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感受
2017-02-03孙志发
孙志发
(河北省河间市留古寺中学河北河间062450)
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感受
孙志发
(河北省河间市留古寺中学河北河间062450)
中学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高效完成体育学习目标。
体育教学;趣味化;科学化
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是中学体育老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这关系到深化体育课程的精髓,关系到中学体育工作的优劣。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谈以下几点感受。
1 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
1.1 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1.2 体育教学趣味化、科学化。改变中学体育单调和乏味的教学模式,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克服体育教学中“满堂灌”的倾向,促进人们对学校体育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创造出多样的教学模式和营造出欢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以积极愉快的情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首先,要注重体育教学气氛的活跃性和娱乐性,注重体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注重体育对学生心理的培养,强调体育在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推动学校体育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其次,体育教学要生活化。生活化就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得以主动、积极、自觉地完成体育学习。体育教学生活化是指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围绕学生的生活来选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另外,体育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开展体育活动尽可能选取学生喜欢的形式和内容,如组织对抗性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 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
“健康第一”是中学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和关键时期,健康教育对促进其人体生长与发育,保证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认识,健身又健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健康第一”教学目标。
3 必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中学生体育能力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教育改革还是终身体育而言,都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实施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措施。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动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校园体育活动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锻炼方法,得到全身心的教育。二是要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三是充分尊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
4 重视体育理论学习
学校应支持体育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全面了解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配合。考核并非只局限于教师出一套题,让学生定时笔答,还可以把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融于平常的一些体育技术课中。例如,上武术课时,可以抽检学生出来做示范,并要求学生边做边讲述动作要领,看其能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外,还可适当布置课外理论作业,在下一堂课进行随堂抽问,以此引起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加强学生间的凝聚力,促进班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学生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高效完成体育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