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烟叶生产中的应用

2017-02-03宋瑞芳韦凤杰李芳芳赵浩宾王廷选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烟蚜烟叶烟草

宋瑞芳,夏 阳,韦凤杰,李芳芳,赵浩宾,王廷选

(1.河南省烟草公司,河南 郑州 450018;2.河南省平顶山市烟草公司 叶县分公司,河南 叶县 467200;3.河南省平顶山市烟草公司 宝丰县分公司,河南 宝丰 467400)

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烟叶生产中的应用

宋瑞芳1,夏 阳2*,韦凤杰1,李芳芳1,赵浩宾1,王廷选3

(1.河南省烟草公司,河南 郑州 450018;2.河南省平顶山市烟草公司 叶县分公司,河南 叶县 467200;3.河南省平顶山市烟草公司 宝丰县分公司,河南 宝丰 467400)

提升烟叶质量安全对烟草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及推行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提高烟叶质量安全意义重大。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从农业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概述了烟草绿色防控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如何更好地推广及应用于烟叶生产进行了展望。

绿色防控;烟叶生产;质量安全

随着吸烟有害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烟草工业对烟叶原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烟叶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加上国际烟叶市场竞争加剧,对我国烟叶质量及安全控制标准越来越严[2]。近年来,我国烟叶生产经历了无公害烟叶、有机烟叶、低危害烟叶、绿色生态烟叶这几个发展阶段[3-6]。纵观每个发展阶段,无不与烟叶的质量安全紧密相关。影响烟叶安全性的外源因素主要有2个:一个是重金属污染,另一个是化学农药残留,而农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烟叶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7]。因此,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是降低烟叶农药残留的首要途径,也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农业部提出“双减”农业安全生产战略的重要举措。开展烟草绿色防控,集成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是保障我国烟叶质量安全和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因此,烟草行业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并在植烟土壤保育、绿色植保等方面推动科技攻关。目前,各大烟叶产区已陆续对绿色防控技术在绿色生态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从农业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施药等方面,对绿色防控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烟叶生产中有效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农业生态调控

1.1 选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烟草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尚没有抗黑胫病的免疫品种[8]。在生产中,种植的抗黑胫病品种有G-28、NC82、K326、云烟85等[9]。较抗PVY的品种有NC55、NC744、NCTG52、辽烟17和金星6007等[10-11]。K326、云烟85和云烟87对青枯病有较好的抗性,K346-90对青枯病和花叶病具有较强的抗性[12]。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从美国引进的NC297具有抗黑胫病、青枯病、TMV、根结线虫等的特点[13]。选用主栽品种时,各烟区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烟农种植习惯、烟区主要病虫害和工业企业需求进行选择,并做到避免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长期种植。

1.2 植烟土壤保育

植烟土壤健康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烟田土壤保育、改善植烟土壤生态环境已成为打破烟草连作障碍、发展绿色防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是影响烟叶生产的主要因素。坚持秸秆还田、冬耕晒垡、深翻冬灌等措施,不仅能够激活土壤酶生物活性,还能够压低病虫越冬基数、抑制多种土传病害[14]。用绿肥改良土壤,具有降低病原菌侵染数量、增加作物产量的潜力[15]。建立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进行合理轮(间)作是减轻病虫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高黎贡山绿色生态烟叶示范区内100%实现了2年轮作,形成了“以烟为主、用养结合”的轮作模式[16]。楚雄烟区在2014年全州种烟田的轮作率达到91.9%,并采取大麦、芹菜、甘薯、韭菜、早稻等几种作物与烤烟间作的方法,利用生物多样性使间作烟田黑胫病的病株率较未间作烟田的病株率低42.47个百分点,不仅对防控黑胫病效果良好,而且还提高了种植烤烟的综合经济效益[17]。重庆烟区通过种植绿肥,间作黄豆等作物,以及施用拮抗菌的方式,建立了“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克服烟草土传病害连作障碍”的病害防治新模式[18]。冬季利用烟后稻的稻草回田最利于改善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烟草连作障碍[19]。此外,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烟株抗病能力[20],进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21]。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烟株体内的相关防御酶活性[22],增强烟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烟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23-24]。

