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2017-02-03白庆红
白庆红
(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1 新形势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动态
1.1 病虫害种类复杂,顽固难治 中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理地貌种类不同,气候显著的地域分带,复杂的自然条件,也形成了丰富的物种资源。目前,我国大概有8000多种的森林病虫害类型,有200多种常常导致严重危害,这些病虫害具备暴发性、繁衍性、适应性等特征,可以快速对森林造成重大性破坏,对我国的林木培育、植被质量、森林资源的构造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1.2 成灾病虫类别多,导致了庞大的危害损失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类别从20世纪80年代初35种增加到现在的50种,这些病虫害部分在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有些是从外国陆陆续续传入的,有些病虫以前导致过严重的危害而且到现在依然不能有效控制,甚至目前依然在某些区域频发导致庞大的损失,不但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1.3 生态入侵病虫害 自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生态入侵病虫害已经变成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疑难杂症”,比如: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蠧、松材线虫病等具备相对大危害性的病虫,持续地侵入到我国各地森林中去,伴随着迅速发展的现代林业脚步,流通进程也持续加快,严重阻碍林业建设,让林业发展停滞不前。
2 防治对策
2.1 树立生态化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理念 一直以来,对于林业的管理,社会上的了解只是从本身的利益来权衡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简单地认为森林病虫害没有什么好处,要全部消灭掉,这种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病虫害,要把病虫害的防治放在整个森林生态体系中来考察实施,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2.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各省、市、县林业局或乡镇应加强测报工作的领导,建立以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省、市、县林业局或乡镇全覆盖的预测预报网络系统,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群测群防,为防治工作供应科学根据。监测与监报能力可以适应防治工作的要求,达到现代化、技术优秀、管理科学标准,有效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2.3 加强森林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首先,增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与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关键性的推广,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推动人们对检疫工作的了解与支持。其次,要增设检疫检验站,对过往输送森林植物和其产品车辆要增强检疫检验。最后是加强源头管理,主要是加强产地检疫,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很难设站检验与别的公路又缺少检疫检验站的状况下,一定要加强产地检疫,要加强对森林植物和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保存、加工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管理,阻塞所有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2.4 更新管理模式,引进生态化的防治技术 针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的需求不配套的问题,林业部门要更新管理模式,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建立以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的生态化防治体系。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逐渐形成树种林种多样化、林分类型多样化、物种多样化的稳定种群结构,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同时,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相结合,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在必要的化学防治中,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将各类污染降到最低,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林业部门及其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树立生态化的防治理念,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更新管理模式,引进生态化的防治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1]何克虎.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8):29-31.
[2]林学芳.浅谈如何使用烟剂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J].北京农业,2011(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