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公园改造项目实施各阶段控制要点探讨

2017-02-03韦德荡

现代园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小品公园景观

韦德荡

(南宁市人民公园,广西南宁 530012)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老公园的改造和提升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不同的公园改造项目由于资金投入和项目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了项目完工后产生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也不尽相同。本文探讨如何把控好政府投资的公园改造项目前期实施阶段的关键原则和要点,以期在有限的资金投入范围内,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 公园改造项目主要阶段的划分

老公园改造项目一般归属为园林绿化工程,和其他的工程项目一样,一般分为前期阶段、准备阶段、施工保修阶段。由于公园改造工程是在原有场地基础上进行景观提档升级,解决现状问题,同时还要满足业主要求和群众呼声。实施环境和面向对象相对于一般的新建项目更加复杂,所以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的控制要点也有别于其他工程项目。

2 前期阶段

前期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2个部分。对于公园改造项目,除了涉及到类似水治理、文物修缮、边坡支护等专业性比较复杂的分项外,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不太复杂。该阶段工作的主要控制点在于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认真研读公园原始设计资料、全面调查公园现状、查看成功案例外,还应把握以下4个重要原则:

2.1 统筹规划的原则 首先,城市公园是城市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要素空间和社会实体相互作用,进而会对整个城市产生影响。其次,公园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实体,由建筑、植物、岩石、水、道路等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不同的景观节点、交通组织、分区空间都对公园这个实体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在老公园改造设计时,既要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公园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还要从微观的角度调整好公园各个景观元素之间在位置、风格、尺寸、色彩、文化寓意等方面的联系。

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综合公园服务的核心对象。公园的改造就是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而随之进行的优化调整。景观的保留与优化设计要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如人对景观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知需求,以及对活动、交流、休息等行为的基础生理需求。体现在具体设计上就是既要有艳丽或优雅的景观设计,又要考虑到乔木大树遮荫功能,还要满足人们通行和活动的园路及铺装场地的需求。特别是在老公园,在园路及铺装场地的改造设计上,除了要优化空间布置、体现人性化设计外,还应在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园路及铺装场地的用地比例,以满足人们群众开展活动的实际需求。在住建部最新发布的《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中,园路及铺装场地的用地比例的下限和上限均较旧规范有所提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3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 生态优先是指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应当保障良好生态效益的优先地位,尤其是在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矛盾时,应当优先考虑各种建设规划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公园的访客最基本直接的需求,就是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老公园质朴的自然环境转变必须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不破坏已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改造过程中,应该使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和绿色建筑景观融为一体。规划设计人工植物群落的过程中,在保障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乡土植物品种。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多开发使用生态环保无污染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方法,减少后期养护过程中水、电等能源消耗,进而实现新的有机可持续的园林景观。

2.4 历史传承、发掘文化的原则 不同地域生长环境下,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植物品种、景观设计形式等也不相同,每一个城市综合公园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地方文化,特别是老公园,更具有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是这些不同,才体现了老公园的特色和不可复制的唯一性。改造设计时要尊重公园历史,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特色,了解本地及公园历史文化,对公园的现有空间充分进行研究,通过运用该地区的民族特征和本地历史文化象征,选用乡土树种、特色植物、当地盛产的建筑材料等,让改造后公园的景观具有更加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呈现出不同地域的公园历史文化特色。

3 准备阶段

完成前期阶段的方案设计后,就进入项目实施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等几个重要工作内容。其中初步设计是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基础资料为依据,把经过论证的建设方案,用设计文件描绘建设项目的基本蓝图和实施构想,并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控制数内,模拟项目建成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而工程招标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吸引建设项目的承包单位竞争,并从中选择条件优越者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这个阶段,初步设计的项目资金分配和施工承包单位招标则是2个关键的控制点。