1.3 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环节应将“严格消毒、操作规范”作为管理重点。育苗环节务必按照漂浮育苗技术规程进行逐项落实。育苗开始前,要对育苗工厂周围及苗棚内外进行杂草清除,并对苗棚内外、旧盘进行严格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物;落实育苗全程覆盖防虫网与卫生管理制度,减少人为传毒;加强育苗棚内温湿度管理,严防棚内湿度过大导致病菌滋生;育苗中后期落实剪叶、通风、炼苗等技术,提高烟苗抗逆性;烟苗成苗出售前做好病毒检测,确认为无毒壮苗后方可进入大田,杜绝带毒烟苗进入大田。

1.4 落实保健栽培

合适的移栽期是烟草防病避虫的基础;带水、带肥、带药的“三带”移栽技术可缩短返苗时间,减轻地下害虫危害,促进烟苗根系早发健长;合理施肥,适当调控氮肥用量[25],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烟株营养抗性;及时中耕培土,清除烟株残体、残留地膜、杂草等废弃物,做好清洁生产,以减少初浸染源;及时清理底脚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烟株抗病能力;烟叶采收后及时拔除烟秆并清理出烟田,防止病原物遗落烟田。

1.5 重建农业生态

在烟田四周种植非作物植物,形成非作物生境,为天敌提供食物库;或是在烟田四周建立一定宽度的(1 m以上)的植物诱集带,将害虫诱集到其偏好的植物上,让其产卵、危害,然后对其施药,相对集中消灭[26]。譬如利用烟粉虱对黄瓜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的特性,在烟田四周进行黄瓜搭架种植不仅可阻隔烟粉虱迁入烟田,还可以对其集中诱杀[27]。同样在烟田周围种植油菜[28]、向日葵或田菁作为诱集植物对蚜虫进行防治。在烟田地头种植玉米、藿香,对烟田防蚜驱蚜有良好的效果[29]。玉溪中烟种子公司在烟草种子冬繁生产季,将青蒿种植在繁种田周围与水沟边,利用青蒿叶片散发的刺激性挥发物在田间形成气味场,使害虫在迁飞过程中主动规避这一区域,从而减少农田害虫采食烟株以及虫媒病害传播的几率[30]。

2 理化诱控技术

理化诱控技术以“四诱”技术(灯诱、色诱、性诱、食诱)为主,主要对地下害虫、有翅蚜、烟粉虱、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进行防治。

灯诱主要利用害虫趋光性用杀虫灯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频振式杀虫灯专门诱杀有翅害虫,对有翅害虫的杀灭率高达98%以上,属于主动防治。不但可以诱杀金龟子、地老虎[31-32]等地下害虫成虫,大幅减少来年地下害虫虫口基数[33],还可大量诱杀烟青虫、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使田间落卵量减少30%~40%[34]。每盏杀虫灯的有效控制面积通常在2.5~4.0 hm2。

色诱是利用某些害虫成虫对蓝、黄色具有强烈趋性对其进行诱杀或驱避的技术,主要以蓟马、烟蚜和烟粉虱等为靶标。蓝色捕虫板主要防治蓟马。烟粉虱对黄色具有强烈的正趋性,黄板诱杀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59.21%[35]。在烟草团棵期平行于烟垄并高出垄体50~60 cm[36]、旺长期黄板底线高出烟株10~15 cm[37]悬挂黄板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可有效减少烟蚜数量和降低蚜传病毒病的发病率[38-40]。建议每公顷放置黄板420~600张为宜。但生产中常用的黄板大都以不可降解的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材质为原料,使用后,主要以随地丢弃、焚烧和掩埋等方式进行不当处理,往往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41]。建议生产中尽量采用可降解的黄板。

