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跨文化领域中茶艺英语的变迁

2017-02-04刘治选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交融茶艺变迁

刘治选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42)

试论跨文化领域中茶艺英语的变迁

刘治选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42)

新时期,旅游文化产业进入新阶段,其中茶文化产业作为茶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西方茶文化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与当地独具特色的茶叶资源相结合,其二是与各国传统文化相联系。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交融带来政治交流和文化的大融合,茶文化亦如是。跨文化领域中,中西茶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在历史变迁下呈现出不同的面目。茶艺创作、茶文化旅游、茶叶经济都是与之息息相关的附带品,在精神文化载体作用下表现出民族特色。本文立足于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茶艺术语,探索茶文化背后不同民族文化内涵的变迁,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在文化差异中捕捉共同点,实现双方更深层次的融会贯通。

跨文化;茶艺;变迁;英语

1 概述

茶文化源于华夏民族。在几千年前茶叶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之后开始了延绵不断的发展历程。在16世纪,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茶叶由中国传向欧洲,并逐步从高消费奢侈品变成平民大众都能饮用的饮品。茶文化是重要的民族交流媒介,在中西方文化整体框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联系着中西方文化,影响着中西方交流。笔者认为,以茶文化为桥梁,探索跨文化领域的文化交融和异族文化内涵是可行的。立足于全球视野,从当前发展而言,作为文化载体的“茶艺”用语在英文世界的出现,标志着茶文化在西方世界已经根深蒂固,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英语作为西方世界文化的特殊展示方式之一,对其用语变迁的探究对于世界茶文化发展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 茶文化的传入

虽然说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最喜欢喝茶的国家是英国,它也是目前世界进口茶叶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历史上最早将茶叶从中国传入的却是荷兰和葡萄牙。据说早在16世纪,当时的葡萄牙人在介绍与中国相关的旅游产品时就运用了“cha”的说法,开启了中国茶叶远销大西洋的历史。而真正风靡起来的则要归功于荷兰。在几百年前,荷兰与中国政府的外交贸易十分频繁,其中主要的商品就是茶叶。荷兰人擅长航海,他们将中国茶叶从厦门码头运出,途经爪哇岛,再远赴重洋最终抵达欧洲,频繁的贸易往来,使西方世界形成喝茶的热潮,这对茶叶的传入有促进作用。在贸易最开始,茶叶是非常昂贵的商品,只有大户人家、皇亲国戚才舍得购买茶叶,且多为招待贵宾时才使用,之后随着贸易的深入,传入西方世界的茶叶数量增加,茶叶价格也逐年降低,最终成为欧洲人喜闻乐道的饮品。在茶叶传入并成为了欧洲国家喜欢的商品之后,以此为基点的茶文化就迅速发展起来,譬如一些商户挖掘出茶叶的药用价值,开始将茶叶药材化,也有些商人将品茶和点心结合起来,开发出独特的茶点消费。茶文化还涉及到其它多个领域,如影视行业,在《茶迷贵妇人》中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荷兰人对茶的喜爱。英国王室成员多偏爱喝茶来慰藉心灵,排遣寂寞心境,同时喝茶也是与人交谈的良好方式。

几百年过去了,茶文化在西方世界日益重要,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茶文化在西方,不仅是品味的象征,也是消遣的去处。在其成为热销品后,根据它衍生出的茶艺英语也随之诞生了。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在西方茶文化背景下,茶艺英语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和革新。

3 茶艺英语变迁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茶艺英语逐步发展起来了,在单词、语音、意义等多方面传达出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

3.1 tea的由来

传入伊始,葡萄人克鲁兹在书籍记载中运用了音译的效果,将“cha”的汉语拼音作为茶叶的标签。当茶叶逐步风靡,欧洲人需要用英文将其名称固定下来,就出现了“tea”或“te”的说法。这主要是来源于厦门地方的口音,欧洲人为方便起见,在贸易往来时学会了一些基础的对话,能运用厦门方言简单描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茶叶就是其中之一,在回到本土时便将这种说法自然而然地传递出来。当前世界,tea的说法是英文中最为常见的形式。

3.2 tea的能指意义

“tea”一方面是福建话和广东口音的结合,这种说法见载于《牛津英汉大词典》。其中记载到把福建人所谓的茶的发音随着茶叶一起带回了荷兰。这种读法广泛见载于欧洲各国,包括意大利、德国等。在英国,采用“tea”来描述茶叶,最开始的读音是[tei],后来为了方便和英语化,变成了[ti:],这也是我们目前最常见的西方世界所使用的发音方式。而在读音方面,葡萄牙人仍延续以前的“cha”的读法,仍旧将茶叶念作“cha”,在这里,只是作为符号系统存在,并不具备某种特殊的文化内涵。