3.1 资金造价分配 对于老公园改造项目,资金的投入都会先有一个上限。如何在初步设计这个环节,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资金,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在园林建筑和小品上分配足够的资金。中国园林的特色是“景面文心”,面上是景,中心是文,人文色彩是中国园林的魂。建筑和小品相较于植物而言,更强的可塑性和可控性,使它成为体现人文色彩的主要载体;其次,建筑和小品要体现出更好的效果,需要在材质的选择和人工的雕琢上花费更多的资金。有所不为则是在园林植物种植的投入上讲究适当。老公园都有良好的植物绿化基础,对于植物景观的提升,更多要做的是去劣存优的植物梳理,在一些关键节点上种植一些“半成品”植物,节省造价,在日后的养护过程中再根据植物的生长适应情况加以修剪培育,进而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3.2 施工承包单位招标 目前,政府投资的园林工程大多数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即由建设方按照建设规模、专业技术要求、资金投入量等需求设置招标条件,由代理机构公开招标,符合条件的公司都可以参与投标。评标办法可以分为综合评标法、合理低价法、单项评议法,园林工程常采用的是合理低价法。老公园改造项目,不仅包含有一般园林工程的绿化种植、园路广场铺装、小品园建等常规内容,而且有的项目在原有场地内还有地下管线、边坡支护、仿古建筑等专业性更加复杂的内容,甚至少部分历史比较悠久的公园还有文物保护的内容。所以在施工单位招标的时候,要充分研究设计和施工方案,全面了解项目的施工内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设置好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以及技术评分要点,进而确保能招到优质的施工企业,保障后续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 施工管理阶段

老公园改造项目和新建的园林工程项目最大的不同是要在原有的绿化景观基础上进行建设提升,除了要把握好在保障发挥园林工程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妥善处置工程设施和园林景观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更加应该注重强调“因地制宜”这个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而且园林景观营造还有一定艺术性要求,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把握好以下2个要点:。

4.1 注重植物与建筑小品组景,优化原有植物群落老公园改造,不管原场地保留的是原有的建筑小品,抑或是原有的植物群落。在施工过程中,都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着重做好植物与建筑小品组景搭配,使自然美和人工美和谐共处。新建构筑物的风格要与保留的植物协调,选址尽量避让现有植物位置,二者冲突时,优先变动建筑规划,进行“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树桠不妨封顶”的调整。新种植物在色彩、线条、种植朝向上也要注意同原有建筑小品相协调,尽量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对于大面积保留的原有植物群落,按照“留强去弱、留优去劣”的原则,从景观性和游客实用性入手,适当地移植和修剪梳理部分植物,并结合造景需求,新增乡土植物和慢生树种,结合诗句、地域文化进行植物配植,多选有寓意的植物,尽量减少速生植物品种使用。

4.2 抓好施工细节,沉淀历史氛围 传统的中国园林对于各种园林建筑以及植物配植都有着严格的约定和章法,然而在现代的园林工程中,更多地参照市政或房建工程的标准进行管理。而在老公园改造项目中,更多讲究的是根据复杂现场的实际对铺装和小品进行细节的调整,使之与环境更加完美的融合。这就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园林铺装或是小品无法完全按照图纸完成。为了体现出园林的精美和艺术性,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在一些没有明确的强制施工规范的,但又影响视觉感官和后期使用的工艺细节上,例如建筑屋顶瓦面铺设瓦片的间距、滴水瓦的边距等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并参考传统园林工艺,认真抓好细节优化处理,从而构成精致巧妙的人文景观,传承传统园林的匠心精神。

5 结语

老公园改造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新建园林工程,前期论证设计不但要注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更加重要的是对公园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在现有的政府投资资金使用管理体制下,抓好工程项目各个分项的资金分配和招标环节控制也是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保障;而在后期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优秀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责任心则是项目呈现和达到景观效果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保证。

[1]刘丹.城市综合公园改造初探[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4.

[2]谢文佳.城市公园中植物的保留与优化[J].福建:福建林业科技,2014(4).

[3]孟璟.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J].北京:中国园艺文摘,2012(3).

猜你喜欢

小品公园景观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临宋人小品》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