性诱是应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的一种防虫技术,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益虫的优点,通过缓释性信息素引诱同种雄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雄蛾有非常强的诱杀作用[42],对小地老虎诱杀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少药剂使用量,有效控制斜纹夜蛾及小地老虎为害[17]。烟青虫性诱剂可以直接诱杀雄性成虫,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和迷向防治[43]。考虑到经济成本,通常每公顷烟田放置15套性诱捕器,即可达到防控斜纹夜蛾、烟青虫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16],高峰日单个诱芯可诱杀26头斜纹夜蛾、5头烟青虫、14头棉铃虫,平均每个诱芯每天共诱杀3种害虫4.8~34.5头,降低了虫口密度,减少了用药次数,减轻了斜纹夜蛾、烟青虫和棉铃虫为害。

烟叶上应用的食诱技术主要采用深圳百乐宝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烟叶蛾虫食诱剂(商品名:烟叶宝),烟叶宝通过释放害虫喜欢的气味,诱使其聚集取食,借助添加的微量杀虫剂,达到集中高效消灭害虫的目的。此项技术已在重庆武隆县[44]、四川省凉山[45]和云南的保山[46]进行示范。示范效果表明,烟叶宝对烟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可在烟草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每公顷用45个诱捕箱。

3 生物防治技术

3.1 天敌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是烟草害虫生物防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烟叶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是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这项源于云南烟区的生物防治新技术,经过技术人员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如今已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并逐步延伸至大农业,传递了行业社会正能量,打造了责任烟草新名片。烟蚜茧蜂是烟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烟蚜种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7],田间释放人工饲养的烟蚜茧蜂能很好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48],放蜂后期蚜虫寄生率最高达93.5%[49]。利用赤眼蜂可防治烟青虫和斜纹夜蛾,但对烟青虫防控效果较好[50-51]。

3.2 微生物农药制剂

在烟叶生产上,防治效果较好的有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制剂,对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幼虫、小地老虎、烟蚜均有很好的防效。苏云金杆菌对烟青虫和小地老虎的防治效果良好[52-53]。阿维菌素对烟青虫3龄幼虫的防效达100%,对烟蚜的田间防效高于90%[54]。烟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烟青虫具有较强的毒力[55]。白僵菌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56-57]。国外利用绿僵菌防治烟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绿僵菌对于烟蚜的致死率可以达到100%,且效果好于同属的白僵菌[58-59]。0.3%的苦参碱水剂在施药后14 d对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92.6%[60]。

3.3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是利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浸提或分离到的活性成分加工成的制剂,按其用途,可分为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和抗病毒剂等。目前,植物源农药在烟草害虫防治上的研究多见于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和烟草黑胫病等[61]。张永春等[52]认为:0.3%苦参碱水剂是有机烟叶生产上对烟青虫生物防治的首选药剂。李晓婷等[62]研究表明: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800倍液处理烟区的烟蚜,可使田间虫口减退率达91.45%。植物源病毒抑制剂VFB可通过增加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和烟叶光合速率,提高烟株防御酶活性[63],从而增强了烟草对TMV侵染的抵抗力,延缓了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64-65]。商胜华等[66]利用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赖荣泉等[67]研究表明,大蒜乙醇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并以0.5 g/mL提取物的大田防治效果最好;对TMV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其钝化抑制作用,并以0.3 g/mL大蒜乙醇提取物对TMV的抑制效果较好,其增殖抑制率为77.78%。

4 减量精准施药技术

施药是保证农业高产、安全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施药机械、农药制剂、施药技术被誉为高效施药的三大支柱,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68]。由于当前应用的施药机械落后和农民施药技术(施药方法、农药剂量、施药时间、药剂选择及安全间隔期)不够科学,造成农药有效利用率不足30%,其余70%~80%沉降到地面和漂移到周围环境中,又造成了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69-71]。应用精准施药技术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50%以上,降低农药用量30%~50%,减少农药漂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缓解环保压力,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将产生较好的效益[72]。

相关研究表明,烟雾机漂移10 m内、弥雾机和常规喷雾器对烟青虫、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好,而且差异不大,但烟雾机工作效率最高,用药量最低[73]。WS-18D电动喷雾器使用起来轻巧,喷头设计合理,出药量均匀[74]。适用于旱地的自走式喷雾机等新型药械农药利用率比传统的手动喷雾器高20%左右[75]。在化学农药选取上,应选择中国烟叶公司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应在合适的防治时期,严格按照给药剂量对症下药,严禁不按规定施药、任意加大剂量、随意混用乱配农药现象发生。

