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中国政治的复合性

2017-02-04安然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一国两制

安然

摘 要:中国的“一国两制”制度具有极其鲜明的社会主义独特性以及中国社会背景的相符性。它既不同于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自治制度,也不同于国外的联邦制度。“一国两制”制度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运行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正确性。通过分析“一国两制”制度在香港、澳门的应用,探讨其包含的复合性,从而进一步讨论预测其在台湾问题上试用的可能。

关键词:中国政治制度;复合性;一国两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90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便就台湾问题形成了“和平解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20世纪80年代,针对香港问题,邓小平同志等领导人完整地提出、完善和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社会主义国家结构一般就存在两种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中国是单一制国家,但是“一国两制”的提出使得这个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中显得尤为不同。它强调“一国”为主体,但也赋予一些特殊地区以行政上的高度自治权。可以说,“一国两制”制度可以说是突破了传统国家的框架,在单一制国家中很好地运用了复合性制度。

1 “一国两制”在香港地区的复合性体现

香港在1997年回归后作为中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可以说很好地实践了“一国两制”制度。在香港,资本主义被允许保留下来,不同于大陆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香港长期实行“总督独裁,咨询民主”的政治模式。香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发展,不仅带动了内地的经济发展,更使世界能进一步了解中国。

“一国两制”之所以能以如此快的速度让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是存在了几个前提的。第一,从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水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来看,政治制度的发展或者变化是与经济水平紧密联系的。香港自身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它天然的优势,依海而建的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让香港能更好地和世界交流。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大多数,尤其是大多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香港保持其部分资本主义制度对地区的稳定发展也是利大于弊的。其次,对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团结的角度来看,国家利益是根本利益,虽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始终处于对立状态,但如果部分的资本主义化能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国家团结带来一定有益成果,那么保持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趋势也会有益而无害。同时考虑到香港民众的生活习惯和观念,继续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不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尽管目前香港部分群众对于“一国两制”制度有所不满,但就长远发展来看,“一国两制”制度,不管是对大陆还是对香港,都是符合其社会发展规律的。

其实“一国两制”制度本身就是中国政治制度复合性的一个体现,而在香港地区这种体现就尤为明显。香港自身的发展就是源于其商业因素,而商业本身就是包含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因素的。在前面一段里提到过,中国政治的复合性在香港地区和“一国两制”制度的体现和原因其实是在香港与其他各国的交流与融合里体现的。可以说这种复合性并不是香港或者“一国两制”制度在香港实行时其自身属性,而是一个相对被动的过程。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被迫开埠后,它其实就被无形中设置进入了一个复合环境下。因为从那时起各种政治制度、政治环境和不同人群已经开始了对香港的多元环境改造。包括后来英国对它统治的一百多年,实际上加速了香港对于复合文化的吸收,我把这称之为“被动复合化”过程。“一国两制”对于香港地区复合性的体现就是它充分地吸收接受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因为有不同文化的进入,不同经济层面的交流,不同政治因素的要求,香港就是在这种“被动复合化”中慢慢地发展成为中国政治制度复合性表现最强的地区。

2 “一国两制”在澳门地区的复合性体现

与香港地区相比,澳门地区的政治制度复合化则显得简单得很多。由于澳门并不是像香港那样依靠本身自有的商业背景和基础发展起来的,“一国两制”制度带给澳门的变化也与香港不尽相同。澳门于1999年回归中国,但事实上从1985年开始,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就开始了友好协商;1987年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就已经达成共识,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承认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相比香港的回归历程,澳门的回归几乎可用“水到渠成”来形容。

如果说“一国两制”带给香港的是经济的繁荣、商业的发展的话,那么“一国两制”带给澳门的就是政治、宪法的改善。澳门社会的多元化体现在它那里有更多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身份。葡萄牙在500年前对澳门进行占领后,并没有像英国那样实行大面积的政治制度“本土化”,对于信仰、语言的变更也并没有像日本占领台湾那样进行强制变更,这使得殖民期间,澳门的民主法治已具基础,但社会发育依然有欠充分。澳门是个传统法治社会,现代法治的框架和传统是具备的,但无论法制的完善性和守法执法的执行性仍有改进的空间。澳门有本地传统的法治,这种法治是维护本地居民利益的,但如果“一国两制”能改善这种法治,使得澳门法制系统不仅能够维护本地居民利益,也能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群,让澳门能更进一步迈向国际社会的视野,那么中国政治制度的复合性和进步性也就能充分体现出来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的第一核心价值观是“爱国爱澳”,它实际上是“一国两制”文明观的内在反映,也是其复合性在澳门地区的本质体现。“一国两制”在香港体现的是文化的融合,在澳门则是对于爱国观、荣辱观的改善。在“一国两制”制度实施以前,澳门的中老年居民都经历过不同时代不同机遇的磨炼,对于“国家”的概念并没有那么清晰,“爱国爱澳”的价值观形成实际上是帮助澳门居民把“国家”和“澳门地区”的概念清晰化,既让人有集体意识,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一国两制”的复合性在澳门地区主要体现在观念的融合和法制的进程上。人们对于“国家”观念的转变使得“一国两制”在推行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民众基础和支持,从而加快了澳门法制改革和发展,这也许就是“一国两制”制度,或者其他中国政治制度包含的复合性的根本需要和目标。

