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育对引领民族素质走向高端的作用研究

2017-02-02元萍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大学

元萍

(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1)

大学教育对引领民族素质走向高端的作用研究

元萍

(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1)

全面提升民族素质,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大学教育无疑对于提升民族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唯有发展高校素质教育,方能打造民族未来。

民族素质;大学教育;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与民族素质的提升密切相关。在高校中对全体大学生实行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1 全面提升民族素质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是全新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为了“中国梦”的百年大计,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全社会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升民族素质。从根本上讲,我国经济的腾飞、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依赖于建设型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素质的提高。这就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全面提升民族素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2 大学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影响深远

民族素质的提高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是教育。如果说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那么大学教育则是人才成长的摇篮,通过大学教育来提升个体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完善人格,培养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大学教育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影响深远。没有强大的高等教育及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国家就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不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由此可见,在提高民族素质和人才培育上,高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输出地,高校肩负着为祖国未来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为迎接新的挑战,提高全民族素质,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培养具有正确指导思想、充足的知识储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新一代大学生,以担负起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3 发展高校素质教育 提升民族未来

3.1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方向。高校必须坚持为社会、为人民培育人才的教育方针,以民族素质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脚点,造就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坚持理想、遵守道德和纪律,有扎实文化储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坚持:

3.1.1 要坚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构成了人的基本素质,合格大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当前,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对民族、对祖国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并立志献身于此。

3.1.2 要坚持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我国地域辽阔,高校众多,只有面对全体高校的全体大学生,才能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3.1.3 要坚持全“育”的要求。对于德、智、体、美四方面,不能厚此薄彼,要在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健体魄,健全人格。

3.2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死读书、高分低能的现象。改革教学内容,要以人为本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形成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到实践中。因此,高校改革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夯实基础课和专业课;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面,建立起较强的业务素养和钻研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学方式上,要努力改变缺乏互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探索,传授给学生研究和学习方法,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研究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并趋于完善的有效途径。

3.3 营造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上,人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人才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应建立公正合理、培育人才的选人用人制度。

[1]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孙喜亭.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J].高等教育研究,2003(03):20~24.

[3]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