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名英译的影响因素与常用策略

2017-02-03张晓鹏王丽虹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英译命名译者

张晓鹏,王丽虹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河北张家口 075031)

茶名英译的影响因素与常用策略

张晓鹏,王丽虹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河北张家口 075031)

茶名英译是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茶叶的命名方法,全面阐述了当前翻译领域存在的问题,而后从翻译领域宏观视角以及译者素养微观视角探讨了茶名英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后续茶名英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茶名;英译;命名;影响因素;策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人民的生活紧密融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互动日益频繁,为了进一步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应运而生。茶叶作为我国的特色民族商品,是茶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具体展示,特别是茶叶名称,更渗透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茶文化外宣与传播的核心要素。因此,译者应当对茶名的内涵进行全面分析,准确找出茶名英译的影响因素,继而针对不同类型的茶名提出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促进我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

1 茶叶的命名方法

茶叶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四千余年以前,在各个地区地形地貌与风土气候的影响下,形成了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花草茶这七大种类,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成千上万个小类,每一款茶叶都有自己的名称,每一个茶名都蕴含着所在地区的人文特征、地理文化、民风民俗,行文优美、意义深厚,令人叹为观止。具体来说,我国茶叶在命名方面主要遵循以下四种方法。

1.1 以茶叶的产地命名

我国自古有云,“好山好水出好茶”,茶叶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茶叶品种都生长在名山大川之中,与自然光景相得益彰,其命名也就以其产地为依据,比如杭州西湖龙井山盛产的名茶被称为“西湖龙井茶”,苏州虎丘山种植的茶叶被称为“虎丘茶”,福建武夷山盛产的茶叶按照其物理属性差异分别被称为“武夷大红袍”以及“武夷岩茶”等,青岛崂山出产的茶叶被称为“崂山绿茶”,安徽黄山中生长的茶叶被冠名为“黄山毛峰茶”,等等。

1.2 以茶叶的物理属性命名

色、香、味、形是茶叶的主要物理属性,也是人们对茶叶进行区分和品鉴的主要因素,有相当一部分茶叶的命名都是以其特定物理属性而命名的。例如,茶叶外形细如松针,便被称作“针叶茶”,形状类似麻雀的舌头,便被称为“雀舌茶”,薄如蝉翼,便被称为“蝉翼茶”,香若兰花,便被称为“兰香茶”,等等,这种命名方式形象生动、趣味十足,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

1.3 以茶叶的采摘时节命名

茶叶采摘非常讲究节气,不同的茶叶品种在采摘时间上有差异,如果采摘时没有遵循相应的节气,那么茶叶的品质、质量、口感、色泽、气味、味道等都会大打折扣,这也是我国茶文化中“自然思想”的呈现。我国有许多茶叶的名称中含有传统时令元素,比如谷雨时节之前采摘的茶叶叫做“雨前茶”,清明时节采摘的茶叶叫做“清明茶”,社日时节采摘的茶叶则叫做“社日茶”,等等,传统民俗气息浓郁。

1.4 以茶叶的历史典故及人们的美好祝愿命名

在我国,茶叶是“君子”的化身,对文人墨客的意义甚至要高于梅、兰、竹、菊,象征着高洁淡雅的气质和精行俭德的品质。茶圣陆羽曾经指出,茶与君子最相宜,所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以茶为伴,视茶为知己,将自己的情感与期许寄托在茶叶之中,茶叶名称更是倾注了这些才子的无限才情,充满了诗情画意。“瑞草”、“仙草”、“明月”、“玉露”等都是天上之物,清香纯净,寓意祥瑞,人们将其冠以茶名之中,形成“瑞草茶”、“仙茗茶”、“明月茶”、“玉露茶”等,茶叶的清澈纯净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只闻其名就令人心驰神往。

2 茶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茶叶名称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浓缩,茶名英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步骤。然而,由于我国茶叶外宣工作起步较晚,实践经验尚不丰厚,相关人才较为缺乏,当前茶名英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茶名英译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译文中是否加用“tea”众说纷纭

