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劣势及趋势分析
——与江苏、浙江、北京、广州对比
2017-02-03曹红亮董家田刘增金
曹红亮,董家田,刘增金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1403)
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劣势及趋势分析
——与江苏、浙江、北京、广州对比
曹红亮,董家田*,刘增金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1403)
上海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地理、经济、市场、交通、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农业自然资源较为缺乏、综合比较效益较低、政府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上海农耕文化式微等劣势。鉴于此,比照江苏、浙江、北京、广州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休闲农业;休闲旅游;美丽乡村;上海
休闲农业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词汇。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是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据冀献民[1]先生的定义,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村建设、农民风情等“三农”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购物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发展休闲农业,不仅仅是农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手段。
1 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劣势
1.1 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首先是地理优势。上海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温暖,降雨量充沛,一般不受台风剧烈影响,这为上海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条件。
其次是经济优势。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都市,政府与民间资本金充足:其一是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其二是社会资本活跃,很多社会民间资金都在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这些都是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雄厚经济基础。当然,这个优势在江苏、浙江、北京以及广州同样存在。
第三是市场优势。截止2015年底,上海拥有2415.27多万常住人口,大量的人口就是大量的消费群体。而2015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24964.99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0.31万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与此同时,在“城市病”高发的今天,相比较其他中小城市,生活在交通拥挤、人员嘈杂环境中的上海市民有更强的愿望走出喧嚣,到休闲农业景区修心养性,放松灵魂。
第四是交通优势。上海城市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公共汽车线路数量1000多条,其线路、车辆、载客量均居全国第一。截至2015年底,有14条地铁线运行,到2020年底,将形成总规模18条线路(其中12条穿越黄浦江)、总里程约800 km、500余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路网(不包括磁悬浮列车)。此外,上海私家车拥有量也处在全国前列。
第五是科技优势。高层次的休闲农业必然是汇集各方面科技的综合体。休闲农业以农业科技为基础,同时还涉及到建筑、园林、生物、信息等多方面的技术,上海承担着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在各种科技及其相关人才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必然可以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相关人才的支撑。
1.2 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劣势
首先是农业自然资源较为缺乏。一是农业腹地小,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总面积6340 km2,耕地面积仅为1897.59 km2,即18.98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08 hm2,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12;林地面积约9.73万hm2,森林覆盖率14.04%;建设用地总规模超过全市陆域面积的40%,高于大伦敦、大巴黎、东京圈等国际大都市。而同比其他地区,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km2,其中耕地保有量为460万hm2,人均耕地约0.06 hm2,林地面积约194.33万hm2,森林覆盖率20.64%;浙江省10.41万km2,其中耕198.67万hm2,园地62.90万hm2,林地568.73万hm2,草地10.38万hm2,森林覆盖率61%;北京市总面积16410.54 km2,其中耕地22.72万hm2,园地14.16万hm2,林地74.37万hm2,草地8.49万hm2,森林覆盖率约42%;广州市总面积7434.4 km2,耕地面积为10.89万hm2,森林覆盖率42.03%。通过上述对比,上海农业自然资源之缺乏可见一斑。
上海农业自然资源缺乏还表现在其多样性的缺乏上。整个上海除了一座海拔100 m左右的佘山和崇明三岛相对比较可观之外,没有特别的山水胜景,这一点与江苏、浙江无法比拟,与北京、广州的差距也较大;而上海城市规模又过于庞大,除了崇明岛,在通往郊区的各条干道上,基本上是一片片鳞次栉比的建筑,这极大压缩了农业发展的空间,破坏了发展休闲农业的视觉美感和地理空间,休闲度假者感受性体验差。
此外,由于上海高度的城市化,导致其环境污染严重,水土资源恶化,很多地方缺乏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条件。
其次是综合比较效益较低。上海已经发展成为商业发达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国内经济中心,经济的逐利性必然使得资本在利用土地等资源发展产业时趋向利润丰厚的产业。农业相比其他产业长期以来是微利甚至亏损的产业,加上农业本身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上海的劳动力成本又高,这就必然导致寸土寸金的上海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更多地倾向其他赚钱的产业,资本的流向也是其他赚钱的产业而非弱势的农业类项目。即使休闲农业项目近年来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很不错的产业,但其不确定性和各方面的限制还是让很多资本望而却步。当然,农业比较效益相对差的状况在包括江苏、浙江、北京在内的各地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在上海则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截止2015年底上海全部的已建成的各类乡村旅游景点才315个,而江苏省仅仅南京市就拥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50多个。