5 展望

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是烟叶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烟叶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打造低危害烟叶品牌、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烟草绿色防控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一些防治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一是一些防治效果良好的防控措施只是停留在试验或示范阶段,没有真正落实到烟田进行推广应用。如土壤深耕冬灌、绿肥掩青、秸秆还田等措施是烟田土壤保育和病虫害防治的首选,但真正按照要求落实下去的却是极少数。二是烟农认可度不高。由于绿色防控措施与化学防治手段相比速效性较差,加上一些生物农药成本较高,烟农较难接受。三是缺乏完整的烟草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和较成熟的技术集成。目前,大多数烟区开展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一些产区也建立了示范区,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效,但示范引领作用还有待加强。

为使绿色防控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烟叶生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建立完整的烟草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和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建议从农业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方面形成技术规范,使烟叶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都有操作规程,都有标准可依。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确保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2)开展绿色防控科学用药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宣贯,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和施药技术,使烟叶技术员和烟农逐渐理解开展绿色防控对提高烟叶质量安全、减少农药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同时提升其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使烟叶从业人员和烟农能够真正成为烟草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3)建设烟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展示力度。当前的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在全国进行推广,并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成为烟草绿色防控中的一大亮点。但这距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很远。烟草生产部门要通过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提高烟农及专业合作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逐步扩大烟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面积,为行业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奠定基础。

(4)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不管是大农业上,还是烟草行业内,只要能够防治烟草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都可以对其进行集成推广。通过农业防治措施、多种生物药剂和天敌昆虫的综合施用,以及绿色防控技术与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搭配施用,最终达到防效明显,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标。

[1] 赵元宽.推行GAP管理是中国烟叶生产的必由之路[J].烟草科技,2003(11):3-7,36.

[2] 杨荣生.绿色生态烟叶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构建思考[N].东方烟草报,2015-08-25(03).

[3] 王彦亭,程多福.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探讨[J].烟草科技,2001(12):3-5.

[4] 窦玉青,刘新民,程森.论我国有机烟叶开发[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2):98-101.

[5] 中国烟叶公司.中烟叶生[2011]30号 关于印发低危害烟叶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1.

[6] 白海群,杨明,张兴慧,等.普洱发展绿色生态烟叶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10203-10204.

[7] 李义强.影响烟叶质量安全的外源因素及防控对策[J].中国烟草学报,2013,19(2):85-89.

[8] 梁元存,刘延荣,王玉军,等.烟草黑胫病菌致病性分化和烟草品种的抗病性差异[J].植物保护学报,2003,30(2):143-147.

[9] 屈霞,李爱国,颜合洪.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21(5):725-728.

[10] 周本国,高正良,王芳,等.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作物杂志,2000(2):16-18.

[11] 武占敏.烟草种质资源对蚀纹病及脉斑病的田间抗病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2] 平新亮,何念杰,林媚,等.烟草青枯病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其防治探讨[J].江西植保,2009,32(1):32-35,38.

[13] 冯云利,奚家勤,马莉,等.烤烟品种NC297内生细菌中拮抗烟草黑胫病的生防菌筛选及种群组成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4):488-496.

[14] 中国烟叶公司.中国烟叶生产实用技术指南[M].2015.

[15] 叶协锋,张文平,向宗波,等.绿肥改土的作用及其在烟叶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66-69.

[16] 杨佩文,肖志新,尚慧,等.绿色植保技术在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2):1376-1379.

[17] 邹阳,布云虹,段宏伟,等.绿色植保技术在楚雄烟区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4):52-55.

[18] 陈国康,易龙,肖崇刚.生物多样性控病及其在克服烟草连作障碍中的可能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31-5033,5042.

[19] 尤垂淮,曾文龙,陈冬梅,等.不同养地方式对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5,21(2):68-74.

[20] 王洪云,杨德海,杨玉标,等.不同商品有机肥对绿色烟叶生产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5,36(2):49-54.

[21] 马坤,刘素参,杨辉.不同有机肥对有机生态烟叶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l,39(7):75-80.

