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因素对大鲵性腺成熟度的影响

2017-02-03林曾仁甫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大鲵性腺饵料

朱 林曾仁甫

环境因素对大鲵性腺成熟度的影响

朱 林1曾仁甫2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对新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大鲵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完成生殖生命活动的外因,营养是生殖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很多大鲵养殖单位都尝试过大鲵的人工繁殖和仿生态繁殖,效果都不尽人意。笔者从事水产技术推广30多年,养殖大鲵近20年,下面就影响大鲵性腺发育成熟的环境因素谈一点体会。

一、水体因素(水质及水位)

野生环境中,大鲵都生活在岸边浅水区的乱石孔洞中。大鲵为偏水生的两栖动物,据观察每隔20分钟左右需到水面上用鼻孔吸取一次空气,完成体内的氧气交换,这决定了它栖息的水环境水位的深浅。一般来说,人工养殖大鲵水位最深以不超过大鲵吻端至后肢的长度的0.707倍(大鲵体长的0.471倍),最浅以不小于其躯干的厚度为宜。水位过高造成呼吸困难,水位过低造成活动困难。

对水质无需严格的要求,无污染即可。或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

二、光照因素

各种动物的活动行为都与一定强度的光照有关。有的动物适应弱光的生活方式,称为夜行性动物。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条件,称为昼行性动物。大鲵的应激反应较强烈,具有畏光的习性,当光照强度超过500lx,大鲵就会产生逆光运动的行为。所以在培育大鲵的过程中,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500lx(夏天夜晚月光的亮度)以下较适宜。过强过长时间的光线照射都会造成大鲵发育迟缓或停止发育。

三、水温因素

通过近几年的仿生态大鲵培育观察,如果水温长时间超过24℃,在同一水环境中,即使雌性大鲵能够达到性成熟,同期的雄性大鲵也难已发育成熟或者全尾死精子。一个养殖系统具备的水温条件应有适温和低温。适温控制在16-22℃,低温控制4℃左右。深度冬眠有利于大鲵下丘脑-脑垂体-性腺之间的互动,促进卵母细胞的萌动发育。适温有利于大鲵摄食强度的增加,促进大鲵性腺的发育成熟。深度冬眠有一个月时间即可。

四、水流因素(流速与水流声)

从野外大鲵栖息环境或仿生态培育环境中观察发现,大鲵多数穴居的地方都不在流水口处,也不是距流水口的最远处。在直流式或者循环式仿生态系统中,如果流速基本恒定,那么水流声就会影响大鲵穴居的位置。通过近几年对仿生态系统水道流速的对比试验,认为水道流速一般控制在0.1-0.3m/s比较适宜,繁殖前两个月取高限,其余时间段取低限。

五、生物因素(活饵料)

水温8-10℃时大鲵开始摄食,从2月中旬开始至6月底,逐渐加大饵料投喂量,促进大鲵生长和发育。如果活饵料不足,前期可足量投喂未变质的死饵料。从7月份开始,减少饵料投喂量,增加大鲵摄取活饵料时的运动量,消耗体内过多脂肪。临近产前的半个月,尽量清除过多的饵料鱼,从仿生态培育系统来看,凡是产于水道中的卵,其受精率都非常低。这是因为过多的饵料鱼在孔洞中影响了大鲵的繁殖行为,影响其卵的受精率,同时也对已产的卵带造成威胁,情况严重时雄性将吞食卵带,若出现此种情况,可将卵带捞出进行人工孵化。

六、噪声因素

据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噪声等应激状态下会导致生物体处于一种异平衡负荷,生物体适应异平衡付出的代价是造成能量的消耗,进而造成机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噪声轻者可致捕食、种间交流和洄游等能力下降,重者引起新陈代谢失调,造成死亡。在大鲵养殖过程中,突然的噪声产生,会使大鲵瞬间产生肌肉抽搐,躁动不安,寻找藏身之地,重者身体扭曲瘫于水中。环境的相对安静,没有突发性或经常性震动的声音发生,是大鲵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一个较适宜的大鲵繁殖生态系统,需具备以下条件:①养殖水体水深控制在15-25cm。②室内或洞穴环境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x以下。③水温控制在23℃以下。④水环境能有一定的流速和流水声音。⑤根据季节控制饵料的投喂量。⑥养殖地点尽量建设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

总之,影响大鲵繁育的因素远不止这些,有待同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共同提高大鲵的繁育水平。上述观点,仅供参考。

(通联:402560,1.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委员会;2.重庆市铜梁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大鲵性腺饵料
男性腰太粗 性腺功能差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香饵
香饵
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性腺退化严重吗?*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藤——致树及其它
萌物
浙江省温岭地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调查研究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