第三是政府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与上述两点相对应。正因为上海市农业自然资源较为缺乏、农业综合比较效益差,必然导致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相对更低,政府不可能像支持电子、金融、房地产等优势产业那样支持农业以及休闲农业。这样又进一步恶性循环地使得上海农业比重进一步降低,农业产业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就进一步被压缩,这是上海近10年来的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而与上海邻近的江苏、浙江,虽然农业地位也逐渐降低,但他们毕竟有广大的农业腹地,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不得不重视农业生产,不得不给予农业特别的政策支持。北京作为首都,农业腹地比上海广,情况略好于上海;二三产业发达的广州情况与上海最为相似。
第四是上海农耕文化式微。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为本,以农耕文化为魂。但是,上海高度的城市化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同质化,都市文化深入人心且占主流位置,人们更愿意坐在咖啡厅里享受阳光,或者带着家人去欢乐谷、迪斯尼等人造休闲度假项目游玩,没有很强地亲近自然、亲近土地的愿望;传统农耕文化的社会风俗习惯即使是在农村大多数也已被侵蚀得支离破碎乃至消亡。因此,不管是从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还是从农耕文化的载体来看,都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
第五是相关人才缺乏。上海发展农业以及休闲农业人才的缺乏与上述3种原因也是紧密相关联的。目前,在上海从事农业领域的人群中,不管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科研以及相关产业,上海本地人的比重正逐年降低,外地人正成为上海农业领域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上海户籍政策、土地政策以及上海农业行业的综合比较效益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上海农业行业难以像其他行业那样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高水平人才汇聚于此。在这方面上海难以与周边邻居抗衡;北京、广州跟上海境况相似。
第六是相关理论研究少。休闲农业该如何发展,既需要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如何根据上海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休闲农业,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多。以中国知网的数据源为例,近10年来关于直接以江苏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包括硕博士论文)数量为62篇,关于浙江的有83篇,关于北京的有109篇,关于广州的有14篇,关于上海的只有11篇(一篇硕博士学位论文都没有)。关于某地休闲农业的相关研究文章的多少,至少说明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说明了对当地休闲农业发展理论研究的活跃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地休闲农业发展的景气度。
第七是周边邻居实力强劲。休闲农业本来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除非非常有特色、有名气的景点,为了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人们一般不会长途奔袭到很远的地方去,而是利用闲暇时光就近在本区域放松身心。但是,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浙沪,地缘及文化相近,交通便利,1、2个小时内可以互通互达,这使得区域性限制不再成为问题。而当江苏、浙江借助上述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以及政策等优势把休闲农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他们就成为了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2 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与趋势分析(与江
苏、浙江、北京、广州对比分析)
2.1 新形势下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
虽然在前文中谈到上海市政府相比较其他一些省市对休闲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但上海市有关部门为发展上海休闲农业还是做了很多工作,如2006年上海市农委、市旅游局制订了《推进上海农业旅游三年行动计划》,2009年市政府六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农业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休闲农业旅游作出了详细的布局。只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上海休闲农业发展还不尽如人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休闲农业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首先是政策上的机遇。农业部在2015年为响应当年中央1号文件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等文件精神,发布了农业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对如何发展休闲农业作了总体部署。同时,上海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关于贯彻农业部等部委<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并针对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矛盾突出的土地问题,制定了《上海市关于支持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土地政策实施意见(试行)》,为上海休闲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其中。
除了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之外,休闲农业发展机遇的转变还来自民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病越来越突出;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具有了更加健康的生活理念,对过去盲目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开始反思,也因此开始返璞归真,真正意识到农业以及休闲农业的价值。
