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是丢三落四的孩子

2017-02-04李跃儿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壶小熊物品

李跃儿

水壶,又找不到了

“小熊,你怎么回事,怎么不跟上队伍?”星期五的户外活动课后,大家排好队往班级走,只有小熊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小熊,快跟上!”老师又喊了一次。

可小熊依旧在左顾右盼,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走在队伍后面的我发现情况后,走到小熊身边,蹲下身问她:“小熊,为什么不跟上大家?”

“水壶不见了。”小熊说。

“是吗?那我们赶紧去找找!”我拉着小熊的手,提议她跟我一起找。

“估计找不回来了,我已经丢过4个水壶了!”小熊有点儿垂头丧气。

“小熊,你没试过怎么知道找不回来呢?咱们在周围转转,好好找一找,会找到的。”

小熊点点头,跟在我后面一起找。

“小熊,你的水壶是什么样的?”

小熊的脚步顿住了,她认真地想了想:“好像是黄色的,啊呀,我也记不太清了,我有太多水壶了,每个长得都不一样。”

小熊和我在原地转了几圈,还是没有找到水壶,她低声说:“老师,算了,妈妈会给我买新的。”

小熊回到班级后,好像忘了水壶丢了的事儿,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

我问班里的老师:“小熊经常丢东西吗?”

老师说:“是啊,小熊几乎每天都会丢点儿东西,从发夹、水壶到外套、书包,几乎穿的用的都丢过。”

“丢了东西之后她会着急吗?需要用的时候会很不方便吧!”

“一开始她还会着急、会哭,我们也带着她找过几次,可是后来她丢什么东西也不和我们说了,而且很快就会有新的用。”

看来,小熊这孩子是个习惯性的马大哈,自己并没有保管东西的意识和责任感,如果再没有人提醒,就容易养成丢三落四的习惯。

不爱收拾的小熊

下午放学后,我联系了小熊的父母,准备周末去小熊家家访。

在小熊家门口,我不禁皱了皱眉。她家门口的走廊里堆满了杂七杂八的物品,只留下一人多宽的过道。等进了小熊家,不出意料,这个家东西摆放得杂乱无章,小熊的玩具堆得满地都是。

小熊坐在玩具堆里,一顿翻翻捡捡之后,找出一只小猴子布偶,玩了一会儿,随手一扔。小熊妈在旁边一边收拾,一边嘟囔着:“和你说几次了,从哪儿拿来的,就在哪儿放好,怎么就记不住?”

小熊专心摆弄着另一个玩具,完全不理会妈妈在说什么。

小熊妈提高了嗓门:“你自己收拾,快点儿!我每天跟在你屁股后面收拾,都要累死了!”

小熊被唠叨烦了,理直气壮地回了一句:“我等会儿还要玩的!”

小熊在那边尽兴地玩着,妈妈在这边帮忙收拾,直到一声大叫打破了这局面:“妈妈,我的小兔子不见了!”

小熊妈有些不耐烦:“好端端的怎么会不见呢?你再找找!”

小熊摊了摊手,说:“找不到,我找了好多遍!”

“你这孩子,都没找,怎么就说找不到呢?你说你丢多少回东西了,脑子还记不记事儿,你怎么不把自己丢了呢!”小熊妈越说越激动,最后嗓门大得让我觉得刺耳。

小熊倍感委屈,头沉了下来挤出眼泪:“可是我想要小白兔,我最喜欢它了,不是故意丢掉的!”

小熊妈掐腰在原地站了许久,看小熊的眼泪一直“吧嗒吧嗒”往下掉,心一软,一句话就这么脱口而出:“别哭了,咱们先找找,找不到就再给你买一个,别再弄丢了啊!”

听到妈妈的承诺,小熊破涕为笑。

我不禁叹了口气,一方面,妈妈平时没有让孩子养成自己收拾保管物品的意识和习惯,为其代劳,让孩子坐享其成。另一方面,又第一时间承诺给孩子买新的补上,孩子没有体会过丢东西的难处和尴尬,就不会知道珍惜东西。

收拾家务有妙招

这时我走了过去,在小熊面前蹲下,眼睛与她保持平视,告诉她:“小熊,你现在要自己收拾玩具,我可以帮你。我们先从哪儿做起呢?”

小熊有些疑惑:“还要收拾吗?我的玩具每天都是这样散在这里的。我们要把它们收拾到哪里呢?”

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整理箱,对小熊说:“玩具散落在外面,就像在外面游荡的孩子,没有家就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啊!所以,我们要给玩具们找个家,这个整理箱就是它们的新家。”

小熊有些兴奋地说:“那就让娃娃先回家吧!”