3.3 tea的所指意义

茶在中国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其一是茶树,也就是植物树种中的一类,多生长在高山或田野。其二,就是茶水,是采摘后的茶树叶子经过加工后成为茶叶所泡出来的饮品。而在西方“tea”所指意义较为广泛,在原有的中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延伸。tea主要是指茶树、茶叶,此外也可以做动词用,表示喝茶。当然下午五点钟左右的下午茶点等借代词也可用tea来表示。在长久发展过程中,茶在英文中形成了众多搭配词组,在英式英语中常见的有:tea cup(茶杯)、tea caddy(茶盒)、tea board(茶盘)、teacake(茶点)、tea basket(午餐食品)、tea fight和tea party(茶会、茶话会)、tea dance(傍晚有茶点的舞会)、tea garden(有茶室的公园)、tea room(茶室)、tea pot(茶壶)、tea spoon(茶匙)、tea trolley(茶具车)等词语。在美式英语中,常见的有:teacake(一种小甜饼)、tea cart(茶具车)、tea ball(滤茶球)、tea party(吸大麻聚会)、tea pad(大麻、毒窟)、tea room(同性恋会聚场所)、tea wagon(茶具车)、tea-stick(大麻杆)、tea hound(追随在女人身边的男人,脂粉气的男人)等词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文化差异进行使用,根据时代变迁,对tea有关的指代意义进行及时的收集与补充,否则会造成语言沟通上的尴尬。例如tea room,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所指意义千差万别,如果简单地将其理所应当地按照固定思维进行交流,会给对方造成困扰,甚至侮辱了对方。在交谈与使用茶艺英语时,要根据对象和受众情况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文化背景语言进行沟通。

3.4 tea的俗语意义

与中国传统谚语所展示的汉字变幻多端一样,西方俗语也展现了英语世界的纷繁复杂。虽然tea相对于传统本土语言辞藻外,算是外来词汇,但由于茶文化融入西方世界的血液中,tea的使用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西方各国在多个方面引用了tea的说法,传达出不同的意味。例如,all the tea in China,表示的是巨大的财富。正因为茶叶最初传入欧洲是以奢侈品的形式,因此最开始拥有大量茶叶是不可能,所以一旦形容一个人财富很多,便可以使用all the tea in china。再者,18世纪时,圣马力诺发生政变,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听说后就用a storm in a tea cup(茶杯里的风暴)来形容这次政变。之后很多人就采取类似的说法来形容小事情引起的大风浪。英国人喜欢喝茶,也常用“a cup of tea”来描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美国口语中,还会把tea和大麻等兴奋剂联系在一块。在不同的文化作用下,tea所表示的俗语意义是不同且有趣的。这就和最初的tea所传达的意义并不一样,在时间更迭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发生了意义的变迁。

4 跨文化领域中的茶艺英语意义

在全球化视野下,经济文化发展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各国文化交流。茶艺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在其西化过程中,如何适当保留原有意味,投入到中西交融的浪潮中,对其语言翻译功底的要求不可忽视。综合上述,以tea为例的茶艺英语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着变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茶艺英语的根基在茶文化,在英语推广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凡意义。茶艺英语的发展,会带来茶文化的繁荣,从而向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其二,对世界文化而言,茶艺英语的变迁不仅是语言方式的更替,同时也好似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状态的写照。茶艺英语就如同活化石,记录着时间的变化和人们价值体系和时代背景的变化。通过不同时期的茶艺英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历史的变化和文化的深层内涵。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英语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来自各方的影响,从而呈现出文化的大杂烩,而这种多层意义的交融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映。在不同思维方式下产生的相雷同的叙述语言,正是跨文化领域文化交融的真实写照。

5 结语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基础上的西方茶文化也具有非凡的魅力。无论是英国透露出的优雅茶点文化,还是美国在影视剧中渗入的自由冰茶文化,都是对世界茶文化的补充与发展。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仅要看见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对世界各地区产生影响,也需要进一步审视西方文化对于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反哺作用。在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和渗入的过程中,促进世界茶文化的多元共生。茶艺英语中,以tea的变迁为例的英语发展之路异彩纷呈,不仅传达出中西特有的地域文化、价值取向,也表现出在全球化视野下的语言独特魅力。因此,研究跨文学领域中茶艺英语的变迁也是对全世界语言发展的一大补充。本文仅以语言视角和茶文化为切入点,对文化交融做了一定的探讨,希望对世界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有所借鉴。

[1]孙德玉.语言文化比较与英汉翻译技巧[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12(1):45-47.

[2]莫菲菲.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语”[J].历史文化,2016(2):198-200.

[3]兰冰.浅议西方茶文化及英语“茶”语[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9-121.

[4]龚永新.促进茶文化产业形成打造现代“大茶业”经济[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44-46.

刘治选(1979-),男,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翻译比较。

猜你喜欢

交融茶艺变迁
真美
茶艺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清潩河的变迁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