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渝麦17
2017-02-04周凤云李伯群高志宏周爱平谭恢宇
周凤云,李伯群,高志宏,马 强,杨 德,杨 明,周爱平,谭恢宇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永川 402160)
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渝麦17
周凤云,李伯群,高志宏,马 强,杨 德,杨 明,周爱平,谭恢宇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永川 402160)
渝麦17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06年选用自育中间材料繁58与渝0822(即2013年重庆市审定品种渝麦15号)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70001。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77 d,比对照渝麦7号晚1.0 d。幼苗直立,叶色深绿,植株整齐,株高91.5 cm,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熟相好。在每公顷基本苗180万~210万的情况下,有效穗数262.2万~295.2万,穗粒数39.5~44.1粒,千粒重39.2~42.4 g。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性状稳定,整齐度好。2016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其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
2 品质特性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容重814 g·L-1(GB/T 5498-2013),粗蛋白含量(干基)16.59%(NY/T 3-1982),湿面筋含量35.7%(14%水分,GB/T 5506.2-2008),降落数值201 s(GB/T 10361-2008),吸水率61.1 mL·100 g-1,面团形成时间 6.5 min,稳定时间2.9 min,弱化度180 F.U,粉质质量指数79 mm,品质属于中筋小麦。
3 产量表现
在2014和2015年度重庆市小麦区试中,渝麦17平均产量分别为3 676.50 和4 365.60 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5.96%和13.45%,分别居参试材料的第三和第四位,增产均极显著,每年5个试点均增产;两年平均产量为4 021.0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9.90%。
2016年度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产量3 282.7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9.26%,增产极显著,所有试点均增产。
在生产示范中,2015年在永川五间镇合兴村示范繁育0.33 hm-2,平均产量5 347.5 kg·hm-2,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8%;2016年在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示范种植0.66 hm2,在小麦生产低温冻害、多雨寡日,条锈病、赤霉病重发,灌浆期短等不利条件下,实收产量6 023.1 kg·hm-2。
4 栽培特点
该品种适宜在重庆市中上等肥力水平的旱地和稻茬麦田种植。500 m以下丘陵平坝区该品种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500~900 m深丘低山区在10月中下旬播种。采用小窝疏株密植,撬窝或条沟点播,净作每公顷基本苗控制在180万~210万范围。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重底早追。每公顷施氮120~150 kg、P2O590 kg和K2O 75 kg。底施氮肥比例为60%~70%,磷肥、钾肥全作底肥;早施分蘖肥,看苗补施穗粒肥。
播种后15 d内化学除草或在追肥时选晴天中耕除草。注意防治条锈病和蚜虫。防治病虫在齐穗至扬花初期每公顷用 50%多菌灵1 500 g,加10%吡虫啉150 g和磷酸二氢钾1.5 kg兑水750 kg实行药肥混施,兼治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若出现条锈病或白粉病时,每公顷用15%粉锈宁1.5 kg防治。在小麦蜡熟中后期抢晴天收获。
时间:2017-09-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170913.1139.038.html
2017-07-06
“七大作物育种”重点专项 (2017YFD0100904);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3)
E-mail:fengyunzhou888@126.com
高志宏(E-mail:gaozh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