我国的很多茶叶商品都在英译中使用了“tea”一词来说明商品的属性,比如“Green Tea(绿茶)”、“Black Tea(红茶)”、“White Tea(白茶)”、“Tea Buddha(铁观音)”、“Rock Tea(岩茶)”等,商品属性一目了然,易于外国消费者鉴别和选择。但是受我国茶叶原本名称影响,很多译者为了追求原文的意境和美感而遵循原文的概念形式,直接对原文进行翻译,而不再加用“tea”一词,导致商品名称意义模糊,给外国消费者造成困扰。比如,“白牡丹”位居我国名优茶叶之列,这种茶叶色泽嫩白,茶叶硕大,泡入杯中宛如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花,故得名“白牡丹”,有些译者在翻译时直接使用“White Peony”,对其茶叶的属性作了默认处理,并未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中英文读者知识框架的不同,这种译名会让外国消费者误以为这是干花产品而不会联想到茶叶,不利于我国茶叶商品的营销。

2.2 茶名英译普遍存在以拼音全面替代英文的做法

我国很多茶叶都是以产地命名,基于这些名山大川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可复制性,便通过“产地拼音+Tea”的方式进行翻译,比如“龙井茶”的英译为“Longjing Tea”,“安吉白茶”为“Anji White Tea”,“云南普洱茶”为“Yunnan Pu’er Tea”,“崂山绿茶”为“Laoshan Green Tea”,等等。不过,这种翻译方法仅仅适用于那些在国际上已经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叶,并且拼音翻译不能过长,否则会给外国消费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困扰,也会令译文显得随意且潦草,无法彰显茶叶的特色与种类。比如对“铁观音”的英译,一些译者直接音译为“Tie Guan Yin Tea”或者“Tie Kuhan Yin Tea”,拼音部分过于冗长,会令英语读者感到不知所云,不利于其购买欲望的生成。笔者认为,当前比较好的译文是“Tea Buddha”,既与原文发音相似,彰显出其“茶”的本质属性,又毫发未损地以“观音”的对应译文“Buddha(佛)”传达出原文的佛学色彩,体现了茶文化与佛家文化的深刻关联,帮助译文读者形成对禅茶的初步把握。

2.3 茶名英译仅停留在原文的字面意义,并未深谙其深层韵味,造成跨文化交流中的内涵缺损

由于茶文化积淀不够,相当一部分译者并不了解茶名背后的文化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茶名的深层内涵,仅仅局限在对字面意义的呈现,使茶名丧失了原有的文化美感。比如,我国有“工夫红茶”与“功夫红茶”之说,其中,“工”是指力气与时间,“功”是指本领与火功,“工夫红茶”指代的是一种具体的茶叶种类,而“功夫红茶”指代的则是一种泡茶的技艺方法。在翻译时,很多译者并未区分其中的差异,统一翻译为“Congou Black Tea”,令外国读者无法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和接受我国的茶文化,导致茶文化对外传播受阻,最终将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海外发展。

2.4 茶名英译没有充分尊重译文读者的文化习俗与审美趣味

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各不相同,中西方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审美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红色在我国是喜庆、吉祥的颜色,逢年过节人们喜欢身穿红衣、馈赠红包,但在西方则象征着暴力、革命,是不详的色彩。“大红袍”是我国著名的茶叶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些译者在翻译茶名时并未考虑西方读者的文化接受能力,直译为“Big Red Robe”,毫无疑问会引起外国消费者心理不适,影响茶产品的销售。再如,龙在我国是权力、财富、高贵的象征,皇族的衣物、建筑等都以龙为饰,皇帝也被称为“真龙天子”,中华民族则自称为“龙的传人”,可见中华民族对“龙”这一吉祥物的认可。但是,龙在西方则代表着贪婪和邪恶,有不祥的寓意,所以,有些译者用“Dragon Well Tea”来翻译“龙井茶”是非常不恰当的,不仅没有在英语语境下表现出人们对龙井茶的喜爱和敬仰,反而还会带来外国消费者的心理抵触乃至厌恶,不利于我国茶叶及文化在外国的传播。

3 茶名英译的影响因素

纵观当前我国茶名英译的总体状况,影响我国茶名英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茶文化翻译领域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且尚未建立权威的术语翻译语料库,以及译者的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尚显不足。

