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献珍哲学思想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义

2017-02-04周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哲学思想农村

周婷

摘 要:杨献珍继承、发展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杨献珍哲学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习他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实际出发;学习他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正确处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党建与发展的矛盾关系;学习他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注重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走群众路线。

关键词:杨献珍;哲学思想;农村;党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84

杨献珍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在理论上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精髓,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杨献珍哲学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献珍哲学思想在实践中创新,其哲学思想内涵丰富、见解深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体现,能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 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

杨献珍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毕生都在坚持和普及唯物论思想。杨献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思想,寻找“改造世界”的正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直是杨献珍宣传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主观符合客观,思想正确反映存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前提,有利于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实际出发。

1.1 杨献珍唯物论思想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前提

杨献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坚持唯物主义是其哲学思想最鲜明的特色。他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谁若离开了唯物主义,在什么时候离开了唯物主义,在什么地方离开了唯物主义,就一定要犯错误。”因为只有坚持唯物主义,才能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只有唯物主义才能教我们掌握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坚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功。“学会在认识事物上达到主观和客观相一致,这样才能做好工作,避免犯错误。”杨献珍大力宣传和坚持唯物主义的目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思维与存在相一致,即在实际工作中以唯物主义指导,正确反映客观现实,主客观相一致。杨献珍唯物论思想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前提,并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1.2 杨献珍唯物论思想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实际出发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乡镇党的委员会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础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并且强调根据党的目标、任务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状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

从实际出发或是从观念出发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农村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农村社会阶层更多元,农村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存在等新情况和新变化。我们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要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善于借鉴和运用杨献珍唯物论思想,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观方法、对策符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2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正确处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矛盾关系

杨献珍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在抵制形而上学中形成了他的辩证法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同一性,并重新阐发“合二而一”辩证法思想。“合二而一”是杨献珍对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既有中国语言特色又具民族哲思特点,对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杨献珍“合二而一”辩证法思想,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正确处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党建与发展的矛盾关系。

2.1 杨献珍“合二而一”辩证法思想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指导

杨献珍将古代哲学家“合有无谓之元”思想作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提出“合二而一”,科学表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思想。“合二而一”作为“对立统一”思想的中国化表达方式,是一种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杨献珍在《克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中指出:“形而上学思想方法是一种会害死人的思想方法。所有一切左右倾错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都是源于这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这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因为只有尊重辩证法,坚持“合二而一”,学会用对立统一规律去做工作,摒弃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才能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泥坑。从这个意义上讲,杨献珍“合二而一”辩证法思想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2.2 杨献珍辩证法思想有利于正确处理农村党建与农村发展的矛盾关系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抓党建与抓发展的矛盾,“口袋富”与“脑袋富”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抓党建与抓发展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处理不好这对矛盾,势必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进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杨献珍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这种情况,即矛盾着的东西,本来可以统一起来的,但在他们的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却统一不起来。这些矛盾着的东西看起来都是对立的,但又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的这对主要矛盾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仲祖文在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时强调要“切实解决‘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来推进党建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推动经济发展的责任,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强堡垒”。党建与发展看似两个相互对立方面,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抓党建与抓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彼此割裂的,以党建保发展,则能保持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发展促党建,则能使党建充满生机与活力,两者合二而一,统一于农村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目标中。杨献珍肯定、突出、强调“矛盾的同一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农村党建与农村发展的统一性,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这对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创造性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杨献珍唯物史观的核心。他主张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组织、一切工作必须密切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否则将一事无成。广大干部不树立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无法解决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3.1 杨献珍辩证唯物主义群众史观,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支点

杨献珍一贯重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自觉地用这些原理来考察现实问题。他不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强调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而且提出要坚持历史辩证法,走群众路线。“杨献珍坚持历史辩证法,把尊重群众的历史创造精神,向群众学习,当群众的学生,同教育群众,当群众的先生辩证地统一起来”。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群众的学生,又当群众的先生”的两点论,又强调“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重点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其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农民,同时发展又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因此杨献珍的辩证唯物主义群众史观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支点。

3.2 杨献珍辩证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走群众路线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每一个“全面”都涉及千千万万群众的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民是否脱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得出的共识,可见群众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性。

仲祖文在谈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上特别强调要“强化乡镇抓村的直接责任,树立岗位在村、阵地在村的意识,乡镇党委书记和领导班子成员沉下去、深下去,摸村情、察民意,分片包村,入户走访,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村,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到户,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人。”党的领导干部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群众的学生,又当群众的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群众观。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制定方针政策,从群众中来,然后到群众中去宣传、执行,到群众中去;既向群众学习,研究群众的感情,当群众的学生,又领导群众、教育群众,当群众的先生。同时也坚定地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路线,尤其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杨献珍哲学思想为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殊阶段,尤其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杨献珍哲学思想有利于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既富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献珍.杨献珍文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428-429.

[2]杨洪林.杨献珍哲学思想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9.

[3]杨献珍.杨献珍文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153.

[4]杨献珍.杨献珍文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72.

[5]仲祖文.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N].人民日报,2015-6-21.

[6]杨洪林.杨献珍哲学思想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4.

[7]仲祖文.把农村基层党建牢牢抓在手上[N].人民日报,2015-6-2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8.

猜你喜欢

党组织建设哲学思想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在创新中推进党组织建设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赞农村“五老”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
《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