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发黄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7-02-03贾雪莉刘艳平周海涛刘雨东
贾雪莉 刘艳平 周海涛 刘雨东
(三河市农业局 河北 三河 065299)
冬小麦发黄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贾雪莉 刘艳平 周海涛 刘雨东
(三河市农业局 河北 三河 065299)
冬小麦在其长达八个月的生育期会因种种原因,如耕层浅、缺乏主要生长元素、播种过深、病虫害、低温冻害、除草剂药害等使其叶子发黄,影响产量。经过观察研究,我们提出了镇压保墒、适时施肥、防治病虫害、冻害补救、慎用除草剂等措施,促进麦苗尽快复壮,保障产量。希望此研究对冬小麦的种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冬小麦;叶黄;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作为关系民生的主要农作物,其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粮食生产的稳定,备受政府和老百姓的关注。尤其是冬小麦叶发黄,会直接影响到其收成。冬小麦在其长达八个多月的生育期,不同因素都可诱发叶子发黄,影响产量。为有效提升应对冬小麦发黄问题,我们对其进行了归类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冬小麦的生长特性
冬小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现在用的种子普遍无休眠期。小麦的生长期可分为:幼苗期、分蘖期、生长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经过冬季的低温春化阶段,翌年5月底~6月中下旬成熟。冬小麦生育期较长,且不同地区生长期差异较大,中国南方冬麦区为120 d,北方冬麦区为270 d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可达330 d以上。
2 冬小麦发黄的原因分析
2.1 耕层浅。一般来说,秸秆还田的麦田中冬小麦发黄现象比较多,虽然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目前玉米秸秆还田量大,耕层一般都不足20 cm,小麦很难扎根土壤中,养分供给不足,故而出现黄化现象。2.2主要营养元素缺乏。冬小麦的生长主要依靠氮磷钾肥,其中哪一种不足都会导致叶子发黄,主要表现为:①冬小麦缺氮发黄是由于播种过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导致小麦分蘖很少,植株细长,茎紫绿色,叶稀少发黄,进而使得冬小麦穗小,粒少。②冬小麦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常使小麦叶色暗绿,叶尖黄,次生根极少,分蘖少。生长缓慢,茎矮小纤细,抽穗及成熟都延迟,穗小粒少。③小麦缺钾时叶片呈蓝绿色,叶质柔弱,卷曲,老叶的尖端及边缘变黄,以致干枯,茎秆柔弱,矮小,节间短,结穗少,易倒伏。
2.3 播种过深。农谚说:一寸浅,二寸深,三寸就会闷。说的是小麦的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小麦的播种适宜深度为3~5 cm。如果超过了5 cm,那么即使能出苗,也是赖苗,若是旱天,能出苗,但出的苗,长势弱、黄、分蘖率偏少。
2.4 病虫害。冬小麦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它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生初期都表现黄叶。冬小麦受虫害主要发生在越冬期前后,害虫麦蚜和麦蜘蛛吸取叶片汁液而造成的叶片发黄。
2.5 低温冻害。小麦未能适应持续低温,抗逆能力弱,而且是跨越式接受寒冷,造成冬小麦出现叶片黄化、根系弱少、冻害干枯等现象,给冬小麦生长发育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2.6 除草剂药害。主要由于上茬作物的除草剂药害,例如上茬种的玉米,除草剂莠去津的用量较大,引起冬小麦发黄现象。
3 冬小麦发黄的防治措施
3.1 镇压保墒。由于耕层浅导致冬小麦发黄的,在秸秆还田土地上种植冬小麦的一定要镇压保墒,防止出现中空。而且必须浇越冬水,以踏实土壤,保苗安全越冬,还要在冬前和早春对麦田进行锄划保墒。
3.2 适时施肥。遇到冬小麦因缺氮而发黄的情况,应在返青期追施尿素5 kg/667m2左右,起身或拔节期再追施尿素12~15 kg/667 m2。及时叶面喷施1%~2%的尿素溶液2次,每次间隔7d,喷洒时间一般在晴天下午4:00以后或上午9:00以前,风雨天或正午不宜喷施。冬小麦缺磷时,可沟施磷酸二铵10kg/667m2或过磷酸钙45~50 kg/667 m2。也可以亩用磷酸二氢钾200 g兑水30 kg叶面喷施或喷施2%~4%的过磷酸钙溶液。冬小麦发现缺钾症状后一般追施10kg/667m2硫酸钾做底肥或苗期结合追肥施入,或叶面喷洒1%的氯化钾水溶液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在根际条施硫酸钾5~7 kg/667 m2。
3.3 药肥结合,促生根壮苗。由于播种过深导致麦苗发黄、苗弱的,补施氮磷肥或喷施叶面肥,小麦返青后及早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促进分蘖生成,提高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增强抗性,促进麦苗尽快复壮。既要生根壮苗,又要杀菌,两者配合使用最好。
3.4 常见病虫害防治
3.4.1 麦蚜防治。冬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可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 500倍液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对植株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
3.4.2 麦蜘蛛的防治。田间喷施3%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或1.5%甲基1605粉1.5~2 kg/667 m2;田间喷雾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 500倍液,或用50%马拉硫磷2 000倍液,施药液75 kg/667 m2。
3.4.3 叶枯病的防治。在冬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用12.5%可湿性粉剂25~30 g/667 m2或20%乳油100 ml兑水50 kg/667m2均匀喷施;用50%可湿性粉1 0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可湿性粉500~6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
3.4.4 纹枯病的防治。可用12.5%禾果利20 g/667 m2,或20%井岗霉素50 g兑水50 kg/667 m2进行茎基喷雾防治。
3.5 冻害补救措施。麦苗越冬期遇到冻害,只要分蘖节不死,返青后仍可以长出新的分蘖并成穗,因此只要加强管理,可获得较高产量。
3.5.1 麦田要及时进行镇压,压实土壤弥合土壤缝隙,增加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保墒、保湿、保肥能力,形成壮苗。
3.5.2 适时冬灌,可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袭之前进行田间墒沟灌跑马水,土壤湿润即可,提高近地面和叶面附近的气温,形成小气候,能防御或减轻冻害。一般在降温前1~3 d灌水效果最好,灌水防冻以选择微风或静风天气效果显著。
3.5.3 麦田表土化冻后,及早中耕划锄,增温保墒,促进麦苗早长,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
3.5.4 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内消耗的养分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因此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按照麦苗的需要,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叶面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争取把冻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小麦当年产量。寒流到来之后加强管理,喷施叶面肥。
3.6 慎重选用除草剂。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骠马、金马、世玛等除草剂。以双子叶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苯磺隆、噻吩磺隆、2,4-D丁脂等除草剂。单、双子叶混生的麦田,可选用巨星或苯磺隆加骠马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