小熊拎起娃娃的一只胳膊,把它扔到整理箱。我把娃娃从箱里拿出来,对小熊说:“她有点儿疼,她说小熊轻点儿,送我去睡觉!”

小熊听到后,可能联想到自己,于是拍着娃娃说:“宝宝不哭,我轻轻地送你回去!”

就这样,我引领她将玩具一个个归位,最后我让她自己清点总数,还少什么。我对小熊说,自己的东西自己需要保管好,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更愉快地玩耍。而小熊一开始找不到的小白兔,也在柜子底下被翻了出来。

看到乱七八糟摆放的玩具,最后都整理到了一个箱子里,小熊拍拍手说:“太好了,玩具们都到家了!”

小熊找到了收拾东西的成就感,小熊妈也觉得很神奇,原来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这么容易。“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形成,有一部分原因是她没有把东西放归原位的意识。我这么做是在帮她在脑中形成一种秩序感,并建立原则,告诉她整理物品是她自己要完成的事,没有人可以代劳!”

“丢失的东西不去找,直接给孩子买新的,孩子可能还盼着天天丢东西,这种心理暗示,其实是你帮她形成的。”最后,我补充说。

小熊妈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大李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

让孩子当管家

家访后,小熊妈认真反思,并与小熊爸交流,一致决定要坚决把小熊丢三落四的毛病改过来!

第二天,妈妈带着小熊去超市采购,只不过,小熊丢了的水壶并不在这次的采购单里。小熊疑惑地问:“妈妈,我的水壶怎么不买?”妈妈说:“因为你没有照顾好它,水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们要努力找找它。如果3天后它没有回来,妈妈再给你买个水壶。”

在之后的3天里,小熊都没有水壶用。其他小朋友用自己的水壶喝水时,她只能呆呆地坐着,或者向老师借杯子喝水。小熊主动对妈妈说:“没有水壶真的太不方便了,班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水壶!”

小熊妈不为所动,坚持到第4天,才带她去超市买了水壶和手工材料。

小熊妈说:“宝贝,我们要在你的物品上制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属于你的标记,这样你就不会丢东西啦!”

小熊说:“要最特别、最漂亮的,别人都没有的!”

于是,母女俩买了干花、塑封纸、彩色卡纸、绣线、彩色麻绳等材料,回到家后就开始DIY。小熊和妈妈用胶枪黏上少量干花和贝壳,写上小熊的名字塑封,换下了原有的简单名贴,把布剪成桃心的形状等。一天的时间,小熊的书包、画笔、发夹等大大小小的物品都有了只属于小熊的标识,赋予物品爱心、创造力和生命力,增加了物品本身的意义。小熊开始自豪起来,她发现对自己的东西有些爱不释手了!

给物品做上标识后,小熊开始和妈妈学习保管物品的方法。“第一,如果没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不小心弄丢了,妈妈爸爸不会再买新的;第二,东西是自己的,自己负责保管,弄丢了要自己想办法找回来;第三,自己的物品及时归位,爸爸妈妈没有替你收拾的责任,当然,你可以请求我们的帮助。”

小熊妈把这几条规矩写下来,并在最下面签字,小熊也有模有样地一笔一画写下自己的名字。

“然后,我们把它贴在客厅的墙上,我们需要共同执行!”

最后,小熊和妈妈模拟了几个有可能丢东西的场景,让小熊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小熊,你觉得小发夹那么小,怎么保管才不会掉呢?”“那就紧紧地夹在头发上,时不时摸摸,中午睡觉让老师保管!”“你的这个办法非常好!如果记不得了怎么办?”“那让老师提醒!”“老师也记不得了呢?”“那我就提醒自己,我只有一个了,丢了就没了!”“小熊,妈妈觉得你以后可以把东西保管得特别好!”

两个月后,老师带着孩子们排队时,小熊快速地背上了水壶,还在队后提醒没拿水壶的人:“你还没拿水壶,请你去拿水壶,水壶一个都不能少!”

孩子老是丢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1.孩子丢东西,不要急于第一时间补上,应该带着孩子一起去找,让孩子体会自己物品的重要性,不要觉得东西丢了无所谓,要让孩子体会到丢东西的难处和尴尬,这样孩子才会有意识地保管自己的物品。

2.家长和孩子一起,在他的物品做上特别的标记,告诉孩子,这是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珍贵物品,你一定要保管好,培养孩子珍惜保管物品的意识和能力。

3.对于孩子丢三落四的行为,家长要及早纠正,逐步减少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物品,收拾房间、清点财物,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创建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孩子一起维护。习惯了井井有条,孩子就不容易丢东西了。

猜你喜欢

水壶小熊物品
借水壶
变成洒水壶的男孩
小熊
图画捉迷藏
可爱的小熊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带水壶的拉氏瓜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