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的行为与健康状况
2017-02-02韩育章许天润张金华
韩育章 许天润 张金华
鳗鱼的行为与健康状况
韩育章1许天润2张金华2
鱼类的行为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它们生活于不同的水层,各自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性。正常情况下,鱼类一般都是集群平游、顺水或溯水游动、亦或静止于水体中下层甚至潜伏于池底,如果鱼类的行为出现异常,即表明其生活的环境发现了突变或是身体发生了病变。鳗鱼养殖大多在温室水泥池中进行,其行为的应激反应更明显,也更容易被察觉。在日常管理中,密切注视鳗鱼在水体中的行为,及时判断环境状况和病害情况,可防患于未然,避免鱼病暴发或有效地把发病规模控制在最小限度。
一、游泳行为与健康
鳗鱼在养殖水体中的游动和行为状态是其健康状况的最直接体现。精养鳗池一般都配有水车式增氧机,池水形成一定的环流水,正常鳗鱼常集群顺水环游或是静于池底,在非摄食时间一般不大露面,所以当鳗鱼在非摄食时间游到水面,长时间不下去,即可判断鳗鱼健康异常。特别是离群独游个体,应重点检查诊断。
1.当池水缺氧或氨氮、硫化物含量超出正常值一定范围时,鳗鱼的表现是大量静止在靠池壁的浅水池底或饵料台等较浅的地方。如果刚刚泼洒过硫酸铜、敌百虫和含氯制剂出现鳗鱼大量勾挂静伏于饵料台上,则要考虑是否是用药量过大或是药品质量低劣。
2.患有诸如贫血症而致肌肉松软的鳗鱼,常倚靠于饵料台上或池中水泥桩上不游动,但此类病症一般出现在少部分个体上。
3.当鳗鱼大量狂游于水面或水中,即表明池水劣变或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如果是个别鳗鱼狂游,也有可能是饲料中缺少维生素B6或是鳗鱼身体患寄生虫所致。如果是在水中上下乱窜、打转狂游,张口甚至肌肉痉挛,就是患了病毒性狂游病。
4.如果鳗鱼离开群体在池边角等水流缓慢处游动,个别甚至静卧池中水较浅的地方,应考虑是否患有爱德华病、红点病、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患冬鳃病的鳗鱼,肌肉变硬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5.如果发现数量较多的鳗鱼上浮近水面处游泳,而游泳方向不一或不断用身体摩擦它物,即可判断为鳗鱼患有严重的车轮虫寄生症。如果是鳗鱼集群环游,鱼体通常无异常,也没有其他异常行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水质较清瘦的鱼池,亦发生在季节交替期或是选别分池后,池水游动方向与之前不一致造成的。
6.养鳗池排污时,如果发现大量鳗鱼聚集在池中央缓慢游动,应考虑鳗鱼是否患了红头病,此病的典型症状是病鳗头部皮肤充血发红,体色变浅。
二、摄食行为与健康
鳗鱼发病多半都伴有食欲低下的症状,因而其摄食行为是疾病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防治药物使用效果判断的参考因素。
鳗鱼养殖大多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鱼池边设置专用的饵料台,因而鳗鱼的摄食行为比较容易在日常管理时观察到。一般快到投喂时间的时候,鳗鱼已经在饵料台边游动闹食,一旦有人靠近或是听到器械声响就快速聚焦在饵料台边。投饵后快速在饵料台摄食,刚开始摄食的时候会抢夺较好的位置,出现几分钟的炸群现象,尔后慢慢恢复平静,饵料摄食完毕鳗鱼会逐渐散去,个别会停留在饵料台上。
1.摄食时一直炸群,可能是饲料不适口或是饵料台边有药物挂袋、鱼池用药过量产生应激,否则就要考虑鳗鱼鳃部或体表是否有寄生虫、是否患有烂鳃、锚头鳋等,也要考虑是否上顿喂的过饱或是鱼池缺氧、出现过严重浮头。
2.摄食时炸群时间很短,投饵后很快吃食鱼就变的稀稀疏疏,说明鱼群的摄食状况不佳,需要从季节变化、天气状况、水质状况、投喂方面、疾病方面进行分析。鳗鱼投喂量是依据前一日的投喂量和鳗鱼生长情况确定的,在没有大幅增加投喂量的情况下,饲料没有吃完,也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特别要考虑是否鱼体健康状况出了问题。
3.鳗鱼争食速度变化,争食猛烈程度变缓。此种情况发生在投饲5~10min后,是鱼吃饱,摄食欲望下降的一种正常摄食状态;若发生在饲料刚投下的1min内,则是因为疾病、营养引起鳗鱼体质下降,或是在水体中刚使用过如硫酸铜、敌百虫等杀虫剂,鳗鱼消化道受损,影响食欲。
4.开始摄食阶段,就有鱼离群独游,对饲料反应不敏感,没有进食欲望,基本可判断离群鳗鱼为患病个体;如果是没有鱼或是很少鱼到饵料台摄食,排除天气、水质和药物因素,就要考虑是否突然更换了饲料品种及疾病的原因。
5.鳗鱼摄食后又吐食,有以下几个原因所致:水环境突变或水质恶化,池水pH值过低;使用劣质饲料、饲料中添加刺激性强的药物、突然变换饲料品牌或在饲料搅拌时加水比例不当,适口性差;鳗鱼饱食后不久,就泼洒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进行池水消毒;鳗鱼放养密度过大,池水溶解氧不足;鳗鱼鳃部寄生指环虫、车轮虫、小瓜虫及后肾寄生大量两极虫或是鳃部、胃肠感染有害细菌引起呼吸困难、肠胃炎。
鳗鱼养殖前期一般都采取温室水泥池集约化养殖,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其行为易于观察,也有利于掌握其健康状况。日常管理中通过鳗鱼行为的异常,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及时查找病因,控制鳗鱼疾病的暴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提高养殖效益。
(通联:1.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2.430300,武汉市黄陂区农业委员会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