就茶文化翻译这一宏观领域而言,迄今为止,尚未有任何权威茶文化研究机构出台系统的茶名翻译规范及标准,市场上找不到任何茶文化中英对照词典,也没有专业人员建立茶文化术语翻译语料库,在这一背景下,许多译者在翻译茶名时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意愿来进行,导致同一中文茶名对应几个甚至数十个英文翻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不规范甚至是不合格的翻译,造成了比较混乱的翻译局面。

就译者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这一微观视角来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包括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开设了茶学研究专业,更是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英语翻译专业,但是将两者相互结合、开设“茶文化英语翻译研究”专业的高校却寥寥无几,使得相关翻译人才极为稀缺。另外,一名优秀的译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翻译功底,切实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自由转换,还要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中国茶文化及其相关的历史典故及民俗背景,并深谙英语读者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以翻译为桥梁实现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4 茶名英译的常用策略

中国茶叶名目繁多,命名方式亦各不相同,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注重对其文化内涵、地域特性以及民族色彩的传达,同时又切合英语读者的表达习惯、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具体而言,译者翻译茶名时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4.1 译者应当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并形成统一的翻译规范

目前,我国茶名英译较为混乱的原因之一在于翻译领域并未形成统一的原则与规范,特别是对译文中是否添加“tea”一词仍然存在很大分歧,笔者认为,很多茶叶在命名时都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比如“白牡丹”、“老君眉”等,倘若单纯地直译而不加“tea”,很容易让译文读者把茶名与其他事物相混淆,造成误解乃至不解,不利于茶叶的营销,所以译者应当遵循统一的翻译规范,在茶名后添加“tea”,让译文读者一看便知商品的物理属性,产生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共鸣。另外,在翻译时,译者还要注意原文在英语语境下是否拥有对等词汇,比如“绿茶”有“Green Tea”的说法,“红茶”有“Black Tea”的说法,“玉露茶”则有“Heaven Dew Tea”的说法,等等,避免由于自身理解偏颇而带来的译文误差。

4.2 译者应当注重对茶名文化内涵的传达

茶名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征符号,它是茶文化的浓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茶叶产地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审美情趣等,比如“明前茶”是指在清明节气之前采制的茶叶,口感最为鲜嫩清新,是一年中出产的茶叶中最为珍稀的部分;“雨前茶”是指在谷雨时节以前采摘的茶叶,“兰花茶”是指具有兰花香气的茶叶,“碧螺春”是指形状卷曲如螺的茶叶。译者在翻译这类茶名时,应当尽可能再现原文的内涵意义,让译文读者领略到博大精深、绮丽多姿的中国茶文化,所以其翻译应当以“内涵意译+Tea”的形式予以表达。例如在翻译“雨前茶”时,应着重突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强调茶叶的采摘时节,译为“Pre-Grain Rain Tea”,既把原文在谷雨之前采制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又让译文读者领略了我国传统节气的魅力。

4.3 译者应当尊重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予以表达,对那些文化色彩过于浓厚的部分可以选择省译,对那些褒贬色彩有较大差异的词汇则可以选择意译或者不译

比如,“大红袍”的得名源自一个民间传说:皇帝饮用此茶以后神清气爽、百病皆除,龙颜大悦,遂脱下身上的红袍披在茶树之上,焚香祭天,以示敬重。译名翻译篇幅有限,译者难以用几个简单的词汇对原文进行解释,因而可以选择忽略原文的典故意义,采用音译的形式,并根据需要加上注释予以澄清。同样以“大红袍”为例,由于“红色”在中文与英文语境下分别隶属于褒义和贬义两大阵营,所具备的情感色彩也各不相同,直译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应当采取“拼音+Tea”的翻译方法,简单易读,且具备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茶名英译是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环节,译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合力打造权威的翻译标准与规范,主动承担起我国茶文化外宣的重大职责,为我国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柳菁.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51-54.

[2]黄汝干.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农业考古,2010(2):37-39.

张晓鹏(1976-),男,河北阳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

王丽虹(1976-),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翻译。

猜你喜欢

英译命名译者
摘要英译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