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7-02-03赖伟健
赖伟健
(广东省湛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37)
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赖伟健
(广东省湛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37)
早在1878年,就有发生禽流感的文献记载。直到1955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病毒才被科学家所证实是导致当年意大利大量鸡群死亡的罪魁祸首。禽流感由此得名。伴随着禽流感的流行不仅导致大量家畜的感染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使人发生感染对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因而,禽流感的产生原因及对禽流感的防御措施备受人们的关注。
1 流行特点
1.1 禽流感的种类以及病原特点。禽流感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给养禽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禽流感病毒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可以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危害最大,感染以后常会造成大面积流行。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程度又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由于其高的发病率和感染率,一旦感染会给家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典型的流感病毒呈球形,为单股RNA病毒,成熟的病毒直径为80~120 nm。病毒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很强,但是不耐热,在60℃的环境下,20 min就可以将其灭活,阳光直射、紫外线直接照射都可以将其杀死,普通的消毒药也可以将其杀死。禽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可能比亲代细胞更具破坏能力,同时增加了不可控性。这也是禽流感横行世界一个多世纪仍无良方进行防治的主要原因。
1.2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及流行方式。禽流感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感染动物通过粪便、咳嗽、喷嚏等排出病毒,健康的禽类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或者用具,就可以感染发病。禽流感发病快,迅速波及全群,呈地方性流行或者大流行。发病季节性很强,天气骤变或寒冷的季节,发病率较高。
1.3 诱发因素。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禽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很多饲养者都产生了不恰当的育种观念。致使当今家禽的免疫力大幅降低,最终结果就是禽流感的大面积爆发。我们不得不承认高密度的家禽饲养方式方便了对养殖场的管理并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高密度的家禽饲养方式加快了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之间的传播速度,同时也加快了禽流感病毒的变异,使人们对禽流感的防治变得更加困难。除此之外,一些不法养殖场为加大经济利益,降低饲料的品质,同时缺乏一整套的饲养防治设备,为禽流感的爆发创造了有力条件。不得不提,饲养人员防疫知识和意识低下也是爆发禽流感的原因之一。
2 防控措施
2.1 免疫接种。禽流感在禽类之间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变种数量多。鉴于禽流感病毒的种种特点,采用传统的灭活疫苗对禽流感进行预防,虽然不能保证不感染禽流感,但仍然可以大幅降低禽类感染禽流感的几率。各个养殖场都应积极进行对禽类疫苗的接种并检测疫苗的效果,以确保最大程度减少禽流感的爆发。
2.2 科学规划养殖场。对于养殖场的建设位置同样至关重要,养殖区一定要远离市区等人流众多的地方。一方面减少人感染禽流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同样也降低了禽类感染禽流感变种的几率。当然,养殖场内禽类密度应该适中,保证养殖场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增加禽类的免疫力。还要避免多种禽类混合饲养,以免发生多种禽流感病毒交叉混合感染。
2.3 加强应急处理措施。在发现感染禽流感的禽类时应果断采取全面扑杀的方式,快速切断传染源,防止禽流感病毒的再扩散,同时要对四周进行严格检查,对爆发禽流感的地方进行全面消毒,并利用有效设备进行检测,将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2.4 加强对防疫的监管和宣传力度。在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对防疫知识以及防疫的重要性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养殖人员缺乏对禽类养殖的防疫知识,同时执法人员也不能严格贯彻落实政策,致使禽流感大面积流行和传播。有些养殖场缺乏完整的一套防疫体系,在实验室所验证的防疫措施不能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还有个别的防疫人员缺乏责任感,为图便利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导致一些地区的防疫站不能完全掌握本地区的疫情,致使禽流感大面积、不可控的爆发。要减少进而避免禽流感的爆发,就要建立科学的防疫体系,并做好监管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对基层的资金投入,健全检测、防疫设备和所需基础物资。加强对从事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监管人员足够硬,对于禽流感的防治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