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童子坝灌区存在的问题及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2017-02-04杨如松
杨如松
(甘肃省民乐县金水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院,甘肃民乐 734500)
民乐县童子坝灌区存在的问题及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杨如松
(甘肃省民乐县金水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院,甘肃民乐 734500)
民乐县童子坝灌区为大型灌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设计灌溉面积2万hm2。由于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低,存在的问题多,致使灌区资源性缺水显得更加突出,恢复灌区效益只有走节水改造之路。文章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从灌区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工程和运行管理,效益制约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灌区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童子坝灌区;节水改造;必要性
一、灌区概况
民乐县童子坝灌区始建于1953年,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的民乐县境内东部,农业灌溉区海拔在1700~2800m之间。灌区地势自南向北自然倾斜,南靠祁连山北麓与青海省祁连县接壤,东邻山丹县,北连甘州区,西靠洪水河灌区。灌区东西宽约25km,南北长约58km,土地总面积475.85km2。
(一)水文气象
灌区气候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干旱、多风沙。多年平均气温3.4℃,极端最高气温34.2℃,极端最低气温-31.5℃,最大冻土深度180cm,平均降水量342.6mm,年蒸发量1623mm。
(二)耕地作物
灌区总耕地面积2万hm2,现状设计灌溉面积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92万hm2,保灌面积1.38万hm2。成立农民用水协会41个,管理灌溉面积1.38万hm2。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马铃薯、油料、药材及其它经济作物和林草。
(三)水资源量
童子坝灌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 848万m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2 221万m3。在现有水利工程条件下,P=50%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9 477万m3;P=75%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8 047万m3;P=95%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6 324万m3。
(四)工程设施
童子坝灌区内已建成中小型水库2座,现状完好;引水渠首3座,2座完成除险加固;机电井190眼,现状运行正常;干渠8条106.90km,其中高标准衬砌86.9km,完好率64.0%;支渠48条117.40km,其中高标准衬砌31条,长度70.20km,完好率63.8%;田间配套节水灌溉面积0.51万hm2,其中低压管灌面积0.24万hm2、渠道防渗面积0.27万hm2。
二、灌区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供需水矛盾突出
灌区为山水自流灌区,水资源先天不足,严重短缺,加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灌区作物种植比例不尽合理,导致供需水矛盾更为突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水的利用率较低
骨干输水工程及建筑物老化破损严重,输水损失大,部分工程长期带病运行,干支渠衬砌率分别为44.8%,干支渠利用率为74%,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田间配套率低,水量损失大
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不足,配套率仅为25%,灌溉水的利用率低,近一半的水量损失在输水过程中,同时受资金制约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养护,已无法正常发挥工程效益。
(四)水费标准低,自我维持能力差
水费标准低,单位无积累资金,工程折旧、维修费用无法计提,工程维护跟不上,效益下降,导致工程再生能力弱化,加剧了工程老化失修状况。
(五)体制机制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灌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陈旧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水利发展的要求,未能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三、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剖析童子坝灌区存在的问题,重塑灌区形象,持续发挥作
用,打造现代化灌区,为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节水改造势在必行。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巩固灌区地位、提升灌区形象
童子坝灌区是民乐县的大型灌区之一,担负着南丰、永固、洪水、民联、六坝等5个乡(镇)的工农业用水和供水任务。灌区灌溉面积30.32万亩,占全县灌溉面积的31.5%,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限的水资源量显得弥足珍贵,工农业争水现象突出,农业用水常常处于弱势,农田得不到保灌,收入低下,甚至部分农民弃地打工,灌区在三农的地位下降,形象受损。为此,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迫在眉睫。
(二)激发灌区活力、充分发挥灌区作用
灌区的作用就是优化配置水资源,解决各业用水矛盾,保证供水和工农业用水安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干旱气候的影响下,灌区可利用有效水资源量不断减少,形势日趋严重。在此形势下,唯有走节水改造之路,才能激发灌区活力,持续发挥灌区功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完善工程设施、提高输水效率
由于灌区建设年代久远,受当时工程技术、施工材料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加之投入使用后受资金有限,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渠系和渠系建筑物得不到及时维修和更新,致使渠道渗漏、冲淤,建筑物老化,破损等现象十分严重[1]。因此,要提高输水效率,保证输水安全,就必须进行节水改造,完善工程设施。
(四)改革运行管理、实现科学用水
灌区运行管理粗放,跟不上现代灌区的发展理念。农民大水漫灌思想落后,已发展的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制度不完善,用水计量设施仅在支口设置,达不到斗口计量的条件,甚至部分灌片仍按亩收费,导致用水极不科学,浪费水量严重。加之水费标准低,单位无积累资金,工程折旧、维修费用无法计提,工程维护跟不上,效益下降,导致工程再生能力弱化,加剧了工程老化失修状况。唯有通过节水改造,才能从整体上改变管理落后的现状,实现科学用水。
(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一个灌区就是一处粮仓,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缺水灌区只有大力提倡节水灌溉,减少水量浪费,才能保证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提高水分生产率,达到稳产高产。在当前形式下,只有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才能完善渠系配套,加快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六)恢复生态平衡,实现环境田园化
灌区受益区人类生产活动强度大,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较大,水资源短缺导致正常年份只有农田用水而无生态用水,房前屋后的人工林草、植被等需水得不到应有的灌溉,致使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只有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可使灌区的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农村环境田园化。
四、结束语
童子坝灌区水资源紧缺,属于资源性缺水。由于灌区灌溉面积大,基础设施差,水量浪费严重,效益低下,为此,只有通过节水改造,采取防渗衬砌、加强运行管理,杜绝水量浪费现象发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现代化灌区,才能扭转资源性缺水的现状,基本满足各业需水要求,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冀雁翔.灌区节水改造的意义及技术措施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4,(7).
(编辑:王骏杰)
S274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2-0046-01
2016-12-14
杨如松(196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