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之路

2017-02-03谭浩楠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文化协同融合

谭浩楠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

茶文化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之路

谭浩楠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

我国的茶文化、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弘扬具有一些内在的共同规律和内容交叉,在传承方式上也存在着一些协同创新。基于一种文化融合、协同创新、传承传统文化、复兴“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茶文化与工艺美术文化传承的共同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在于三点:区别于国外工艺美术的是形而上为先,形而下为次要;区别于当代工艺美术的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广泛应用;区别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的是具有明显的实用化色彩。茶文化与传统工艺美术融合传承的基本动因是有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时代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促进茶文化与工艺美术文化的协同创新。茶文化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选择道路可以尝试发展茶文化与工艺美术融合的会展经济、发展茶文化与工艺美术融合的“产—学—研”协同机制。

茶文化;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策略;文化融合

人类经历了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之后,生活形态逐步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作为体现人的审美和实用两种属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工艺美术是任何一个国家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简单地来讲,工艺美术指的是一种依托手工业形成的、代表着手工业者及其所处的时代对于实用化和审美化两种现象开展艺术实践的过程,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型。从类型上来看,工艺美术一般可以分为陈设类的工艺美术和日常生活实践类的工艺美术两种,分别代表着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无论是从艺术的分工还是从社会生活的分工、市场细化的分工角度讲,人类社会进入密集化、精细化的分工阶段主要是18世纪西方开启的工业革命所导致的。在几千年农耕文明主导的中华文化范畴当中,

无论是工艺美术还是传统的国画艺术、茶文化艺术等,互相之间都是彼此交织、互相辉映、互相渗透的,很大程度上这种艺术分工的交叉性代表着中华文化“和谐一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因此,从这种共同内嵌于“生活世界”的艺术特性来讲,我国的茶文化、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弘扬具有一些内在的共同规律和内容交叉,在传承方式上也存在着一些协同创新。基于一种文化融合、协同创新、传承传统文化、复兴“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茶文化与工艺美术文化传承的共同研究。

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

相比较于现代工业化、智能化时代大机器制造和生产的工艺产品,手工业时代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尽管在工艺上显得有些落后,但是在当前全球化环境下提倡保护传统文化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我们探索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一项极其富有民俗性和艺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存在这样几个艺术特点:

1.1 区别于国外工艺美术:形而上为先,形而下为次要

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方式和实践方式,在终极的意义上受制于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中,儒家思想对于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工艺美学的影响是最大的,它在工艺美术这些手工业者的脑海中确立起了牢固的“天人合一”、“中庸”、“和谐”、“均衡”的理念,所以无论是从中国工艺美术品的设计理念、颜色搭配方案或者造型布局、人机交互等方面来看,中国的工艺美术区别于西方工艺美术最为本质的特点就在于其强调审美功能的第一位,实用功能的第二位。所以在中国的各种工艺美学著作中比如说《考工记》、“天工开物”等,尽管也推崇工艺品的实用性,但是更多的是强调“形而上”的高端大气或者小巧玲珑,贬低讲究“奇技淫巧”的“形而下”之布局。

1.2 区别于当代工艺美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广泛应用

工艺美术脱胎于农耕时代的农耕生活形态,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人物的生活印记,因此,在这一点上来讲,传统的工艺美术区别于当代工艺美术的本质和核心就在于其文化的传统性视角。我们知道当前的工艺美术本质上是“现代性”文化,支撑这种现代性的要素包括工业化、自动化、城市化、信息化等,在这些现代性元素的包装下,当代工艺美术的核心已经成为了“现代性”,代表着当代城市化时代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社会实践面貌。比如说,当代工艺美术的设计已经可以靠计算机辅助完成,带有程式化、可复制化、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特点,区别于传统手工业时代那种讲究“慢工出细活”的设计理念。

1.3 区别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明显的实用化色彩

在我国传统的学术认识中,无论是对传统的“工艺美术”来讲还是对于现代性展开以来的“设计美术”、“技术美术”的发展来看,相比较于传统的戏曲、茶文化、相声、国画等艺术形式,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被界定为一种“实用化的艺术”,也就是说无论是工艺美术作品还是工艺美术技巧都是带有明显的实用功能的产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在这一点上来讲,我国传统社会中的工艺美术成为一种明显的讲究“动实有趣”的世俗化的趣味。

