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从日常活动判断鱼病及解决方法
2017-02-03邢跃楠
邢跃楠
池塘养鱼从日常活动判断鱼病及解决方法
邢跃楠
主养鲤鱼、草鱼或团头鲂同时套养花鲢、白鲢是北方池塘淡水鱼养殖的主要模式,正常情况下,养殖鱼类分布在各自适宜的水层,如鲤鱼、草鱼、鲫鱼在水体中下层,鲢鱼、鳙鱼在水体上层,水面上见不到鱼,打开投饵机,鱼集群在料台附近摄食,但是在养殖过程中日间经常会出现异常现象,有些是危险的信号,有些影响不大,遇到异常情况,需要逐一排查原因,做到对症及时处理,避免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就此方面进行总结,并与广大水产从业者分享。
1.主养鱼类贴在水面呈现上浮静止状态,不摄食
原因分析:水质清瘦,浮游植物生物量小,水体产氧能力差;水质老化,藻类进入衰退期,浮游动物数量过大,耗氧大,水体表层溶氧靠大气渗透相对较高,鱼上浮水面,但未浮头。解决方法:选用化肥,氮
磷配比10∶1,化水后全池泼洒,此时不宜使用生物肥、菌类及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料,会增加水体耗氧,可能会加重症状。若浮游动物生物量过大,需要使用杀虫剂进行杀灭,老化的水质尽可能排出部分底水,补充水质良好的井水或浮游植物丰富的池水。
2.池鱼反复狂躁蹿出水面现象
原因分析:自然情况下池鱼在水中狂躁跳跃多发生在下午,经过较长时间的日晒,池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烈,大量消耗水体中二氧化碳,导致碳酸平衡移动,水体碱度提高,往往pH超过9.0引起鱼类不适,狂躁跳跃,时间长还会导致气泡病;另外,目前池塘养殖用药存在误用、滥用及过量使用的情况,不当用药也会导致池鱼狂躁跳跃。
解决方法:紧急应对pH过高引起的跳跃可以使用食用醋精、有机酸产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起效快,但缺点是维持时间短。长效的方法是在池角堆放有机粪肥,同时可选用三氯异氰脲酸、浓戊二醛等小剂量杀灭部分藻类。对于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跳跃,需要大量加注新水,泼洒对应解毒剂,持续开动增氧设备,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3.池鱼在池塘下风口水面漫游现象
原因分析: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浮游植物种群以鞭毛藻为主,形成的水华集中在水体表面遮光,仅水体表层产氧,大大降低水体总产氧能力,风力作用使下风口表层溶氧相对丰富,主养鱼类上浮在下风口漫游呼吸,若上浮鱼是套养的白鲢,也很可能是摄食行为;鱼类暴发烂鳃病也会在下风口水面漫游,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发生死鱼了。
解决方法:使用漂白粉400g/亩、强氯精200g/亩或硫酸铜300g/亩任一种全池泼洒,降低植物丰度,排出部分池水,加注新水,补充肥料,因为通常肥水缺肥;如若烂鳃病引起的鱼类下风口漫游,需要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在水面漫游的鱼一般都无法治愈了,泼洒消毒剂目的是为治疗发病了但未上浮的鱼。
4.养殖鱼类鱼池一侧游塘现象
原因分析:主养鱼类在池塘一侧岸边集中游动现象叫游塘,俗称“爬边”或“拱边子”,大多数游塘是应激反应引起的,包括天气应激、温度应激和水环境变化应激。天气应激如雨后次日天晴往往会发生游塘现象,温度应激游塘如井水加注量大、早晚温差大时均有可能发生,水环境变化游塘多发生在分苗后,鱼苗进入新的水体环境不适应引起;另外池塘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超标也会引起游塘;饲料配方不合理,营养缺乏会引起营养性游塘,主养鱼会啃食塘边的草根;如若是主养鲫鱼春季游塘则很可能是追逐产卵现象;乌仔头阶段游塘一般是由于饵料缺乏引起的集群觅食现象,又称“跑马病”。
解决办法:应激反应引起的游塘一般对养殖鱼类伤害不大,发现确认后不必惊慌,即使不采取任何措施,游塘现象也会自动消失,但“拱边子”会搅动塘泥,造成水体浑浊,可使用消毒剂局部区域杀菌;水质恶化引起的游塘要对症下药,氨氮、亚硝酸盐高可使用微生态制剂调理,硫化氢超标可使用石灰沉降;对于营养性游塘要调整饲料配方,选用质优的添加剂;对于“跑马病”可泼洒豆浆、豆粉解决。
5.投饵期间跳跃“炸台儿”、“散圈”现象
原因分析:投喂饵料期间,个别鱼常有跳跃出水面情况,导致鱼群惊吓离开食场影响吃食,俗称“炸台儿”,摄食鱼群在外周有一定数量的鱼不正常摄食,围绕外周散游称“散圈”。这两种现象通常是由于鱼鳃上有大量寄生虫引起,最常见的要数指环虫和车轮虫,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大面积感染进而引起烂鳃。
解决办法:遇到“炸台儿”、“散圈”现象,不要凭经验用药,一定要使用生物显微镜确定是哪一种寄生虫引起,对症下药。杀灭指环虫可以使用甲苯咪唑溶液100mL/亩全池泼洒,杀灭车轮虫可以使用硫酸铜400g/亩全池泼洒。
6.草鱼摄食后“蛙泳现象”
原因分析:草鱼摄食前无异常现象,摄食后头部有节律探出水面前游,口部大张,类似人类“蛙泳”动作探出水面呼吸换气,持续1小时左右下潜。这种现象是近些年来才有发生,而且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蛙泳”时间越来越长,甚至一部分鱼在摄食,另一部分就远离食台在水面“蛙泳”,多发生于二龄以上草鱼,一龄草鱼鲜有发生。目前对于草鱼“蛙泳”现象产生原因尚无定论,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水质引起,有的认为是肝脏病变引起,有的认为是用药过多导致的神经损伤。笔者通过对“蛙泳”池塘水质分析发现,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pH值均属正常;镜检鱼鳃,无寄生虫发生,亦无烂鳃症状,解剖“蛙泳”草鱼,多数肝脏一半呈现土黄色,失去正常功能,前肠饲料有的全充满,有的半充满,综合分析认为“蛙泳”现象和饲料投喂有关系,因为在摄食前是没有“蛙泳”发生的,仅在摄食后发生,可能投食后草鱼需氧量增加,加之肝脏部分功能失常,胆汁分泌不足,饲料向肠道后方运动较慢,堵塞挤压肠道,造成草鱼不适,产生“蛙泳”现象。
解决办法:按照常规鱼病处理,泼洒杀虫剂、消毒剂及内服抗生素并没有效果,“蛙泳”现象不会导致草鱼死亡,但是影响草鱼正常摄食,所以建议在投喂期间要根据吃食鱼数量的减少适当减少饲料的投喂,以免上台鱼采食过量;另外,要尽量使用信誉度高、配方合理、质量稳定的饲料企业的产品,重视鱼类的日常保健工作,减少鱼类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通联:110866,沈阳农业大学水产养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