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鱼病的药敏试验与用药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2017-02-03魏志宇曲玉虎
魏志宇 曲玉虎
细菌性鱼病的药敏试验与用药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魏志宇1曲玉虎2
山东省合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品质优先”的原则,使用优质地下温泉水养殖名优淡水鱼。养殖全过程基本不用药,确保商品鱼质量安全。苗种、成鱼偶患疾病时,精准选择渔药尤为关键。渔药选择是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的,理论上药敏试验推荐的渔药应当取得最短的治疗时间、最少的用药量和最满意的疗效。但是,2016年出现了根据药敏感试验报告选择的渔药疗效不佳的情况。笔者分析了多方面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药敏试验推荐的渔药与用药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1.药敏实验室设施的局限性导致药敏试验的误判
针对细菌性鱼病,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的微生物实验室只能培养需氧菌,无法培养厌氧菌、L型细菌和对营养有特殊要求的致病菌。如果导致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是厌氧菌或是当地微生物实验室无法培养的致病菌,药敏试验报告就会误判主要的致病菌,直接导致推荐的渔药无疗效。
2.渔药施用方法不当导致疗效不明显
在治疗腐皮病的过程中,使用过多种中药和西药同时拌料投喂,有些违反了药物配伍禁忌,影响了疗效。
对渔药的浓度峰值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持续浓度没搞清楚也是影响渔药疗效的原因之一。比如,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关键是要能达到药效峰值,对药物起效时间要求不高,如果每天低剂量拌料投喂一次,治疗七天,会导致药物浓度峰值低,疗效不明显;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要求药效持续时间长,对药物峰值要求不高,仅仅每天拌料投喂一次,会导致杀菌浓度峰值的持续时间短,不足以杀灭致病菌,疗效也不明显。
3.致病菌耐药性导致疗效不明显
合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抽取地下温泉水养殖名优淡水鱼,养殖水温长期控制在24℃左右,给致病菌扩繁创造了良好的温度环境;从数代亲本开始,鱼苗、鱼种、商品鱼长期仅仅只使用同一类渔药,容易导致致病菌耐药性增强。如治疗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败血症长期采用一种或一类渔药拌料投喂,致病菌已经转化为耐药菌,生命力顽强,再用此种渔药杀菌作用必然不明显。
4.鱼体免疫力低下会导致渔药疗效不明显
解剖病鱼发现,患细菌性肠炎或患有细菌性败血症的病鱼,往往有明显的肝胆综合症。这有可能是先因饲料存放时间较长,引起饲料内维生素流失,饲料配方营养不全面,或者是饲料变质而引起肝胆综合症之后,才出现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败血症,之后又出现继发性感染,比如烂鳃、烂尾等等。
肾脏是淡水鱼的重要免疫器官,肾脏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当患肝胆综合症时,肝脏受伤害,进而影响肾脏,导致渔药杀死的致病菌不能排出体外,毒素反过来会加重肝肾的病情,致使鱼类食欲差,摄食量低,渔药吸收差,结果就导致渔药疗效不明显,甚至出现了用药后加速病鱼死亡的现象。因此,治疗之前先补充维生素,投喂提高鱼体体质的中草药是重点。
二、建议
2016年的致病菌筛查发现造成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导致鱼种死亡率高。之所以细菌性败血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就在于嗜水气单胞菌对目前使用的抗菌渔药耐药。因此,应当分两步进行治疗为好。
第一步,在饲料里补充维生素,提高鱼体体质。
维生素是动物生存必需的物质,对控制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有重要作用。鱼虾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饲料中摄取。饲料中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很容易随存放时间、温度、潮湿度而流失,当饲料中维生素含量不足时,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影响鱼种生长速度,体质下降,抗病力减弱,容易引起细菌性感染。
鱼体往往缺乏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B6在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中,成为氨基酸转移酶(转氨酶)和脱酸酶的辅酶,对色氨酸的代谢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参与蛋白质代谢的维生素B6,并添加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维生素B1,可以提高鱼体营养吸收率,提高鱼体体质。推荐按照100kg饲料添加维生素B11.8-2.2g、VB61.2-1.5g的量进行添加。
第二步,使用恩诺沙星进行治疗。
首先应当计算渔药用量,保证病鱼摄食药饵后,能达到治病所需的药物浓度。其次,根据需要投喂的饲料量,多准备几个大脚盆,每个大脚盆中加入10kg水,按用药量分别在每个大脚盆中倒入渔药搅匀,使渔药充分溶于水。再将膨化饲料10kg倒入大脚盆,在饲料吸收药水的同时,用器具搅匀,确保10kg的饲料表面能均匀吸收药水。当药水被饲料吸收后投喂,渔药能均匀的分布在10kg饲料表面,就不影响饲料的口味,不影响病鱼摄食,从而能提高疗效,提高病鱼存活率。
(通联:1.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电话:18986122468;2.252512,山东鱼道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3869597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