2 茶文化与传统工艺美术融合传承的基本动因

中国的茶文化是一种多样化面向的文化形态,我们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产业文化、养生文化、商业文化、传统文化、禅道文化、儒家道家禅宗融合的文化等,总而言之,是一种经过了几千年发展、深刻融入百姓的生活细节中的群体性假设。工艺美术在时间序列上与茶文化具有很密切的文化关联,在当代将两者融合传承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1 有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时代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当前跨文化交际中的博弈与合作讲究“软实力”博弈,软实力指的是一个共同体具有的可以不采用武力恐吓等“硬实力”就能达到其交际目的的一种能力。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来看,软实力一般至少包括核心的专利、设计理念、制作工艺、技术水平、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国际标准、定价权、国际话语权、传播渠道等。无论是对于政府而言还是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机构而言,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入手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中的精华并适当地进行“现代化演绎”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茶文化和工艺美术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理念对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将这些理念成为中国方案的最新表现。

2.2 有利于促进茶文化与工艺美术文化的协同创新

在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转变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发现原来那种主要依靠单一知识学科开展创新的路径再也走不通了,对此协同创新指出无论是文化创新还是科学创新、教育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都必须高度重视和倚重“协同创新”,在这个意义上讲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跨学科交叉、跨学科增值。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活智慧、理政智慧、修行智慧等,工艺美术蕴含着极具东方色彩的工艺美学智慧和工艺设计智慧,在当前茶文化讲究国际化传播、国际茶文化旅游成为新的趋势、深度旅游讲究审美的深度体验的背景下,将茶文化的传承与工艺美术的传承融合起来发展有助于两者走向“协同创新”,降低交易成本。

3 茶文化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选择道路

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讲,引导茶叶产业从实体贸易走向文化运作、资本运作是我国茶叶产业转型发展的一种或然路径,同时也为传统的那种“产业链集群化--高端创造--高品质--高价位--高利润率--高积累率--高水平发展”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无论是作为一种衍生产品来讲还是作为一种主打产品来讲,和茶文化的融合都是必然之举。对此,可以尝试这样几个协同融合发展的方略:

3.1 发展茶文化与工艺美术融合的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相关的知识要素、人才资源、供应商、采购商、艺术产品、智力资源等集中到一起,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更可以将特定的文化概念或科技概念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广到世界上去。我国当前在针对弘扬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方面尝试了诸如“国际茶文化交流展”、“国际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等主题的会展实践,在借助于茶文化交际平台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国际化推广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长远来看,纯粹从艺术或者是知识的角度看待会展还不够,要借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灵活地将茶文化、工艺美术文化等转化为新的创意产品,借助于会展经济推广到全球去。

3.2 发展茶文化与工艺美术融合的“产—学—研”协同机制

在协同创新的视角下,围绕着特定主题的知识创新需要协调各方主体、各方资源、各方渠道、各方知识、各方比较优势等形成有力的协同机制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创新和融合。对此,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工匠特点”、“作坊特点”和“学徒制特点”,为了有效地革除这些资源整合上的障碍点,可以尝试基于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机构、市场主体、政府机关等形成一定的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引导传统的工艺美术学徒制向“现代学徒制”的产业化教育、职业化教育的方向发展,确保培养一批既精通茶文化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又精通传统工艺美术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1]彭喆.基于功能与工艺美学统一理念引导下的手工艺设计教学实践——以“手工艺与设计工作坊”设计教学实践为例[J].设计教育,2015(10):218-219.

[2]张黔.从工艺美学到技术美学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设计美学的发展[J].创意与设计,2011(8):22-26.

[3]孙晋博.匠人精神对产品设计教育的启示[D].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4]吴兴杰.中国茶业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J].商业文化,2016(5):21-23.

[5]唐文忠,徐羽中,徐东树.基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探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试点项目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207-209.

谭浩楠(1976-),男,河北承德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版画创作,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茶文化协同融合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茶文化的“办案经”
《融合》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