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策略探究

2017-02-04赵朝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茶学英译译者

赵朝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策略探究

赵朝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本文首先对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原则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就当前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英译策略,希望能够对茶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有所帮助。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翻译原则主要包括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当前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问题包括三点:专业术语存在不统一等问题;语法漏洞百出,译出语可读性低;译文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策略主要在于: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照目的语表达习惯,多使用被动句;确保语法正确、术语统一。

功能翻译理论;茶学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策略

茶学科技论文主要是关于茶叶种植与生产、茶叶食品科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等内容的科技论文。近年来,许多高校开设了茶学专业,部分院校要求茶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茶学论文,并要求学生将论文标题和摘要内容翻译成英语。除此之外,社会上的茶学研究者也在进行着茶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在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报告中也有所体现。功能翻译理论是现代较为实用的翻译准则,将其应用到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中,可以改进当前译文存在的不足,进而促进茶学领域的交流。

1 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原则

1.1 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Hans Vermeer为代表的德国学者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本身是基于一定的目的而存在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客户和读者的要求。由于语言文化和思维习惯的差异,读者在阅读非母语文字信息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原作者的写作目的偏离。很显然,功能翻译理论不同于传统“字对字翻译”、“形式对等”等翻译原则,该理论事实上有着更大的应用范畴,同时也能够收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自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被提出之后,国内外学者对其展开了研究和丰富,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翻译框架体系。功能翻译理论主要包括两大观点,分别为翻译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

首先,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是以某种目的作为前提的”、“翻译策略受到翻译目的左右”以及“译文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翻译要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等值”。翻译目的论要求译者根据翻译目的选择最佳翻译策略,比如在翻译茶学科技论文时应该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策略,而这主要是茶学科技论文本身的特点和读者阅读需要所决定的。其次,翻译行为理论将“翻译”本身视作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人际互动的、基于一定目的行为,这也就表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各种可能影响翻译行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1.2 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翻译原则

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将翻译原则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其一,“目的原则”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首要原则,该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该以“翻译目的”为前提进行翻译,其中翻译目的主要指代“译文交际目的”。很显然,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对等原则是不同的,而事实证明目的原则的实用性更高。因而,译者在翻译工作开始之前就应该明确翻译目的,而不应该盲目进行翻译。比如说,科技论文的阅读对象主要是科研工作者和相关领域学者,因而科技论文的翻译也应该力求客观准确,这样才能够使译文更具有说服力。其二,“忠实原则”表示,译者在翻译时应该按照原文进行翻译,应该使译文忠实于原文,而不应该自由发挥或者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不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文进行的删减,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原文语义层面的不完整,这种情况也应该被视作“不忠实于原文”的一种表现。就茶学科技论文来看,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尽量客观准确,确保原文内容的完整性。其三,“连贯原则”同样也很重要。连贯原则就是要求译文语句应该通顺严谨,增强译文的可读性。“语句杂糅”、“指代不明”、“成分缺失”等都会导致译文出现不连贯的问题,并最终影响到读者对原文阅读的兴趣。

2 当前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现状

就目前而言,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译文质量偏低,值得译者加以改进。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当前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2.1 专业术语存在不统一的问题

很多论文作者在将茶学论文的摘要翻译成英文时往往会不关心专业术语是否统一。他们往往倾向于利用网络软件进行翻译,然后按照语法规则随意改动下句子结构,就觉得“大功告成”了。事实上,这种翻译方法对读者而言是十分不负责的。我们知道,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很多词汇或者短语都可以有多种对应形式。比如说,儿茶素被论文作者翻译成了“catechin”和“catechuic acid”两种形式。其中,前者更为常见,后者虽然可以用来指代儿茶素,但通常更倾向于表示“儿茶酸”。如果将二者等同,并不时按照自己的主观喜好进行切换使用,很容易导致论文出现“指代不明”的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2.2 语法漏洞百出,译出语可读性低

与汉语一样,英语语句的编排同样遵循着语法的规律。一些论文作者由于自身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在翻译茶学科技论文摘要部分时往往存在语法漏洞。从近年来的茶学科技论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语法漏洞主要包括“主谓宾等成分缺失”、“词性弄混”、“谓语动词使用不当”、“介词搭配不当”、“定语从句”等,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那么外国读者在阅读茶学论文摘要译文之后就会失去继续阅读和了解整篇文章的兴趣。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多人不太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当需要使用从句进行翻译时,很多人往往不会根据先行词选定从句的引导词。比如说,“where”通常引导“地点”,引导地点状语从句,这时where可以视作“in the place which”;当然,where也可以用在定语从句中,等同于“in which”或“on which”。很多译者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使用,导致翻译出来的从句缺少可读性。

2.3 译文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习惯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汉语倾向于使用简短句、主动句、省略句进行表达;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长难句、复杂句、被动句进行表达。有时,一些茶学论文摘要的译文在语法和词汇选取上都没有问题,但是阅读起来却总让人感觉“差了火候”,而“译文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问题往往是该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比如说,“以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这一句是主动句,一些作者就可能将其翻译成“Study the action mechanism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tea polyphenols against the pseudomonad”,但是,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句子中没有主语,导致成分缺失。有些作者决定补全主语成分,于是在句子最前面加上“We”(我们),但是整个句子也因此显得较为主观,缺少可信度。

3 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近年来在许多翻译领域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将其应用到茶学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工作中,也将促进茶学科技论文摘要译文的完善。针对上述指出的翻译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点翻译策略:

3.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由于茶学科技论文主要是针对茶学领域的科研成果的客观说明,所以语句都呈现出客观、严谨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摘要部分时也尽量要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够确保译文内容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直译”并非要求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对等,而是要求译文的内容不偏离原文。当然,如果碰到一些文化类术语,这就需要作者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采用意译法。总的来讲,为了使译文与原文在最大程度上靠近,我们有必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

3.2 遵照目的语表达习惯,多使用被动句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茶学科技论文摘要部分的翻译,因而汉语是源语,英语是目的语。在翻译时,我们应该遵循英语的表达习惯。由于茶学科技论文主要是客观陈述,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应该尽量采用被动句。原因在于,被动句不掺杂作者的主观看法,可以使句子内容读上去显得更为客观。比如上文探讨的“以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按照被动句的表达方式将其翻译出来,即“The action mechanism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tea polyphenols against the pseudomonad were studied”。

3.3 确保语法正确、术语统一

词汇和语法是构成句子的要素,如果词汇和语法存在问题,那么句子的可读性就可想而知。在翻译茶学科技论文摘要部分时,我们应该注意统一术语,确保译文中的术语不会出现“一对多”、“多对一”等问题。同时,我们还应该对译文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看看译文中是否存在“成分欠缺”等语法问题。翻译完成后,我们还有必要从词汇和语法层面对译文进行检查,使译文臻于完美。

[1]张春芳.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杨宁.功能翻译理论视野下的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朱姗姗.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科技论文摘要英译例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67-70.

[4]李文婧.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看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J].安徽文学月刊,2012(10):105-106.

[5]杨宁,陈少康.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汉语科技论文摘要英译[J].中国科技信息,2010(6):228-231.

赵 朝(1978-),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二语习得、翻译。

猜你喜欢

茶学英译译者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摘要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