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发展现代渔业应走出五个误区
2017-02-02王文彬
王文彬
贫困地区发展现代渔业应走出五个误区
王文彬
在贫困地区发展现代渔业,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水平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条件限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更多,加快渔业发展的期望更加急迫,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与全国渔业同步实现小康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沿海支持内地、东部发达地区支持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产业转移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相应的举措相继出台,给贫困地区渔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但在东部地区带来先进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贫困地区做好思想转换和产业对接的准备工作,汲取东部地区的先进经验,又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走出低效、重复发展的误区,清醒地做好产业对接,从而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误区之一:盲目实施产业对接,不顾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贫困地区后发赶超的最大优势,也是很多地方唯一的发展优势。如何利用这种优势发展独具特色的现代渔业,是贫困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因为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是在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中,通过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在贫困地区现代渔业发展征程中,首当其冲的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而现实的情况却往往不尽人意,笔者在贫困地区很多地方看到的情形令人十分担忧。东部地区给贫困地区带来的快速发展影响毋庸置疑,然而,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发展中环境保护政策的趋紧,有些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产业尤其是涉污染产业可能会进入贫困地区,例如近年东部地区很多养鸡、养鸭、养猪等产业大举进军贫困地区,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遍地开花,这些养殖场大都建在水源地上游,很多养殖场根本没有污染处理系统,畜禽粪便随意排放,给下游的水产养殖场所带来了灭顶之灾,每年夏季水库鱼塘因陆源污染而死鱼的现象屡见不鲜,给广大水产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有时甚至血本无归从此一蹶不振。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坚持宏观调控,谨慎引进产业,把握产业规模,严格审批制度,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严把污染处理关口。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好生态环境,把好贫困地区现代渔业发展的生命线。
误区之二:盲目发展非农产业,挤压渔业生存空间
随着大城市发展空间饱和度的上升,以及贫困地区对招商引资愿景的如饥似渴,很多社会资本纷纷进入贫困地区寻找商机。而近年房地产业等非农产业的暴利思维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不少开发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眼光投向了包括水产业在内的农业产业,以发展农业为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因为这些产业投资回报低、周期长,于是贫困地区很多地方填湖、填塘、填库的闹剧轮番上演,急功近利地在一片片绿水青波之上筑起了钢筋水泥的“丛林”。我们虽然心中清楚,高楼大厦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望望这些追名逐利的行为却又无可奈何。我们只能呼吁,要按照要求将渔民赖以生存的水面纳入政府水域滩涂养殖规划,颁发《水域滩涂养殖证》,要保护好渔业发展的生存空间,保护好渔民手中的“饭碗”,不能让渔民失地失水。
误区之三:忽视健康养殖,导致影响养殖功能发挥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把水体的污染全部归罪于渔业养殖行为,在目前贫困地区现代渔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地方要求一些湖泊、水库实行限养政策甚至退出养殖,笔者认为这些想法和行为有些偏激。众所周知,水产养殖本身就有一种对水质自净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比如很多专家要求湖泊及水库要放养一定规模的鲢、鳙鱼以净化水质,因为鲢、鳙鱼能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有的水域水草过多,需要放养一定规模的草鱼以防水草败坏水质。科学的处理方法是要控制水体中鱼类的投放量,如果退出养殖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还有人认为,水体中投放饲料、肥料会破坏水质,实际上也是夸大水产养殖行为的副作用。因为养殖中投放饲料和肥料的用量,都是按照水体中鱼类的需求,按鱼体重的多少计算好了的,并且饲料是定点在食台上投喂,供鱼类食用后不会剩余太多,对水体污染影响不大。鱼类食用后排出的粪便用于培育浮游生物而转化,也不会影响水质太多。真正影响湖泊、水库水质的是陆源生物,主要包括工业化工等产业废物废水、生活废水、畜禽粪便的排放,只是人们看到的是直观的,甚至是主观想象的,从而错误地把鱼类养殖行为当成了“替罪羊”。
误区之四:粗放经营导致产业发展质效低下
在引进现代渔业发展模式中,贫困地区还是沿袭过去的老办法,重走东部发达地区原来已经走过的老路,那就是追求鱼类生长快、产量高,殊不知,这只是一种粗放的、落后的经营方式,是极其低效化的养殖经营模式,是与现代渔业发展要求所格格不入的。就算你养再多的鱼,产量再高,而价格不高,市场不好还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贫困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山水资源,就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地区的养殖经营模式,而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走精品渔业、特色渔业之路,不求大而全,只要少而精;做不了“大家闺秀”,也要当“小家碧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要么依托山水之优发展生态绿色渔业,以质取胜;要么引进新品种发展名特优养殖,以特闻名;要么结合山水旅游发展观光渔业,以游兴渔。质量好,特色优,经营活,一样可以在现代渔业发展征程中决胜市场,赢得成功。
误区之五:重复生产导致产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在承接东部渔业产业的热潮中,贫困地区很多地方热情高涨,相关部门更是推波助澜,把招商引资当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唯一良药,不加选择地盲目引进开发,不同地区大规模引进相同的养殖品种、相同的养殖经营模式,一个地区的多个地方也纷纷加入竞争的行列,出台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只求项目落在当地,根本不考虑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产能过剩、市场波动、产品难卖等诸多隐患,给当地水产业也带来不小的冲击。所以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也要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环境、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避免产业之间以及渔业产业内部间的恶性竞争,避免产业、产品引进中的“水土不服”,确保引进一个产业或一个品种,要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通联:438700,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