而从资本的角度来说,除了政府为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之外,很多以前从房地产、电子、金融等行业赚得盆满钵满的资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而开始转向农业特别是休闲农业。还有部分实力雄厚的资本,明知农业投资长、见效慢甚至亏损,依然愿意投身其中,甚至有人不在乎其盈利性,只是把投资农业作为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和内心的一项事业来做,或者把投资农业当作他们多元化经营的一个环节来运营。
2.2 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趋势分析
上海休闲农业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应客观面对上海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借鉴江苏、浙江、北京以及广州的发展经验,抓住当下的发展机遇,走出一条符合上海实际的休闲农业发展之路。
首先,不管今天的发展机遇如何,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条件没有变。上海休闲农业不可能走江苏、浙江那种依靠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发展的方式,上海高达40%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和人均仅0.008 hm2的耕地面积现状使得上海已不大可能因发展休闲农业而进一步开放建设用地,上海只有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做足、盘活,更加充分地挖掘休闲农业资源,往精、深上下功夫,在创意上下功夫。
其次,必须客观面对江苏、浙江对上海发展休闲农业形成巨大挑战的现实,长三角地区交通的便利和文化的相近,使得该地区休闲农业实际上已经打破了行政区域的界限,从上海出发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山清水秀的莫干山裸心谷和富有创意的“洋家乐”,同样要折腾2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崇明东平森林公园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呢?浙江省旅游局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至2014年浙江的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三(江苏第一),上海是其国内第二大省外客源市场。而来自国内的游客中,以观光和休闲为目的的人数比重达72%。因此,上海只有在客观分析江苏、浙江休闲农业布局的基础上,从江浙沪一体化的大局出发,错位经营,有所为有所不为,才可能找到上海休闲农业发展的真正出路。
再次,同为大都市的北京、广州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上海有很多启示。北京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资源较上海好,休闲农业布点多,2015年农业观光园达1328个,接待游客1911.2万人次(2014年),但总经营总收入只有26.3亿元,加上民俗游总收入也不足40亿[2]。而上海2015年与休闲农业相关的景点(项目)有315个,数量只有北京的1/4,但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1998万人次,全年营业收入近19亿元[3]。可见,休闲农业景点的数量与其游客数量和营业收入并不呈正比,在总体需求没有被有效激发的情况下,遍地开花式的布局并不能带来休闲农业的真正繁荣。
广州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上海启示意义更大。广州与上海的面积较为接近,上海6340 km2,广州7434.4 km2,两地的耕地面积都很小,不过广州人口更少,故人均耕地面积为上海的2倍,林地面积远超上海。总体来说,广州发展休闲农业基础大致相当而又略胜一筹。但到2014年,广州只有250余个休闲观光景点,休闲观光农业收入7.9592亿元,接待休闲观光人次为1195万[4]。这3个主要数据都低于上海。可见,作为国内率先富裕起来的城市,广州并没有因经济的发达而实现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这正印证了上海今天休闲农业发展的状况。而从北上广3地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还可以看出,发展休闲农业除了受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政策等因素影响之外,人口因素往往是一块“天花板”。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万,其休闲农业接待量为1911万;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00万,其休闲农业接待量为接近2000万;广州人口为1350万,其休闲农业旅游接待量为接近1200万左右。可见,休闲农业旅游接待量与其人口规模是大致相当的。其原因如前所述,休闲农业旅游的消费对象往往是区域内的群体,要想取得突破,除非当地的休闲农业景点非常有吸引力,能够让市民多次前往,或者吸引外地人不辞旅途劳顿来休闲,否则,当地市民要么选择市内其他休闲方式,要么离开当地外出旅行。也就是说,上海市民出于渴望自然以及出行方便和追求新鲜感的缘由,会在一定程度上把休闲放松的目光投向市郊的休闲农业景点上,但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上海城市居民显得更加“媚外”和“崇洋”,他们更愿意到休闲农业资源丰富且发展得更为完备的江苏、浙江2省进行体验;或者,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去度假,到国外去感受洋人的世界。而反过来,外地人来到上海,多数人想看的恐怕是上海的高楼大厦、花花世界,而非上海郊区一个角落的休闲农业园。携程旅游关于2016年度旅游消费城市排行榜显示,从度假产品的订单金额看,2016年旅游消费指数居全国前5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他们的旅游账单中,超过65%的账单花费是出境游[5]。这正印证了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休闲旅游的特点。
可见,从北上广休闲农业发展状况来看,上海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不是在于量的增加,而是在于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比上海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劣势,比照江苏、浙江、北京、广州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上海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交通优势、科技优势与农业自然资源较为缺乏、综合比较效益较低、政府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农耕文化式微、人才缺乏、理论研究少、周边邻居实力强劲等劣势的博弈之中,在江苏、浙江休闲农业的挑战之下,在北京、广州休闲农业的借鉴之间,自然有其发展之道。这是需要发展休闲农业的决策者们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