[22] 肖相政,刘可星,张志红,等.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及相关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1):175-179.

[23] 葛均青,于显昌,王竹红,等.微生物肥料效应及其应用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3):87-88.

[24] 杨云高,王树林,刘国.生物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改良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4):70-74.

[25] 赵芳,赵正雄,徐信养,等.施氮量对烟株接种黑胫病前、后体内生理物质及黑胫病发生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73-76.

[26] 彭海峰,王俊生,蒋祥伟.湘南烟区烤烟病虫害类型及生态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94-195.

[27] 丁雪玲,赵建伟,姚凤銮,等.利用诱集植物防治烟粉虱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5,30(5):504-508.

[28] 陈德鑫,王凤龙,钱玉梅.烟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J].植物医生,2005,18(1):8-9.

[29] 裴洲洋,朱启发,张业辉,等.皖南烟区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73-75.

[30] 潘磊.2015~2016年度烟草种子冬繁生产系列报道(四)绿色植保措施系统应用于繁种生产[EB/OL].(2015-11-18)http://www.tobacco-seed.com/show_details.asp?detailsid=1939.

[31] 刘春明,李宏光,钟晓田,等.性诱剂和频振式杀虫灯在红河州烤烟生产中示范应用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7):12-16.

[32] 孔凡全,朱列书.频振式杀虫灯在烟草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5):83-85.

[33] 董宁禹,刘占卿,赵世民,等.太阳能杀虫灯和诱虫黄板绿色防控技术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8):83-86.

[34] 邹宏斌,何涛,李良国.房县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湖北植保,2013(4):29-30.

[35] 沈斌斌,任顺祥.黄板诱杀及其对烟粉虱种群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4):40-43.

[36] 熊伟.黄板不同放置高度和方向对烟蚜诱集效果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8):1010-1012.

[37] 李石力,曲平治,帅红,等.黄色黏虫板在烟田的应用技术[J].植物医生,2013,26(6):47-48.

[38] 秦剑波,高小俊,母婷婷,等.黄板对烟蚜及烟草病毒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106-108.

[39] 李娟,安德荣.捕杀特黄板对烟蚜及烟田蚜传病毒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10,16(2):70-72.

[40] 熊伟,谭波,王伟宁.万州烟区推广黄板诱蚜技术对烟蚜及病毒病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0):1318-1320.

[41] 原锴,闫广艳,肖金芬,等.不同质地黄板诱杀烟粉虱效果比较[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6):32-34.

[42] 韦学平,黄瑾,周文亮,等.应用性诱剂防治烟草斜纹夜蛾研究[C]//广西烟草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43] 李桐,高正良,钱玉梅,等.烟青虫预测预报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烟草科技,2000(9):44-46.

[44] 杨亮,丁伟,刘朝科,等.食诱型诱捕器对烟草害虫的诱杀效果[J].植物医生,2013,26(6):45-47.

[45] 马学芳,姚高翔,李晶晶.烟夜蛾虫食诱剂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97-6698,6709.

[46] 李永亮,肖志新,郭应城,等.高黎贡山绿色防控鳞翅目害虫效果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4,55(1):54-55,57.

[47] 任广伟,秦焕菊,史万华,等.我国烟蚜茧蜂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0,21(1):27-30.

[48] 吴兴富,赵立恒,魏佳宁,等.烟田烟蚜茧蜂的活动规律及其对烟蚜的防治效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4):327-330.

[49] 谷星慧,杨硕媛,余砚碧,等.云南省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技术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1):1-7.

[50] 张玉玲,朱艰,柳金德,等.生物防治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4):81-85.

[51] 吴红波.生物防治在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增刊):103-105.

[52] 张永春,周杜浪,杨晓刚,等.烟青虫生物防治药剂的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6):124-127.

[53] 胡如忠,雷辉权,伍顺波,等.贵州有机烟叶生产中小地老虎生物药剂筛选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44-46.

[54] 蒋勇,雷朝亮,林开春,等.9512-1乳油对部分烟草害虫的毒力测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1):9-11.

[55] 章东方,陈锦锈,徐庆丰.烟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毒力生物测定[J].中国烟草学报,2001,7(3):31-33.