3 “一国两制”在台湾推行的可行性探究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还不是从香港问题开始的,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后因香港新界“租约”租期临近而率先用于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继而有用于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可以说“一国两制”制度最早地提出本身就是为了台湾而生的,而现在也只剩下台湾问题还未解决。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发掘“一国两制”制度更深层次的理论也许可以得出一个让两岸人民都满意的答案。

首先对于台湾问题的背景我们必须有一个大的认识。1895年甲午海战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此后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被殖民的历史只有1895——1945年这50年的时间。虽然与香港和澳门相比,殖民时间并不长,但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日本化洗脑式”教育,对于语言使用、课程设置、教育政策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的殖民方式不仅使得台湾地区被“日本化”,也使得台湾人民产生了“日本思考模式”。语言的教育方式是与认知相联系的,而认知又是人脑发展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复杂的过程。可以说一旦在一开始的语言学习就出现改变,那么之后的认知发展也会有很大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台湾人民,尤其是年纪有些大的人民,对于“亲日”行为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不满和抵触。李登辉在就职期间就曾提到,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台湾人或者中国人,他就是一个日本人。可见台湾虽然殖民时间是最短的,可是殖民带给台湾地区的影响却是最严重的。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也给它在台湾地区的实践带来了可能。“一国两制”与其他中国政治制度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拥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复合性,这种包容性和复合性并不是单单从经济或者政治制度上来看,而是一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包容和复合。对于台湾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日本化”已是既定事实,那么应当关注的就是如何将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国两制”制度和“日本化”很好地融合起来。“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施主要就是为了保证“两制”,因为不管是在港澳还是内地,经济发展永远都是在第一位的,只有保证“两制”能真正很好地实施这个制度,才能保证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内地发展。但对于台湾而言,“一国”才是真正应当被关注的问题,这就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政治问题,而是人的认知、观念问题。政府可以强制实行经济、政治政策,却无法强制转变人的观念。在港澳回归时,我们是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谈判;而在台湾问题解上,我们是与中国人自己谈判。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可以给予台湾更高的自治权,但前提“一个中国”原则必须保证。

一直在强调的“一国两制”复合性特点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加以灵活运用。我们不能否认和改变台湾地区人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对于他们政治制度的保持也不应该强制变更。“一国两制”在台湾地区可以首先推行“柔性融合”,即只在客观领域(如商业、经济以及某些不涉及思想的制度领域)实行,之后再推行“强制融合”政策,对于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毕竟台湾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只有像港澳那样进行了思想的转变,“一国两制”制度才能更好地实行。

4 总结

“一国两制”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目前我国对于特别行政区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看来,“一国两制”不单单是一个为了祖国统一、经济繁荣的制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一国两制”中包含的复合性,就是体现在多方位、多层次来对中国拥有不同社会背景的地区进行统治。随着“一国两制”制度的不断推行和完善,我国也慢慢变成了带有某些复合制特点的单一制国家。这种新型国家结构形式突破了原有的国家框架理论,让不同的地区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从根本上推进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津.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新构想[J].台湾研究集刊,2009,(2).

[2]张素兰,魏红英.中国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J].许昌师专学报,2002,(6):26-27.

[3]苑丽梅,贾庆应,王德龙.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在新世纪的历史意义[J].哈尔滨市党委学报,2001,(3):28-29.

[4]冷铁勋.一国两制与澳门特区制度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蒋晓伟,程维荣.“一国两制”理论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6]叶永烈.涵碧楼逸事[N].文汇报,2003-07-13.

[7]杨允中.论澳门特区宪政发展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N].2010-01-11.

[8]冷铁勋.一国两制与澳门特区制度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有序性在香港是增加的
梁锦松:“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优势
习主席:确保“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走样
英学者力挺“一国两制”白皮书
“一国两制”白皮书震动香港
爱国没有“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