3 建议
鉴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要端正对上海休闲农业的认识。既要真正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又要认识到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必然限制。既要跳出唯经济论的思想藩篱,认识到休闲农业不仅仅是农业,更重要的是为社会为市民提供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改变因农业地位低以及投入产出比低而推动解决相关问题动力不强、动作不快的现实,又要避免走入为发展而发展、不顾实情的大干蛮干的误区。
(2)要深入调研,立足长三角来思考上海休闲农业,扬长避短,合理规划布局。既要根据周边地区休闲农业状况来布局上海相关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又要根据上海自身农业资源分布情况合理进行规划。
(3)要健全完善政策法规。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包括土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经营、观光游览等各个方面,规范程序,有序发展。
(4)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整治环境。上海的农村人均收入较高,但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与江浙相关毗邻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与西南的贵州一些地区“四在农家”建设相比也有不及。整治水土污染,还原绿水清流,打造干净整洁、美丽清新的乡村,让市民愿意到郊区去感受自然的田园气息,上海休闲农业才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5)要在内涵上下功夫。上海的客观现实情况以及北京等地发展状况已经明确告诉我们,目前上海休闲农业发展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质量问题,是品质不精的问题。上海应该充分利用其经济、市场、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创新上下功夫,打造类似浙江的“农村综合体”、“洋家乐”,江苏的“田园综合体”等创意休闲农业,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的精品工程。创意对农业自然相对匮乏的上海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6)要在一些症结上下功夫。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解决诸如休闲农业用地瓶颈、人才引进困难、休闲农业点的交通不便等深层次的问题。
(7)要加强民俗与农耕文化的发掘。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弘扬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被侵蚀而不断萎缩甚至消亡的民俗与农耕文化,在推进经济与公共服务等城乡一体化的同时,要刻意保护当地特色民俗与农耕文化,这是上海休闲农业具有上海特色的根本。
(8)要在宣传上下功夫,精心培育市场。目前上海休闲农业的景点,市民知晓率普遍不高,市场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这需要政府、相关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共同努力。
总之,上海发展休闲农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不惧困难,敢于创新,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良性发展之路。
[1] 冀献民.中国休闲农业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56-460.
[2] 王家润.北京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13-15.
[3] 周洪.2016长三角休闲农业展明起在沪举办 上海乡村旅游点已达315个[EB/OL].[2016-09-21]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60921/t20160921_523151261.shtml.
[4] 杨晓蕾.广州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以从化区、增城区为例[D].仲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13-16.
[5] 轶名.2016年中国游客旅游消费账单[EB/OL].[2017-01-11]http://www.yicai.com/news/5202957.html.
(责任编辑:管珊红)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Trend of Agritourism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Comparing with Jiangsu, Zhejiang, Beijing and Guangzhou
CAO Hong-liang, DONG Jia-tian*, LIU Zeng-j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ghai 201403, China)
Developing agritourism in Shanghai had advantages in geography, economy, market, traffic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it also had the following disadvantages: relatively scarce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relatively low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benefit, less attentions paid by the government, and declining farming culture. In view of the above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agritourism in Shanghai with that in Jiangsu, Zhejiang, Beijing and Guangzhou, we present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tourism in Shanghai.
Leisure agriculture; Leisure tourism; Shanghai; Beautiful countryside
2017-04-25
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科、产业技术与社会事业发展研究项目“上海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6XS5)。
曹红亮(1973—),男,江西南城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农业经济。*通讯作者:董家田。
F303.4
A
1001-8581(2017)08-01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