强.闽南茶文化与地方文学的不解之缘[J].文教资料,2007(15):124-125.

杨继祥(1963-),男,贵州毕节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品茶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更正说明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茶文化的“办案经”
冬品茶梅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重要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