[56] 叶兰钦.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致病力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7(1):39-41.

[57] 黄刚,徐明勇,钱凤英,等.白僵菌对烟蚜的致病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8-20529.

[58] Loureiro E S, Moino Junior A. ConsumptionAphisgossypiiglover,1877 andMyzuspersicae(sulzer,1776) with infected with entomopathogenic fungi byOriusinsidiosus(Say,1832) (Hemiptera, anthocoridae)[J]. Arqivos Do Instituto Biologico Sao Paulo, 2008, 75(4): 491-498.

[59] Jandricic S E, Filotas M, Sanderson J P, et al. Pathogenicity of conidia-based preparations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against the greenhouse pest aphidsMyzuspersicae,Aphisgossypii, andAulacorthumsolani(Hemiptera: Aphididae)[J].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2014, 118(4): 34-46.

[60] 黄衍章,张西仲,周再军,等.黔南烟田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效果[J].烟草科技,2016,49(4):21-25.

[61] 蔺忠龙,郭怡卿,浦勇,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2):90-94.

[62] 李晓婷,罗华元,陈月舞,等.不同生物防治技术对烟草烟蚜和烟青虫及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J].作物研究,2011,25(4):361-365.

[63] 孔德钧,卢贤仁,潘文杰,等.植物源病毒制剂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2):82-86.

[64] 马志卿,殷培军,郭志波,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剂VFB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机理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7,37(3):296-300.

[65] 马志卿,李威,王海鹏,等.植物源病毒抑制剂VFB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作用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0,40(4):419-425.

[66] 商胜华,陆宁,陈庆园,等.大蒜提取液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94-96.

[67] 赖荣泉,曾文龙,江桂花,等.大蒜乙醇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及普通花叶病的控制作用初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2):284-287.

[68] 邓敏,邢子辉,李卫.我国施药技术和施药机械的现状及问题[J].农机化研究,2014(5):235-238.

[69] 何雄奎.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3-15.

[70] 郭辉,韩长杰.精准施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4):42-43,46.

[71] 李红军,何雄奎,周继忠,等.一种小型机动背负式喷杆喷雾机的性能试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2):54-57.

[72] 王福贤,杨卫东,李金山,等.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应用现状与推广对策[J].北京农业,2010(18):56-59.

[73] 金江华,李成军,贾爱军,等.烟田用植保机械的筛选与评价[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3,35(3):268-271.

[74] 邱萍,顾怀胜,张念,等.烟田精准新型施药器械对比试验[J].植物医生,2010,23(3):27-29.

[75] 邵振润,张帅.努力抓好农药科学减量使用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8):75-78.

(责任编辑:曾小军)

Application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Tobacco Production in China

SONG Rui-fang1, XIA Yang2*, WEI Feng-jie1, LI Fang-fang1, ZHAO Hao-bin1, WANG Ting-xuan3

(1. Tobacco Company of Henan, Zhengzhou 450018, China; 2. Yexian Branch, Pingdingshan Tobacco Company of Henan, Yexian 467200, China; 3. Baofeng Branch, Pingdingshan Tobacco Company of Henan, Baofeng 467400, China)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mprovement of tobacco leaf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bacco industry.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obacco leaf by reducing chemical pesticide usage and implementing th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obacco diseases and pest insects. Th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obacco diseases and pest insects mainly includes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ucement, biological control, and precise pesticide appl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obacco production has obtained certain efficiencies up to now.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tobacco production, and discusses how to better popularize and apply this technology to the production of tobacco in the futur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obacco prod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2016-11-23

宋瑞芳(1981─),女,河南滑县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烤烟生产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研究。*并列第一作者:夏阳。

S572

A

1001-8581(2017)05-0066-06

猜你喜欢

烟蚜烟叶烟草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代谢动态研究
烟蚜茧蜂寄生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CORESTA 2019年SSPT联席会议关注新烟草、吸烟行为研究和雪茄烟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
烟草镜头与历史真实
百年烟草传奇的云南叙事
利用蜂蚜同接技术规模饲养烟蚜茧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